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管理问题探析

2014-04-29陈金林何梅青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

陈金林 何梅青

摘要

三江源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目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仍处在萌芽阶段,以区域管理的视野从政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生态环境、社区居民5个方面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对策,以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管理;三江源

中图分类号 S1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4-12154-03

Problem Analysis of Ecotourism Management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Area

CHEN Jinlin1,2, HE Meiqing1

(1.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8; 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threeriver source area has abundant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potenial reg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area is still in the beginning stage. Existing problems in ecotourism management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area were analyzed from government,  tourist, tourism operator, ecoenvionment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 the regional management perspective.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mangage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area.

Key words  Ecotourism; Management; The threeriver source area

三江源地區是我国旅游景观类型多样、资源组合良好、级别高、科学研究价值大、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旅游富矿区,是国内发展生态旅游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1]。虽然明确提出了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定位,但目前看来生态旅游发展总体仍处在萌芽阶段,真正的具有实质意义的生态旅游并没有开展起来,常常被一些旅行社和景区当做“绿色标签”,而无生态旅游之生态、环保、教育和关注社区的实质,旅游的发展与管理都是粗放型的,基础设施薄弱,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还没有真正符合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的成型的生态旅游景区。梳理和分析目前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对策,有利于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禀赋

根据《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统计,三江源地区各类旅游资源的单体数总量多达640处,这在青海省乃至整个青藏高原都占有一定的分量[2]。三江源既有大美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又有丰富独特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它既有丰富多样的高山大川、冰川峡谷等自然地貌资源,又有高原湿地、高寒草甸、高山草原、原始森林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以及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三江源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震撼力,是唐蕃古道的经停地,藏(康巴、安多)族民俗文化地域特色鲜明,藏传佛教文化也在雪域高原上熠熠生辉。与此同时,许多自然类单体的体量巨大,如可可西里、年保玉则、昆仑山、阿尼玛卿雪山、扎陵湖、鄂陵湖等,具备大河流、大湿地、大雪山、大湖泊、大草原的体量超大的自然景观特征。文化景观类的物质实体景观体量也同样巨大,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最大的嘛呢石经城,由约25亿块嘛呢石刻组成;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歌舞场面之恢弘更是人人知晓。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总量多、体量大,正是体现“大美青海”全省旅游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2 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生态旅游管理应当从区域管理的视野,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生态环境、社区居民和政府共同纳入生态旅游管理的范畴[3](图1),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的实地考察,以及与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的访谈和调研,对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现阶段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面临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政府发挥生态旅游管理职能效率不高;生态旅游者环境意识、环境责任感不强;景区产品开发建设品位不高,旅游产业要素薄弱;生态环境问题制约性强,旅游容量不容忽视;当地社区及居民参与和受益微弱。

图1   生态旅游管理研究的角度

2.1 政府发挥生态旅游管理职能效率不高

三江源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责权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缺乏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机制,综合效益难以发挥,地区旅游业规模偏小,经营粗放。州、县政府各部门对于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区域内旅游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县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不健全,旅游行政机构人员缺乏编制,旅游管理专项人才缺乏,尤其缺乏质量管理、促销与外联、信息管理等专项人才。

三江源地区大部分景区由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统一开发和管理,一方面,因投资不足,景区开发档次低,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也缺乏保护资金,使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它们大多是无偿使用旅游资源,没有任何风险和压力,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力,从而严重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档次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2.2 生态旅游者环境意识、环境责任感不强

根据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与一般的生态旅游者特征对照(表1),三江源地区的旅游者选择行游比高的三江源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因为对这个距离遥远、保持相对原始性、本真性的区域感兴趣,有到此了解、体验自然的动机,而且一般出行规模小、停留时间比较长、花费也比较大,生态旅游者动机特征、消费行为特征方面表现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但他们的环境意识一般,环境责任感比较差,而且对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比较高,从环境态度、对旅游设施、条件要求特征方面看表现为一般生态旅游者,近似于大众旅游者。

现有游客中具有一定的生态知识、环保意识、生态责任感的旅游者数量不是很多。虽然生态责任感和生态素质是可以培养与提高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旅游者生态知识和责任感的缺失,种种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行为多发,生态旅游的原则在旅游活动中得不到很好的遵循。

表1    生态旅游者特征表现

特征要素项目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旅游动机旅游期望深入学习和了解自然对大自然“蜻蜓点水”式的接触

旅游目的地选择距离遥远、保持着相对原始状态的自然区域交通便利、距离较短的自然区域

消费特征旅游方式个人或小规模团队大规模旅行团队

旅游时间停留时间较长停留时间较短

环境态度环境意识强烈的环境意识中等的、表层的环境意识

环境责任感深刻的环境责任感浅显的环境责任感

对旅游设施、条件的要求较低

较高

2.3 景区产品开发建设品位不高,旅游产业要素薄弱

虽然三江源地区具有丰富的、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旅游发展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目前开发的旅游产品水平低下、结构单一、品位不高,没有很好地体现生态旅游的理念与原则,缺乏深度和广度,产品的市场感召力不够。

三江源地区经济实力薄弱,政府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有限,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整个旅游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旅游产业要素发展薄弱,作为游客集散地的城镇配套设施也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成为制约该地区旅游发展的瓶颈。

