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实现对策探讨
2014-04-29白福忠高晓娟韩峰徐永祥
白福忠?高晓娟?韩峰?徐永祥
摘要: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重要任务,二者既不相互矛盾,也不能相互代替。高校教师应该加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联系,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以科研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努力做到教中有研,以研促教,以教启研,教研相长。针对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实现对策进行探讨,这些内容的研究将对于教师本身以及学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35-02
钱伟长院士在谈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说:“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教学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层次的关键。在大学中,教学与科研应该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科研既不相互矛盾,也不能相互代替,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不是高等学校中的科研。[1,2]然而,对于当前大部分高校来说,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重科研轻教学,[3-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职称评审制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是科研,对科研论文、论著、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等级都有一个明确细致的指标;而教学环节在其中所占比重较小,同时对教学水平高低和教学效果的量化较难。即使如此,许多院校设立了教学督导制度与学生评教制度,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社会环境的影响。时下流行各种“高校排行榜”,多数以科研为主要指标,如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的数量、重点学科的数量、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博士和硕士点数量、科研经费、论文获奖等,这些都与科研有关。那些科研搞得好、综合排名靠前的高校,其知名度也高,在生源、国家经费投入和其它资源配置方面,往往占有明显优势。第三,教师时间与精力方面的限制。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备课、讲课,还是答疑辅导、批改作业等,都需要教师投入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科研过程中,无论是文献检索、文献阅读、课题申报,还是开展实验、撰写论文与专著、申报专利等,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教师很难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兼顾。
事实上,高校教师在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社会环境下,可以通过认真从事科研工作,清楚认识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加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联系,从而利用自身科研素养感染与引导周围教师与学生,利用科研成果支持教学工作或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目的。
一、注重科研团队与科研精神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开展科研工作,除了需要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实践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精细、认真、穷追不舍的态度和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显然,科研工作能够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科研素质。
作为某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科研骨干,应该以自身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来感染和影响周围的教师与学生,积极带头建立科研团队,这对于造就高校学术氛围、引领年轻教师以及学生全面成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6]如果教师很少参与科研工作,则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也不利于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很难形成较强的人格魅力,很难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与崇敬。通过创建良好的科研团队,为更多的年轻教师提供一个高效的科研平台让他们参与科研工作,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论的目标,进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此外,教师应强化创新意识,注重科研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讲授几何光学中“光的直线传播定律”时,可以引用“小孔成像”的例子。通过引用类似示例或教师所从事的实际工程案例的解决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科学研究活动还可以使教师的思路更加开阔,授课方式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使教师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其中包括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等,教师的这些特有的品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活动。
二、注重抽象概念或定理的解释与生活常识或工程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理论形象化。在科研工作中,有意识的多积累一些浅显易懂的或者与生活常识相联系的工程应用实例,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会使本来很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如在介绍人类视觉系统时间频率特性时,通过引入下面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電影院环境很暗,放映机的刷新率为24Hz也不感到闪烁,这样可以减少胶卷用量和机器转速;而电脑显示器亮度较大,需要刷新率达到75Hz闪烁感才消失,来说明随着背景光强度上升、人类视觉系统临界融合频率升高。这样介绍达到的效果是,对第一次接触到的概念既不感到生疏,而又便于理解和记忆。另外,在讲解例题、布置作业题时应有意识地增加面向工程实际的题目。
三、注重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动态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但是课堂教学除了围绕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外,还要注重科研成果和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在其中的渗透。
随着教师科研基础的积累,可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逐渐合理地纳入教学中,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具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教师,不管是讲授基础课或专业课,都可以把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概况及其发展动态,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不仅仅是概念理论和公式,更是实际应用中的产品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
四、利用科研成果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首先可以组织吸纳部分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教师所主持的科研项目中,针对其中某一子课题,从实验方案的制定到实施,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理论转化成实践”的步骤。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技能技巧,还获得了研究方法、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7-9]对于一些不具备实验条件的重点实验内容,由于实验条件比较苛刻,部分物理现象在实际实验中不明显,难以观察;另外也因为实验仪器有限,学生无法通过实验观察到所有的实验现象。针对这种现状,可以利用科研过程中获得的数值仿真能力,开发虚拟实验。
与实验教学相比,本科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就更接近工程研发。因此从选择设计题目开始,教师就要时刻记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工程应用能力为目的,设计题目还应注重多门课程的结合。从这个角度来看,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可以设计出一系列研发性质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科研项目中的实验仪器或实验平台对理论或现象进行验证性实验,在规定的时段内,有组织地让学生亲自动手调试或测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
五、运用科研手段,促进教学改革
在大学课程学习中往往会存在一些专业课,它们涉及的概念很多,公式推导较繁琐,例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中的工程光学课程就属于这类情况。由于缺少光学基础知识因而显得抽象难记,且数学公式推导繁杂,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然而工程光学内容广泛,事例丰富,相关的应用和成果较多,且光学现象生动有趣,因此,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很好的诠释工程光学的内容。但是该课程的理论性仍然非常强,对于某些较抽象、较难理解的概念,应该运用科研手段,加强直观教学,[10]即着重通过演示、实验、现场观察、光学设计软件模拟仿真等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运用MATLAB、光学设计软件编写光学仿真程序,使学生在直观的、形象仿真的环境中去主动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充分动起来,并联系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对研究的对象获得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科学研究中需要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很多教师均有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经历,因而,教师的英文水平将随之得到很好锻炼,逐渐具备在相关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能力。通过双语教学,让学生掌握本课程主要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了解主要外文文献资源的下载资源与期刊级别,为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另外,双语教学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
六、积累总结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科研选题,探究解决途径,促进科研发展
教师通过教学工作可以刺激科研灵感的产生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不断地深刻钻研,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教师自身而言也是不断学习、提高和创新的过程,这也是教研互长的充分体现。[11]例如,在实验课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现象,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则可以借助于这些现象而得到启发,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帮助科研选题。在备课过程中,为了更深刻、更广泛地讲述某些理论和方法,教师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籍,以便全面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力求做到融会贯通。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意识地积累未知问题,从而为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大学教师既要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通过上述探讨,已不需要深入剖析教学和科研孰重孰轻的问题,而应该认真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出题,科研求解,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让教学与科研互动,使教研互促、教研相长,这对于教师本身以及学生来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施维成.教学与科研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思考与体会[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1):77-79.
[2]季宇.科研促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
(5):75-76.
[3]汪增相.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及对策[J].管理学刊,
2010,23(5):83-85.
[4]关辉.论大学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35-37.
[5]范永丽.教研与科研“携手”打造名师名牌学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7):3-4.
[6]刘广青,李文中,刘传宇.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0,(5):37-41.
[7]赵雄燕,肖继君,马劲松,等.论高校科研对教学的提升作用[J].河北化工,2010,33(12):76-77.
[8]卜遲武,杨绮云,徐克非,等.结合科研项目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70-271.
[9]万子兵,隋建峰.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2):1188-1190.
[10]许永忠,董守华,祁雪梅.“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公选课的教改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5):120-122.
[11]孙淑荣,刘海英.浅谈如何成为科研型教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5):52-53.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