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为何难“破”
2014-04-29
随着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以及尼日利亚等西非地区肆虐,很多人对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病毒产生恐慌。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1976年比利时科学家彼得·皮奥特和同事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目前的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包含4种亚型,其中有3种亚型人类易感。
人体为何会感染埃博拉 科学界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从动物传染给人,是因为人接触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因此,在出现埃博拉疫情的地区,人们一定要减少与黑猩猩、猩猩、蝙蝠、野猪等高危动物的接触,特别是不要捡起死亡动物的尸体或对它们的生肉进行烹饪。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尿便、唾液、精液)和血液中都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尤其是健康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时,接触埃博拉感染者的衣物、床单或使用过的针头也可能感染这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尸体也是一个传染源,对其需进行保护性处理并立刻埋葬。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从出现症状时即开始具有传染性。此外,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男性在康复后的7个星期内,其精液中还存在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感染他人。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到21天。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极度疲乏、肌肉疼痛、头痛等症状,接下来会出现呕吐、腹泻、肝肾衰竭,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内部脏器出血或体表出血。
“埃博拉幽灵”为何难除 首先是难培养。这种病毒在实验室培养皿中难以培养,只有少数擁有最高级别安全措施的实验室具备开展相关实验的能力。其次是难预测。埃博拉病毒虽然致命,但病例出现频度不高,加上疫情暴发的不可预测性,医务人员尝试新治疗手段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第三是不划算。尽管这轮出现的疫情是埃博拉病毒被发现以来最大规模疫情暴发,但它的致死人数与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相比依然较少。从经济利益角度而言,这让一些国家和医药企业不愿投入过多资金用于新药和疫苗研发。最后是难推进。当前约有6种埃博拉药物和疫苗处在研发过程中,由于剂量、安全性等技术参数难以把控,从药物和疫苗的动物测试阶段推进到人体测试阶段难度不小。综合摘自(新华社)、《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