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014-04-29李金超乌云娜陈文君刘元欣
李金超?乌云娜?陈文君?刘元欣
摘要: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开展相关研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对监管效果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挖掘,找出了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高等教育;监管效果;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17-02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专门人才、科研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是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管的成熟度和发展规模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监管发展进程较为滞后,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有待提高。如: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监管过程随意性较大,容易造成监管低效率、高成本;缺乏系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追究机制,质量事件跟踪滞后,质量责任划分不明晰,责任追究难以执行。文献[1]对研究生教学质量监督体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从组织监督、制度监督、督导监督等方面加强建设。文献[2]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主要包括目标的确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统计与测量、評价、反馈、调控等内容。文献[3]指出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必须建立社会问责机制。文献[4]指出高校教学督导质量监督机制运行模式创新是解决督导工作中问题的有效途径。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缺乏对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的系统分析。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水平,高等教育质量监管要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原因,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十分必要。
一、高等教育质量监管现状
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主题的时代。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巴黎召开,将“质量”列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三大主题之一。英国建立了颇有特色的内外结合、政府督导与独立评估机构监控相结合的体现多元化、公平与效率等价值观念的质量监控体系。[5]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监管体系主要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部质量监管机制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而外部保障则来自于政府、新闻媒体以及中介机构等。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具有分权的特点,外部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及高校参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竞争性。[6]英国、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经验可供借鉴,但是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关于质量管理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且进展不大,相关理论研究根本不能满足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现实需要。
二、解释结构模型建立
1.解释结构模型简介
美国学者J.Warfield于1973年提出了ISM模型,[7]用其解决复杂系统的结构建模问题,该模型在以后的20多年的不断完善,分析思路逐渐完善和成熟,在复杂系统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其主要计算步骤:
(1)建立意识模型:对系统及其构成要素分析,这一过程需要根据对象系统所涉及的专业理论和经验进行分析,然后在意识和思维中,逐步形成意识模型,即针对系统结构中要素及其关系的初步知识。
(2)邻接矩阵的生成:判断要素集里每个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二元关系,并生成邻接矩阵,该矩阵能表示要素间所有直接二元关系。
(1)
(3)计算可达矩阵:可达矩阵M具体如公式(2)所示,是根据推移律特性计算得到的。
(2)
(3)
按照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对公式(2)、(3)中的矩阵进行乘法运算,即是将A加上单位矩阵I后按照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再进行自乘,直至某一幂次后的所有乘积都相等为止,该相等的乘积就是可达矩阵。
(4)各要素级别的分配:运用可达矩阵M求取各要素ei的如下集合:
(4)
其中,是以要素ei为出发点,能够到达的全部要素的集合,被称为可达集合。通过查询可达矩阵M的第i行上数值为1的列对应的要素求解得到。是可以连接要素ei的全部要素的集合,被称为先行集合。通过查询可达矩阵M第i列上值为1的行对应的要素求解得到。
进一步从中求取满足公式(5)的要素的集合L1。
(5)
L1中的元素具有以下特征:从其他要素能够连接到该要素,但是从该要素不能连接到其他要素。即在L1中的要素是位于最高层次(第一级)的要素。然后,删除原有可达矩阵M中对应L1要素的行、列,从而得到矩阵M',再对M'进行同样的操作以确定属于第二级I2的要素。重复同样操作。分别求出I3,I4,…,确定属于相应级别的各要素。
(5)层次结构图的绘制:在可达矩阵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化方法或实用化方法,建立递阶结构模型,运用多级递阶有向图来表示模型的结构。
(6)多级递阶有向图的解释:解释说明多级递阶有向图,求取解释结构模型,这主要是依据系统涉及的理论和经验等方面知识。然后比较现有的意识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若不相符合,则返回步骤1,并对有关要素、解释结构模型和要素间二元关系进行修正。通过对解释结构模型的研究和学习,得到对原有意识模型的修正。通过反馈、比较、修正与学习过程,最后可以得到一个令人满意、具有启发性和指导借鉴意义的层次结构性分析结果。
2.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ISM模型
(1)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本文借鉴质量管理中的“4M1E(即人、材、机、方法、环境)”方法,从监管人员、监管制度、监管平台、监管方法及监管环境五个方面对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确定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监管领导;业务能力;监管态度;人员数量;行政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质量监督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监测全面性;监测及时性;监测互动性;监测开放性;第三方监管;检查型监管;内部监管;追责型监管;全社会参与;法规完整性;监管持续性;监管强度。具体如图1所示。
(2)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分析。通过专家调查法分析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的20个因素,分析确定每一个因素对哪些其他因素具有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以上分析再在各因素之间建立起有向关系与意识模型,为下一步建立邻接矩阵奠定基础。
注:表1中(0)表示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
(3)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邻接矩阵。依据表1中分析结果,即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按照公式(1)将以上20个变量间的直接关联关系表示成邻接矩阵A,具体如下所示。
(4)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可达矩阵。采用公式(2)和公式(3),布尔代数运算经过4次后,可得到可达矩阵,具体如下所示。
(5)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层次结构。依据因素级别分配的方法,可得到包含4个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影响因素,分别为:,,,,其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6)递阶结构解释。通过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将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同其影响因素间的结构关系进行了层次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行政管理制度、监管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是监管效果得以发挥的基础,第三方监管、检查型监管、内部监管、追责型监管直接推动着监管效果。全社会参与,监管强度是监管效果提升的外部保证。
三、结论
本文利用ISM技术量化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各影响因素,挖掘并整理了其构成因素之间的递阶层次关系,所得分析结果对发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效果的直接因素、间接和根本因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楼鑫垚.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219-221.
[2]高海生,胡桃元,许茂组,等.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6,(10):89-92.
[3]周光礼.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中国的问题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2):10-14.
[4]蔡涯.高校教学督导质量监督机制运行模式的创新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4):137-138.
[5]劉萍.英国模式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5):53-55.
[6]陈小尘,胡弼成.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及其借鉴[J].高教探索,2010,(1):52-57.
[7]王智冬,李金超,刘自发,等.基于ISM的电网建设规模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研究[J].电气应用,2014,33(5):18-21.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