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强化“说”的思维训练
2014-04-29陈月丽
陈月丽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说必有思,会说必会思,要说必先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善说、乐说,通过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数量关系、说思考方法、说操作过程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设情境,有话可说
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一种欢快、愉悦的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敢“说”、想“说”。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的课前谈话“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中就蕴含了针对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创设的情境,从而引出问题:“在超市里你能找出像2.80、35.80、0.50等这样的数吗”,“这些数跟我们以前见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抢着要说自己在超市货物架上看到的货物的价钱,并能说出这些数的中间多了一个小圆点,从而引出小数。这样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学生有问题可想、有话可说,而且有勇气可说。
二、说思路,思维有形
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寻找合理的解题途径。学生说思路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强化数量关系、分析解题途径的过程,也是深化思维的过程。因此,应用题的教学重点落在训练说“思路”上。如教学“李叔叔养了35只母鸡,公鸡的只数是母鸡只数的3倍,李叔叔一共养了多少只鸡?”一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解题思路: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鸡,必须先求出公鸡有多少只,即35×3=105(只);再求一共有多少只鸡,即35+105=140(只)。
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把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设计解题思路的情况及算式叙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补充条件的训练。如:“花园里有36盆菊花,9盆兰花,________?”要求学生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问题:①菊花和兰花一共有多少盆?②菊花比兰花多几盆?兰花比菊花少几盆?③菊花是兰花的几倍……可见,说思路的训练扩展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三、说算理,思维有据
思维具有逻辑性,因此表达要有条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符合逻辑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条理性。
算理的抽象性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算理。再如,在教学 “12×15”时,先出示一幅挂图:每盒有12支彩色笔,共有15盒。然后问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共有多少支彩色笔吗?”学生观察直观图,通过积极思考想出了数数、分盒计算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先算5盒有60支,再算10盒有120支,把两者相加得180支,算式是12×5+12×10=180(支)。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让他们观察乘法竖式:用5乘12就是先算5盒的支数;再用十位上1即10去乘12,得120,就是10盒的支数,然后把两者相加。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算理是一致的。通过挂图的辅助,不仅得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使学生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四、说方法,思维有路
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在思维活动中,这些思维方法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时,可以借助直观形象手段,诱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有条有理地归纳出计算法则:
1.分一分:把26根小棒(2捆+6根)平均分成2份,怎么分?结果怎样?(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根?(3根)(2)把2捆小棒(每捆10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捆?(1捆)就是几十根?(10根)(3)上面两部分小棒合起来共是多少根?(13根)
2.引一引:刚才我们是怎样分26根小棒的?会列算式吗?这是一道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用竖式又该怎样算呢?
3.算一算:谁能根据分小棒的过程说出26÷2的计算方法?
4.说一说:商十位上的“1”是怎么得来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为什么是“3”?谁能完整地说出计算方法?
5.试一试:把26÷2依次改为42÷2、68÷2、36÷3、88÷4等,让学生随着题目的变化进行完整的试算练习。
6.想一想:(1)上面几道题我们都是怎么算的?(2)一位数除两位数,先除___位上的数,商就写在___,再除___,商___。通过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逐步引导他们从一些具体的数学事实、数学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总结出数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从而使其认知水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循序渐进地获得数学理论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说”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引导学生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将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式子,努力把数学中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通过“说”的过程使思维过程明确化、深刻化,从而强化其认识过程,发展思维,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