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新剧中的视觉政治学

2014-04-29

凤凰资讯报 2014年33期
关键词:选角政治

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日前继续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继续播出。此前观摩完此片人士称:该剧“大胆触及以往很少触及的题材”。除此之外,还让人关注的是,剧中曾红生扮演的华国锋,是国内影视作品中首次出现华国锋的形象。

8月8日开始,作为对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纪念,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开始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而一年半以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的巨著《邓小平时代》的中译本,也由三联书店在中国大陆出版。政治开放的态势,似乎正在经由媒介内容的悄然开放而为外界所知。

首先,一些过去影视作品很少涉及的“敏感人物”,如华国锋和胡耀邦等,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艺术呈现。尽管此前在《浴血坚持》等剧集中也出现过胡耀邦,但故事的背景均设为1949年之前,而华国锋则是首次在电视荧屏上出现。重要政治人物从“不可见”到“可见”,无疑预示着主流政治叙事至少在符号层面上,具有了比以往更大的包容性。

其次,电视剧借鉴了曾经取得票房成功的两部主旋律电影——《建国大業》和《建党伟业》的经验,摒弃传统的特型演员选角思路,广邀演技精湛、口碑上佳的知名电视演员出演重要人物:曾经成功饰演孙中山的国家一级演员马少骅,在剧中饰演邓小平;曾因主演《蜗居》等流行剧集跻身一线男星行列的张嘉译,饰演习仲勋;而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则由两次获得飞天奖的著名女演员萨日娜扮演。打破特型演员制度的选角,既是提升剧集可观赏性的有效方法,也意味着过去那种通过严格设计政治领袖的荧屏视觉形象,以凸显其象征性地位的“灌输式传播手段”正在改变,将一部分接受和阐释的权力让渡给普通观众。

一种流行的视觉政治学认为,政治领袖在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上的“可见性”构成了民众对其认同的符号基础,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剧,其实是中国高层政治通过电视逐步实现日常化进程的一部分。而通过大众传播和讨论,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政治和政治人物。当政治和政治人物展现出更加丰富的面貌,其所蕴含的主流价值观才能更易为民众所感知和接受。摘自《新京报》

猜你喜欢

选角政治
下一任007选角工作进行时
选角导演:给你逐梦的入场券
两栖精英选角大会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喜宝》改编有风险 选角需谨慎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5位导演讲述他们的选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