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2014-04-29李琴冯凤英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早产

李琴 冯凤英

【摘 要】目的:探讨降低早产发生率的可能途径。方法:选择2001年到2013年间来我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册有明确妊娠结局的109例发生早产的产妇为早产组,随机选择同期孕37周~416周分娩的109例产妇为足月组,比较两组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年龄≥35岁、人工流产史、阴道分娩史、剖宫产史、不良妊娠史、妊娠间隔<18月或>5年、产前检查<5次、剖宫产率、早孕期阴道流血、孕期生殖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贫血、宫内感染、产前出血、羊水量异常、胎膜早破等因素;比较两组围产儿发生双胎、胎位异常、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等因素。结果:早产组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妊娠间隔月<18月或>5年、产前检查<5次、早孕期阴道流血、孕期生殖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出血、胎膜早破均高于足月组产妇;早产组围产儿发生双胎、胎位异常、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均多于足月组围产儿。结论:如能重视孕前保健和宣教,以减少生殖道感染、妊娠间隔月<18月或>5年等早产高危因素;重视孕期保健和指导,以减少产前出血、胎膜早破等早产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及预防胎盘早剥、羊水量异常等并发症,加强对先兆早产的监测,可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关键词】早产;孕前保健和宣教;孕期保健和指导;预防妊娠并发症;孕期监测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48-02

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日)间分娩者。此时分娩的新生儿为早产儿,体重为1000~2499g[1]。早产是造成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早产儿全身各个器官都尚未发育成熟,难以适应子宫内外环境的骤然变化,易发生各种疾病,伤残率、死亡率较高。我国早产儿死亡率高达12.7%~20.8%[3]。目前早产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临床上早产一经诊断,多数病情已不能控制,因此有必要明确引起早产的相关因素,以便从预防入手,避免不可逆性早产的发生[4]。本文通过对109例发生早产的产妇和109例孕37周~416周分娩的产妇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发生早产相关因素,探讨其控制对策,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统一应用由北京医科大学开发的《生育健康监测系统》,选择200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围产保健门诊检查有分娩结局孕28周~366周且新生儿体重为1000~2499g的产妇109例为早产组,随机选择同期孕37周~416周且新生儿体重为2500~3999g的产妇109例作为足月组。早产组产妇年龄17~37岁,平均24±0.8岁;足月组产妇年龄16~35岁,平均24±0.7岁,两组间比较t=0.46,P=0.6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比较两组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年龄≥35岁,人工流产史,阴道分娩史,剖宫产史,不良妊娠史(自然流产史、早产史、围产儿死亡史),妊娠间隔<18月或>5年,产前检查<5次,剖宫产率,早孕期阴道流血,孕期生殖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贫血,宫内感染,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边缘血窦破裂),羊水量异常(过多、过少),胎膜早破等因素;比较两组围产儿发生双胎,胎位异常,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室息,围产儿死亡等因素,寻找发生早产的相关因素,探讨其控制对策,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JMTJFX.14简明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 早产组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妊娠间隔<18月或>5年、产前检查<5次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妊娠间隔<18月或>5年、产前检查<5次者均高于足月组产妇。见表1。

2.2 两组产妇孕产期情况的比较 两组产妇发生早孕期阴道流血、孕期生殖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出血、胎膜早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产妇发生早孕期阴道流血、孕期生殖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出血、胎膜早破者均高于足月组产妇。见表2。

2.3 两组围产儿情况的比较 两组围产儿发生双胎、胎位异常、新生儿室息、围产儿死亡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围产儿发生双胎、胎位异常、新生儿室息、围产儿死亡均多于足月组围产儿。见表3。

3 讨论

3.1 早产对胎儿的影响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首要原因[5]。早产儿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颅内出血等疾病[6]。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早期死亡和智力、运动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7]。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不成熟和免疫功能不完善,易产生多种并发症,致使死亡率升高[8]。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出生1岁以内死亡的婴儿约2/3为早产儿[1]。本资料中早产组发生新生儿室息、围产儿死亡均多于足月组。早产组的8例围产儿死亡中5例新生儿死亡,出生体重在1000g~1890g之间;2例胎死宫内;1例胎儿脑膨出死产。

3.2 早产的相关因素 早产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早产按原因可分为3类: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PPROM)、治疗(医源)性早产。

3.2.1 自发性早产 最常见的類型,约占45%。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史,妊娠间隔短于18个月或大于5年,早孕期有先兆流产(阴道流血),宫内感染(主要为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细菌性阴道病,牙周病,不良生活习惯(每日吸烟≥10支、酗酒),贫困和低教育人群,孕期高强度劳动,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及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减退等),近年发现某些免疫调节基因异常可能与自发性早产有关[1]。“原因不明”的早产可能与工作压力、交通劳累、环境污染、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4]。

3.2.2 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 30%~40%的早产与胎膜早破有关[9]。PPROM的病因及高危因素包括:PPROM史,体重指数(BMI)<19.8kg/m2,营养不良,吸烟,宫颈功能不全,子宫畸形(如中隔子宫、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等),宫内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子宫过度膨胀,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1]。

