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梳理文章情感脉络
2014-04-29苏茂新
苏茂新
【阅读前言】
记叙文的情感脉络就是指作者在行文中贯穿于其中的思想情感和心得感受。阅读记叙文,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首先要读懂全文,把握全篇主旨,了解写了什么,作者要让我们明白什么。其次,要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尤其要注意文章结尾处议论抒情的部分,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情感脉络所在。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无声的尊重
□冯雪珺
一个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回家的公交车。候车的有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显得尤为醒目。
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这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地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没有人招呼那个盲人男子,我也正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不知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井然有序地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叹。
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的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时,被他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正值下班高峰期,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窄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地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男孩立刻将手缩了回来。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与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11日,有删改)
【专项训练】
1.通读全文,请说说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解题思路: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这是了解文章情感脉络的前提。本文虽然是以盲人的行动为线索,但围绕这条线索描写人们的行为时,其间还是贯穿着“和谐、理解、尊重”的情感脉络。
【拓展练习】
2.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并作简单赏析。
解题思路:景物描写的作用之一是衬托人物情感。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处景物描写,渲染了和谐、温馨、美好的氛围。
3.请分析文章第三段中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分析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一定要和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围绕中心来理解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