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学化学,打造高效课堂
2014-04-29李榕滨
李榕滨
摘 要:对学生如何快乐而高效地学习化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乐学;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由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自主建构。而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精力,使成效最大化,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在课堂上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快乐而且高效的学习化学?一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人研究出以下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课堂学习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一节课能不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景或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能带着疑问或惊叹或强烈的探究欲望开始这节课,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可以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能将学生带入化学的学习情景之中。但是,你的引入是否足够巧妙,能否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要学习的方向,还在于平时的积淀和思考。
比如,在教学《水的净化》时,我事先让学生从喷泉中取一大烧杯水,并告诉他们,你们把这杯水能弄多脏就弄多脏。于是他们在这杯水里加了泥沙、树叶、红墨水,还有人在里面放了可乐、咖啡等饮料。上课时学生看着这杯肮脏的水在想老师要干吗,干坏事的几个学生还一脸的坏笑的看着你。我走进教室,带了半瓶纯净水,先喝了一口,瓶子放在大烧杯的旁边说:“我们今天就要把这杯水变成能喝的纯净水,你们说好吗?”大家情绪立刻空前高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于是教学问题一一自然提出(如行云流水)。
再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课前做实验需要点燃酒精灯,我用事先处理过的玻璃棒,魔术般的点燃了酒精灯,不做任何解释,然后完成实验探究。当我把燃烧的条件全部导出后,有位学生实在憋不住了,站起来问我,玻璃棒点灯是怎么回事?(他说他憋得相当难受),我说不就是用玻璃棒上沾有的物质与酒精接触时放出的热让酒精燃烧了吗?用刚才学习的结论你能解释的。学生恍然大悟,不就是达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了吗。
二、围绕情景提出问题,开展学习活动
创设了情景并不一定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创设的情景预设出高质量的问题。问题是引领思维的旗帜,问题的预设不仅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梯度和思维强度,还要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在课堂上维持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实验、汇报、演算、练习等学习活动,在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水的净化》时,我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与纯净水相比,这杯水现在多了哪些杂质?能看到的不溶杂质有哪些?怎么除去?我们来试试。能看到的可溶杂质有哪些?怎么除去?我们再来试试。看不到的杂质可能有哪些?能除去哪些?怎么除?等等。
化学的學习不仅有丰富的实验,还有很多充满想象力的模型和小制作,以及创新的各种小实验。课堂上我们和学生共同创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比如,我们用小球或用带磁铁的圆形吸板或用纽扣、瓶盖或用围棋子,还有的用橡皮泥搓成的小球,用它们代替原子,构建各种分子模型,演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不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构建模型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在课堂学习中。
三、把时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咀嚼和思考的时间。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代替教师做一些演示实验,发表见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通过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当然教师也要参与进去,适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重点(根据课前的预设设计方案和目标),要敢于放手,将表演舞台让给学生。
比如,我在前段时间模仿上了一节课《水的组成》,整节课我只讲解了15分钟,讲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的衔接和过渡以及对一些核心知识的解释,而学生自主完成了课堂的大部分活动,包括对水的组成探究的一些化学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报,实验的操作和讲解,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质疑和解析,水分子的模型和水分解微观过程的展示等,甚至一些平时看起来有些危险的实验,如氢气的验纯(爆鸣实验等),但学生一边做一边讲解,完成的相当好。有时放放手,学生会爆发出超乎你想想的能量。
四、课堂反馈的形式多样化,学习评价也是快乐的
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怎么样?有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每节课5分钟左右的反馈练习是极好的方式。但不能总是拘泥于几道题的检测,在形式上变变花样,如实验成果的展示或图表模型的制作或一组抢答题或比一比谁更快等,可能在每节课的结束时再掀起一轮高潮。
比如,在《化学式》的教学中,我设计了选题砸金蛋的方式,学生情绪特别高涨。自己要求教师拖堂也要把8个蛋砸完。在极其兴奋中完成8组题的检测,效果真的超乎想象。
五、课后积累、巩固和反思,把快乐在成就感中升华
有这么一个式子:1.01365=37.78;0.99365=0.026。1.01=1+0.01表示每天多做一点点,0.99=1-0.01表示每天少做一点点。那么,每天多做一点点积累下来就有大进步,放任不管,每天少做一点点,就会退大步。对绝大部分初三学生来说,化学的起点是一样的,化学成绩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对最初阶段化学知识的积累。初中化学学习时间只有10个月,但考点却不少,初始阶段的积累尤其重要。谁尽快得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用语,谁就能领先一步,学到第四单元,每年都会有一批学生掉队跟不上了,就成为化学学困生,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积累不及时、不够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策略是:除作业外,每天多用一点点时间积累,哪怕每天多掌握一个化学用语,积少成多,只要坚持就有进步。
另外,课堂上学会了不等于会应用。问题在于有没有把所学的知识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上升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要靠不断地靠巩固和反思来完成的。学生学会了反思和归纳,就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这种不断优化更新的知识结构又能不断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进步,形成良性循环。这种不断进步带来的成就感能让学生学好化学的欲望更加强烈而绵长。
总之,化学课堂是否高效关键在于学生的学。如果学生感到化学学习是有趣的,就会想学化学;如果感到学习化学有成就感,就会努力学习化学;如果感到学习化学能收获快乐,就会更愉快的、轻松地学好化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第13中学锁金分校)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