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军航,谁该给谁让路
2014-04-29
7月中旬起,华东地区航班大量延误或取消。官方发布消息称,因受到军演的影响,华东地区的航班将持续26天大量取消。
对此,军方承认“军事活动一定程度影响航班运行”,但强调“军演不是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与民航动辄谈及“空域概念”不同,在军方眼里,头顶的天空并不仅仅是“空域”,他们更习惯于称之为“领空”。由于部队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一旦有空情,須尽快与地方民航部门协同,调整空中航线,必要时则直接通知民航飞机紧急避让。“在东南海前沿,这种情况极为平常。”不愿意具名的空军有关人士表示。
东海、黄海、南海等海域的军事活动较多,空军占用空域资源相应增加,是流量控制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保障专机飞行,也会影响民航班机。军航、民航经常会在谁让谁的问题上争吵不休。
“军航一直在给民航让路,特别是京沪、京广航路。”前述不愿意具名军方人士表示,大连周水子机场外海特别开阔,是军航、炮兵训练的最佳靶场,但民航一直在争,后来靶场迁走了。
“军方的通知下达后,民航就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军航飞行,无论是军事训练、演习、训练、调防还是专机飞行。”民航的说法是,民航一直在为军航无条件让路,诸如1998抗洪、2008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国庆阅兵、玉树地震救灾,只要军方的飞机飞起来,民航就无条件让路。
2007年,民航曾看到空域管制松动的一线曙光,为保奥运和春运,军方通融了许多,军航绝对毫无条件地给民航让路,但仅限于此。直至现在,空管体制仍坚如磐石。于是,民航提出了疑问:既然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春运能让,为什么平时就不能放开?
尽管呼吁和推进空域体制改革的人士坚持认为,和平时期,空域管理应该更多地为经济建设让位,但在军方看来,现行的平时与战时空域管理已经最大限度地向民航开放。“和平与战时的转换或许瞬间就会完成。”军事专家表示,中国的领空并不安全。对于此次持续军演对民航造成的影响,公众应给予理解。
军方人士透露,此番军演是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总体要求下展开,以“提高战斗力才能遏制战争”为目标。演练科目不乏电子对抗和实弹射击,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民航延误在所难免。
上述军方人士表示,各型空空、空地、地空导弹智能化程度很高,具有自动寻找目标的能力,而民航班机不具备抗干扰能力,如果不严格实施空管,误击误伤的概率就会大增。
据了解,目前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推进空域体制改革。但谈及“空管体制改革”,民航局官员总是欲言又止,未来“空管体制改革”的路径、方向,民航和军方的位置怎么摆放等等,仍是一个禁忌话题。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