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今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4-29衣宪春

亚太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具性课外阅读人文

衣宪春

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通过阅读我们获得信息,学到知识,提升个人生存技能,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提取各门各类的信息和知识就显得越发重要。因此,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然而据我国媒体统计,我国国民有阅读习惯的人只有5%,每年用于购书的费用人均不足40元,读书指数较高的上海市,人均年读书也只有6-10册,其他城市就更少。而犹太人年人均读书达64本。我国课本类(含大中专教材)图书销售数占总数的53.6%,而同期美国教材市场份额仅占22.4%。由此可见,我国图书消费不仅偏低,而且不合理,大众对阅读的认知由于功利而趋于偏颇。

这种阅读现象不仅充斥着普通大众,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也面临严峻的阅读缺失问题。正是由于教师的种种误导性的阅读教学,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阅读方式和趋向从而使学生们丧失阅读的兴趣。

巴尔扎克说过:阅读,也许是两个人的创作。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本人理解,课标的要求就是阅读应当以作品(文本)为媒介,借此体验和感悟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思想和情感。

但是,我们几乎所有的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着“一元化”“一言堂”“唯一答案”的单一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师使用统一的教材,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关注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至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素质培养则是微乎甚微。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几乎所有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阅读很少,即使阅读了也只是限于休闲娱乐的杂志,譬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以及《新概念作文》等作文选。其中的文字不能说是没有养分,但其内容轻薄短小,于思想尚未独立健全的在校学生来说缺乏经典著作那般的厚重、精神养分充足。

对于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怎样增加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提出以下个人观点。

一、语文教科书和阅读教材

当前我国语文教材存在许多版本,一些有研究能力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可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自行编写校本教材,取得成效的例子还是很多的,比如北京景山学校的小学语文教材,其中的阅读部分汇集了一线教师的智慧与经验,极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校本教材阅读篇目以“课文—附录—课外阅读”为阅读圈,精挑细选名篇佳作。课文部分作为基础定义为精读课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积累语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附录部分,由课文延伸到附录的阅读材料,目的在于从课堂学习向课后学习的延伸,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激发阅读兴趣;课外阅读部分目的在于博览群书丰富知识从而开阔视野和加深文化底蕴。在选择文章的时候采取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着重选择经过时间洗练的仍然具有生命力的经典作品,突出名家名篇;选择符合年龄段的学生的文质兼美的精品;选择内容具有人文性、科学性及思想纯正的作品,突出文学审美教育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除了现代文,还应当贴近当前的提倡传统文学文化的趋向,精选古诗古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现今语文教育更侧重“人文性”而轻“工具性”,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只有正确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才能真正落实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在阅读鉴赏活动中,“识字”当为第一要著,在培养历练阅读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推重“工具性”,由会“识字”、能“识字”着手,在积累语言的进程中,增益阅读鉴赏能力。

三、书本阅读与电子阅读的结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各方面因素,我国教育界对“课程资源”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本世纪初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课程资源”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对语文阅读资源的实践研究正逐渐深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不再局限于课堂,同时不局限于书本的纸质阅读。电视和网络是学习的便捷平台。在西方教学课堂中学生不单单从老师授课中获取知识,还可以自由地运用互联网来丰富知识。

语文阅读教学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语文教学体系,是与课外阅读、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统一化合的,我们不能片面的只谈阅读教学或是认为只要搞好阅读教学就可以达到语文教育目的。要以学生为本位,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去悟出道理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课外阅读人文
人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