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观察
2014-04-29田芸
田芸
【摘 要】目的:分析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以选择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回顾分析所选两组病人经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同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实施四联疗法,其不仅溃疡的愈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都得以一定提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以降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四联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44-02
经研究发现,致使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遭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这占大约占98%[1]。所有,在进行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时,其主要采取的方法是[2]:(1)抑制胃酸与保护胃粘膜;(2)根除幽门螺杆菌。现为了分析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随机抽取了96例此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有29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在23到64岁之间,平均为(42.1±2.3)岁;病程:在20天到2年不等,平均为(1.2±0.5)年。观察组中,有28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在24到66岁之间,平均为(43.3±2.1)岁;病程:在25天到2年不等,平均为(1.2±0.6)年。本次研究所选病人,其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于对照组中的病人,则是予以三联疗法,具体药物与方法:奥美拉唑(剂量:每次20mg,每日2次,口服);克拉霉素(剂量:每次500mg,每日2次,口服);阿莫西林(每次1000mg,每日2次,口服);以上所用三种药物,连续使用7d。
1.2.2 观察组方法
对于观察组中的病人,则是选择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具体药物与方法:雷内拉唑(剂量:每次10mg,每天2次,口服);阿莫西林(剂量:每次1000mg,每天2次,口服);雷尼替丁枸橼酸铋(剂量:每次350mg,每天2次,口服);呋喃唑酮(剂量:每次100mg,每日2次,口服)。以上所用三种药物,连续使用4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愈合:则溃疡全部愈合,且其周围的炎症都消失;显效:则溃疡全部愈合;其周围炎症并没有全部消失;有效:则溃疡大小同治疗前相比,已缩小一半以上;无效:则经治疗后,病人病情并无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愈合有19例,顯效有21例,有效有7例,无效仅有1例,其总有效率高达97.9%。对照组中,有18例为愈合,19例为显效,8例为有效,3例为无效,其总有效率是93.8%。所选两组病人的溃疡愈合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其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Hp根除率比较
观察组中,Hp根除有46例,占95.8%;而对照组中,Hp根除有44例,占91.7%。所选两组病人,其在Hp根除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仅有4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占8.3%;而对照组中,有16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占33.3%。观察组中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经过有关研究证明,导致消化性溃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Hp,即幽门螺旋菌[3]。所以,只有根除Hp,方能实现治愈消化道溃疡的目的。而对于消化道溃疡进行治疗时,其通常都是选择四联疗法或者是四联疗法[4]。但有研究显示,采取三联疗法,其不良反应比较高。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中的病人溃疡愈合结果以及Hp根除率,同对照组相比发现,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所选两组的治疗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更低[5-6]。
综上所述,以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实施四联疗法,其不仅溃疡的愈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都得以一定提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以显著降低,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军,张振玉,陈震球.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3):183-185.
[2] 陆海英.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5):327-328.
[3] 周子晔;陈翔;张秀华;张琳,等.雷贝拉唑或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药业,2011,18(,19):17-20.
[4] 周殿元,王猛德,徐克强,等.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17(11):619-620.
[5] 庄晓莉.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 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4):1009-1012.
[6] 林小兰,谢亨银.二种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球部溃疡的疗效和性价比较[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6):3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