3.2.3 治疗性早产 由于母体或胎儿原因的健康原因不允许继续妊娠,在未足37周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即为治疗性早产。终止妊娠的常规指征有: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或过多,胎盘早剥,妊娠合并症(如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急性阑尾炎、肾脏疾病等),前置胎盘出血,其他不明原因产前出血,血型不合溶血以及胎儿先天缺陷等[1]。

本资料中早产组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妊娠间隔<18月或>5年、产前检查<5次和发生早孕期阴道流血、孕期生殖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出血、胎膜早破者均高于足月组产妇。早产组围产儿发生双胎、胎位异常均多于足月组围产儿。

3.3 探讨降低早产发生率的对策 积极预防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3.3.1 重视孕前保健和宣教 我们应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籍、杂志、报纸、课堂等各种方式告诉所有年轻妇女特别是低学历的妇女,要重视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可发现生殖道感染、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早产高危因素,以便及时治疗或控制,以防妊娠后发生早产。在婚前检查时告诉每对新婚夫妇,如不准备马上生育,应选择适当的避孕措施,避免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尽量在≥35岁前生育;第一胎分娩无剖宫产指征时尽量阴道分娩,以防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在孕前检查时告诉每位妇女,孕前3个月开始口服叶酸,以防妊娠后发生神经管缺陷及羊水过多[1];二次妊娠的间隔最好在18月~5年之间,BMI<19.8kg/m2和营养不良者要加强营养,增重到BMI20kg/m2~22kg/m2,生活有规律,禁烟、禁酒,以减少妊娠后早产的发生率。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工作将口腔保健列入优生优育措施中,怀孕前做好口腔检查和治疗工作及孕期的治疗,积极进行口腔卫生护理,施行牙周洁治,必要时行刮治术,减轻牙龈炎症,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2]。

3.3.2 重视孕期保健与指导 产前检查是孕期保健的重要手段,督促孕妇在孕8~12周开始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宜在5次~13次之间,以便及时发现早产高危因素。指导孕妇尽量避免高强度劳动、高压力工作;少去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的地方,如超市、菜场;多去人少、空气新鲜的地方,如公园、广场;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若妊娠30周后仍为臀先露应予胸膝卧位矫正,成功率70%以上。尽早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妊娠期应及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奈氏菌感染等。加强围产期卫生宣教与指导:妊娠晚期禁止性生活,避免突然腹压增加。注意营养平衡:补充足量的维生素、钙、锌及铜等营养素。治疗宫颈内口松弛:宫颈内口松弛者,妊娠14~18周行宫颈环扎术并卧床休息,可减少胎膜早破的发生。适度锻炼、合理饮食、补钙、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可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

3.3.3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预防并发症 产前检查是发现高危妊娠的关键环节。发现高危妊娠后,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治疗性早产率,提高治疗性早产的新生儿死亡率[1]。孕妇若为多胎妊娠,孕期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早产的发生[6]。如发现前置胎盘,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出血而发生早产。如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休息、镇静、解痉、有指征地降压、利尿,密切监测母胎情况,以防胎盘早剥、羊水过少、早产的发生。如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应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必要时药物治疗,以预防羊水过多、早产的发生[1]。

3.3.4 加强对先兆早产的监测 对早产高危孕妇,应定期行风险评估,及时处理[1]。重视对有自然流产史、早产史、围产儿死亡史、本次早孕期阴道流血、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孕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妊娠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孕妇有关知识的宣教,使孕妇掌握先兆早产的早期轻微症状,以便及时就诊治疗。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筛查宫颈形态,以针对性地预防早产[10]。

如做到以上几点,可降低早产的发生率,从而可减少新生儿伤残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 主编. 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9~204.

[2] 刘蕾,徐燕,何爱民,刘晓军,温艳丽,张英. 702名孕妇牙周状况以及早产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12):1282.

[3] 金漢珍,黄德珉,官希吉 主编. 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2~193.

[4] 秦宝玲,张文颖,党艳丽,周玲,于力,鲁泽春,陈瑾,贾晓君. 北京部分郊区279例孕产妇早产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3):2340~2342.

[5] 邱丽英. 龙岩市新罗区225例围产儿死因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34(1):149.

[6] 冯轶,蔺莉. 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45.

[7] 赵瑞莲. 医源性早产安全分娩方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5):1052.

[8] 杜培丽,张慧丽,何玉甜,刘传鑫,孙武,陈敦金. 早产孕妇1963例临床结局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10):1552.

[9] 王瑞. 7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7):2780.

[10] 黄利辉,李文霞. 经阴道超声评估宫颈形态与早产关系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4):291.

作者简介:

李琴,江苏省昆山市千灯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暂借江苏省昆山市妇幼保健所妇女保健科工作。

冯凤英,江苏省昆山市妇幼保健所妇女保健科工作,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早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教育儿嫂照顾早产宝宝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108例临床分析
单胎双胎妊娠与自发性早产复发风险的关系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利托君联合针对性护理治疗先兆早产9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