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 “唯才是举”:管理者任用人才的审美化技巧

2014-04-29周伟辉

2014年33期
关键词:卫青唐太宗汉武帝

作者简介:周伟辉,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教、分团委书记。在中国古代管理美学思想看来,在人才的使用上必须人尽其才。唐太宗曾写了一篇讨论如何知人、用人的文章,指出,高明的管理者之任用人才,就如同灵巧的工匠制木:端直的以为辕,弯曲的以为轮,长者用来作栋梁,短者用来作栱角。无论的曲直还是长短,都材尽其用,各有所施。高明的管理者任用人才,亦与此相同。所以说良匠无弃材,高明的管理者无弃士。唐太宗自己在知人善任方面就是这样做的:房玄龄聪明善于出谋划策,于是取其智,尉迟敬德勇敢,善于冲锋陷阵,于是取其威,胆怯的人做事谨慎,驽钝之人,有气力可以用。《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团队里面的孙悟空,能力强,善于降妖驱魔。但也别小看猪八戒,虽然降妖不在行,但脾气好,可以活跃气氛,减轻路途劳顿之苦,并且信息灵通,知道哪里有吃的。而沙和尚则忠诚厚道、任劳任怨,协调能力强,并且做事稳当,一路肩挑背磨,忍饥挨饿,凄风冷雨,餐风露宿的,很多重要东西都在他那里保管。每个人都有所长,都是人才,看你如何任用。即如唐太宗所指出的:“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任人、用人时,不必苛求。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与唐太宗的“知人善任”分不开。他具有过人的选拔人才的人性化、审美化智慧。他特别推崇“唯才是举”的选拔制度,坚持“内选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其时,外臣长孙无忌是唐太宗妻子长孙皇后的哥哥,善于躲避嫌疑,在待人接物方面聪明敏捷,处理事务也有过人之处,想授与其高位,但朝廷上有臣子提出,长孙无忌位列“三公”,提拔他应该避嫌进。甚至于连长孙皇后也不赞同提拔自己的兄长。唐太宗仍然坚守自己“内选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用人原则,拜其为相,最终果然显示出他慧眼识英才,有长孙无忌的协助,他终于成就伟业。又如,其时他手下的大将屈突通、尉迟敬德,都曾经是敌方的悍将,但他却能不计前嫌,倾心结纳,此两员终究投诚于他,最终立下显赫战功。魏征最初追随过李密、窦建德,为他们的心腹,后来入唐,又为太子李建成谋士,非常受重用,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要他找机会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却毅然决然地委以重任,为唐朝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并成为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諫臣。

还有,就中国古代管理美学思想看,任人、用人还应该不拘一格,高明的管理者用人往往适才而用,不求全责备。作为管理者,最具挑战性的就是能否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使用特殊人才。所谓奇人才能建奇功,伟人必然有伟业。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在《求茂材异等诏》中曾经说过:“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① 可以说,在对卫青和霍去病两个历史上有名的将军的任用上,就体现了汉武帝唯才是举的人才观。在古代社会,人才是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汉武帝自己就曾经说过,之所以敢于对匈奴开战,讨伐匈奴,正因为手下有百战百胜的大将卫青。卫青的父亲郑季,是一个县吏,在平阳公主家做事时,和婢女卫媪私通,生下卫青。也就是说,卫青不过奴隶出身。而汉武帝则唯才是举。从建元三年(前138年)获救,卫青历任侍中、建章监、太中大夫,经过近十年宫廷为官的历练,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为车骑将军首次出征奇袭龙城,开始了十年的戎马生涯,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则有为二万二百户及三万户。《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汉朝时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则兼摄台阁,位极人臣,为皇帝之下最高军政首脑”。《汉旧仪》载:“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侯、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大司马,所以别异大小司马之号”,故大司马有太尉权。虽然卫青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对士卒体恤较多,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嘉其陪葬茂陵东北,“起冢像卢山(阴山)”。谥号为“烈”。《谥法》云:“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②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任用也与此相同。所以真正为己所用的人才关键是如何驾驭有能耐的人。每个企业团队的情况不一样,要因需激励。这个需要是变化的,这也是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激励的手段也要有所变化,尤其是高级人才,需求不一样。有的人比较理想,可能更看重精神上的东西,比如荣誉、尊重;有的人比较功利,可能更看重物质上的东西,比如金钱。针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其目的是要让这匹马儿跑起来。

的确,作为高明的管理者用人先要知人。司马光就把选拔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他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如果根据名声来选拔人才,就会出现竞相博取声名而善恶混淆的状况;如果根据档案上的政绩来选拔干部,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说到底,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社会管理者“至公至明而已矣”。社会管理者只要出以公心,明察是非优劣,不以亲疏贵贱或个人喜怒好恶改变自己的判断,就一定能选拔到合适的人才。

魏征曾经给唐太宗建议,提出知人用人要“六观”:概括地说,就是在人们地位、处境的变化中,观察人的举止、言谈、兴趣、修养和追求,探察人的本质。具体来说,就是对出身显贵、地位尊贵的要看他们所推行的,行为举止是不是轻浮的纨绔子弟;对出身富裕之家、殷实之家、家产丰富的就看他们品德修养的,是平和从容,还是粗鲁、不懂礼数;安居时就看他们所爱好的,学习时就看他们所说的,不得志时就看他们所不接受的,地位低下时就看他们所不愿做的,处于某个位置上,要看他的喜好,是否干一行爱一行;依据他的才能取用他,考察他的才能任用他,使用他所擅长的,遮蔽他不擅长的,用六正来激励他,用六邪来告诫他,那么,不说教就能勉励自己了,不劝导就能自勉了。对学习的成果,要看他的言谈,是否能反映出其真实学到的知识;穷困的人要看他的道德底线是什么,比如是不是因为穷困就食嗟来之食,就不顾尊严;处于社会底层潦倒的人,要看他的行为底线是什么,比如会不会因为潦倒就去当盗贼等等。

应该说,凡是想有所作为,想成就大事业的管理者,都应该善于识人、用人,用人应该不避仇嫌,不以尊卑为意,只有不拘一格,惟才是举,思贤若渴、胸怀宽广,具有决断执着的管理气魄与管理韬略,从而在管理活动中才能取得优秀的业绩。

人智有短长,能有巨细。尽可能发挥人才的长处,是中国管理美学思想在识人、任人、用人方面的基本要求。从唐太宗、汉武帝的用人之术当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应该如何组建一个办事有成效的企业团队:办实事要找一些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人;出谋划策要寻求应对敏捷的“智多星”;人力资源部门与营销管理要找有凝聚力、善于协调各方利益的人;检查部门要找有原则、责任心强,有节气、追求完美的人;财务部门找精于计算、细心、刻板、抠门的人;研发部门找有独创精神、头脑灵活、思想活跃、善于创新的人。所以完美的企业团队是人性化、审美化特性鲜明、突出的完美组合。(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注解:

①班固:《汉书》,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97页。

②《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猜你喜欢

卫青唐太宗汉武帝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唐太宗是被骗死的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唐太宗 善听劝谏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唐太宗用人之道探究
古老的皮影戏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