2.4 生态环境问题制约性强,旅游容量不容忽视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总体不容乐观,草场退化和沙化加剧,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草原鼠害猖獗,生物多样性萎缩,存在着众多的生态问题困扰。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决定了较低的旅游容量。一旦游客的进入量超过环境容量,就容易产生各种污染,这不仅影响景区形象,降低景区的旅游价值与功能,甚至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环境问题,最终失去吸引生态旅游者的生态美。所以,该地区的旅游发展不能走传统大众旅游路线,旅游开发需要严格按照生态旅游标准进行,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开展旅游活动。

2.5 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和受益微弱

生态旅游除了要保护环境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使当地居民在经济上受益,不把当地人排斥在外,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实践证明,如果生态旅游区不能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不能解决当地居民的合理要求,生态旅游区常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目前三江源地区的农牧民仍然保持原有的農牧业生产活动,旅游参与较少。当地社区与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参与对于生态旅游发展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 发展对策

3.1 发挥政府主导地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三江源地区旅游业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方监督”的生态旅游发展途径。其中政府主导主要包括: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旅游业,把旅游业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发展,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建立三江源生态旅游区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旅游开发、运营的科学性、高效性和规范性。

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机制,为了更好地解决旅游景区发展资金紧缺问题,有效提升景区经营效率,在坚持旅游资源国家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对于条件适可的部分景区或经营项目考虑采取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如景区经营权租赁模式或景区由投资主体股份制投资经营模式。

3.2 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教育和引导

保护区域经常被视为自然的实验室、鲜活的博物馆、生物的避难所和天堂、户外课堂,管理者可通过间接的(如以读物、地图、信号及信息中心等)或直接的教育(如现场导游讲解、演讲与剧目等),提供独特的、交互式的机会来提升旅游者的环境认知度[4]。从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环境态度来看,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环境意识还比较差,迫切需要对旅游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如大力推广生态旅游者行为规范的实施;在导游讲解及景区解说系统建设中,涉及相关的环境教育知识,逐步增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加强交通工具及旅游者集散地的环境教育视听系统建设等。

3.3 分类有序地进行景区产品开发建设,强化旅游产业要素

三江源地区的景区产品开发建设,应根据资源条件、市场潜力、通达性程度等条件进行分类有序的开发建设。一些旅游资源的市场吸引力、旅游成本、资源地域组合度、可通达性、生态环境承载力均较好的景区,如年保玉则、扎陵湖、鄂陵湖、勒巴沟、新寨嘉那嘛昵石城、结古寺等,可成为三江源区优先重点开发建设的景区,应积极宣传,提高其知名度。有些景区资源的市场吸引力、资源地域组合均很好,但交通可达性偏低、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旅游成本过高,如长江源头、黄河源头、澜沧江源头、可可西里等,在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论证开发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因地因时地改善区域的交通可达性,选择开发对生态环境承载力需求小的旅游产品,在这些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走高端旅游产品路线。

应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扶贫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合理而完整的三江源地区旅游产业链,从吃、住、行、游、购、娱6方面整体推进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加强交通、住宿和餐饮等基本旅游设施的建设。

3.4 重视旅游影响监测和管理,科学控制旅游容量

生态旅游规划中必须遵循生态学规律,按照当地生态承载力,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和游客数量,将保护置于优先地位[5]。开展生态旅游时,应对旅游资源及旅游区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尤其是旅游活动对不同局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价,为合理调节保护区游客数量,保证整体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提供依据。监测内容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噪声监测等。鉴于现有游客中具有一定生态知识、环保意识、生态责任感的旅游者数量不多,缺乏成熟生态旅游者的现状,三江源的游客绝对不能是“多多益善”。不仅要从资源、经济、环境、设施等供给角度考虑旅游容量,还需结合目前生态旅游者的生态责任感和生态素质角度考虑旅游容量。所以,三江源生态旅游应该尽量增大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正如《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所规划的,尽量争取延长游客在境内的停留时间而不是拼命打价格战,贪图以数量取胜,积攒蝇头小利[6]。

3.5 注重社区居民参与

三江源与我国大多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相似,不仅参与程度低,而且处于被动参与状态。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应贯穿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利益的获得更要体现在参与过程之中。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主要包括参与到旅游发展的决策过程、利益分配过程、有关旅游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3方面[7]。建立生态旅游发展方向及规划等征询机制,通过居民走访、村民会议等方式,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并使他们了解生态旅游规划及其进展情况,与社区居民一起制定开发计划,保证其位于规划决策的地位。建立社区参与旅游的保障机制,重点是保障社区居民的合理利益,包括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旅游收入分成、利益分享的保障细则和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居民生态旅游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居民对生態旅游发展本质内容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居民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参与意识和从业技能,规范居民的旅游服务活动。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

参考文献

[1]

赵霞.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规划初探[J].国土与资源研究,2005(4):60-62.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青海旅游局.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09-2025[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3] 郭舒,曹宁.生态旅游管理初步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89-93.

[4] 卞显红.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当地社区的关系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5):13-19,37.

[5] 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安海民,董家平,王丽珍.多姿多彩的三江源历史文化之十二三江源旅游文化及评价(下)[J].群文天地,2011(1):26-35.

[7] 王锋.“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43-46.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管理
世界七大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