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2014-04-29覃浩峰

亚太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过河小马创设

覃浩峰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提倡我们在教学中不仅应当注意“保护”学生已有的猜想能力和直觉努力,而且应更加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方法,并使他们的直觉不断得到发展和趋向精致。在我们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同时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思维的品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呢?这里谈一下笔者的一些尝试做法:

一、创设和谐和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合理的猜想打下基础

所谓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就是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讨论,这时学生的发散思维最为活跃之际,学生思维的火花才会开始绽放,各种猜想才会产生,进一步才会有创新的见解。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只说了一句话:“老师这儿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板,要求它的面积,猜想一下,你能用什么方法帮助老师进行解答?”在这样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们通过积极、大胆地猜想后,有的学生自己操作,独立思考,有的两三个学生一组,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自始至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但是,每一位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猜想,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这节课学生都在自主地、主动地进行探究。

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猜想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再创造”活动,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些猜想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从“小马过河”的故事出发,当讲到小马要过河,看到河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条河的平均深度是1米。”而现有知道小马的高度是1.2米,故事最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小马不会游泳,如果小马要过这条河,有危险吗?为什么?班上大多数学生很快地回答:“小马能过河。”并且他们认为理由很充分,因为“小马的高度是1.2米,而这条河的平均深度是1米,1.2米大于1米,所以认为小马能过河”。只有一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地说:“小马可能不能过河,因为平均深度是1米,不是每个地方都是1米,可能有的地方不到1米,而有的地方会超过1米,甚至会超过1.2米,如果这条河的中央超过1.2米,这样小马想要过河的话可能就会有危险了。”虽然这位同学说话的声音很轻,但是全班同学都听到了,真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从只重视“1.2米”和“1米”数据的比较,过渡到去理解日常生活中“平均”这个概念了。从而自觉地进入了自主探究阶段,最后都真正地掌握了“平均数”这个重要的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教师对于一些数学概念,不必自己提出,而是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合理的猜想、动手操作,自己去实践和发现数学概念。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合理猜想

提起猜想,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这个猜想虽然到现有还没有一个数学家能对它进行理性的分析,但这却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伟大创举,是我们数学领域的一大创新。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合理猜想并不需要教师强调应如何猜想,重在让学生对猜想有一种体验和感悟。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在让学生先通过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后,让学生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可能会是怎样的?这样肯定会有学生想到比基本性质的内涵,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为什么会这样猜想?”或“这种猜想你是如何想到的?”

总之,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挖掘教材中能让学生进行猜想的素材,多方设置猜想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猜想,采取与学生一起从教学情境出发,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大胆地猜想,再由学生想办法来验证猜想,积极培养他们的猜想能力。反思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不利因素,我们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去质疑、去探究,要重视培养他们的猜想能力、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过河小马创设
过河
过河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拆桥过河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骄傲的小马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马快快跑
过河
爱撒娇的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