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背后的教育统一性与多样性之辨
2014-04-29夏兰英
夏兰英
学生统一着装这一规范由来已久。孔子授学,均要求学生青衣青帽;近代“五四”运动学生们着统一校服,留学生头,带学生帽,意气风发,激愤痛斥帝国主义与官僚资产阶级的恶行,树立了百年不倒的“五四青年”学生形象;自1993年教育部正式下达了“城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的有关文件,至今,我国中小学生校服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1个年头,校服已经成为学生及学校的标志之一。
从古至今,校服一直根植于教育体系之中,校服成为了校园文明的重要内容,其成长变化也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这和校服背后所蕴藏的教育内涵不无关系。
邓小平在论及学生德育教育时,明确提出应提倡学生统一着装。目前校服在我国大中专及中小学校的日常教学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当然校服还存在着样式陈旧、颜色沉闷、质地不够优良等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校服作为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在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探索在校服设计和制作中,怎样将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完全表现出来并结合起来,成为深入挖掘校服背后教育内涵的关键。
校服下的优缺之争
美国曾经公布过一份题为《实施校服政策:对三个学区的案例研究》的研究报告,其研究表明,实施校服制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学校安全状况、课堂秩序和纪律、校园氛围、学生攀比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
第一,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平等观。整齐划一的校服消除了家庭背景的差异,杜绝了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创造了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树立自我评价时,产生的是积极的自我形象,消除了经济不富裕甚至是拮据而产生的不快和自卑感,也消除了家庭富裕所来带的强烈的家庭优越感,有效杜绝了攀比之风的兴起,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从而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自尊心的保护,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统一着装能够使儿童及青少年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单纯化的感觉,将复杂的变化通过着装上的一致性,使其心理上对新的环境产生认同感继而具有了归属感,统一的着装时刻提醒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自觉遵守班规班纪,随着校服措施的不断加强与教育上的深化,学生的群体意识逐渐得到进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事实上,校服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中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一个重要的媒介,在学生从适应校服阶段到校服改变和提升学生的一些行为与观念阶段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能够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校服作为学校特色的标志之一,能够反映出学校的教学风气和教育氛围。根据有关校服的调查结果显示:统一着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不仅带动了学生的表现,还使学校的声名有口皆碑,社会形象随之而升。好的校服是学校的竞争力之一,是自我宣传和自我推广的有效方法,学校要设计具有特色的校服来展现学校形象。
在这些优点之外,对校服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对于校服的不满也越来越多:一是校服样式单一,多数以运动服为唯一类型的校服,无法体现学生个性,学生心有不满,不愿穿;二是运动式校服男女同款,没有性别上的区分,模糊了男女界限;三是校服款式陈旧、色彩单调,面料性能差,号型不规范,缺少美感,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审美需求;四是价格不合理,有的学校校服数量过多,校服质量与价格不形成正比,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压力过多,家长不满意;五是校服采购运作中,不够透明公开化,潜藏着许多学生和家长无法获知的“隐私”,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校服下的多样改革
校服作为中小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的着装,它的普及需要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即应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摆在首位,并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在保证校服的文化意义同时,满足新时代学生及家长对校服的要求,对校服进行多样化改革。
(一)开展校服设计大赛,打造学校校服特色
校服是学生无法选择的,从是否穿着到款式的选择,都是学校管理者或者教师制定和挑选,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校服对于他们变成了一种束缚和制约。校服可以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这就要求学校有特色的校服,有自己的特色校服文化,那么怎么打造自己的学校特色呢?学校可以在校内开展校服设计比赛活动,由学生自愿参加,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校服款式,全校学生投票,学校老师进行评审,选出既符合学校教学氛围又满足学生个性要求的服装作为学校校服,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的创新价值,另一方面这也是学校一大宣传特色,体现民主融洽的校风。
(二)男女款式设计,色彩搭配多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衣着在审美教育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目前校服广受批评,其中重要的就是其美观受到诸多诟病。目前,我国的校服基本上都是男女无异的运动装,只有极少数学校采用西装式校服。从全国各地的运动装的校服来看,这些校服宽松随意,看上去不分教学场合、学生性别,适用于室内室外教学,但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困局,失去了时尚美。而众多校服颜色大多以黑、白、蓝、红为主,采用两色相结合,这样的颜色设计说是为了适应学校严肃认真的教学氛围,但未免有些沉闷,而且颜色的搭配缺少花样。信息技术的发展,塑造了当代青少年活跃开放的性格,他们对物质日益丰富的生活,有着更高更时尚的追求。现在的孩子追逐时髦和潮流,喜欢新奇的具有时代色彩的东西,学校可在颜色中适当选择搭配,配以花样,比如格子状、条纹等,既不花里胡哨,也显得生动多变,契合学生的时尚心理,也让学生更加喜欢校服。
(三)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
校服备受批评,还在于其价格过高,质量与价格不形成正比。由于校服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性,面向学生,因此校服在选择上,既要安全实用,更要物美价廉。因此在选择舒适面料的同时要考虑服装的价格问题,考虑到地域差异及个体经济差异。在校服价格的定位上,应与学生的消费能力、材料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在校服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该引入竞争机制,由愿意生产校服的厂商设计出款式并报价,再由学生、家长投票选择质优价廉的校服生产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产商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使校服的品质和价格得到保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
(四)开展家长座谈会,制定校服需求
在校服的征订上,学校多是单方面决定征订要求,对于家长来说,这是“强制”命令。这种单一的校服购买方式,即由教育部门或学校制定款式和价格,统一为学生量体定做,一般情况下,学生只需把身高告诉老师,老师根据学生身高登记校服的尺码,家长根据学校的要求缴纳校服费用,家长却对校服质量、数量等没有深切认识与判断,加之费用如果过高,对校服自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应开展家长座谈会,对于校服的数量、面料、生产商的选择,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校服的设计需求,让家长参与到校服制作过程中,了解校服用料和费用使用情况,缓解由于学校单方面决定所造成的校方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使校服选择上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
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改变学生对校服的态度,不能一味地压制,更要尊重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调动学生及家长参与进校服改革之中,发掘和完善校服真正的教育德育功能,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赋予校服新的意义,发挥新的力量。
链 接
各国校服盘点
英国:英国校服款式经典、简洁大方,中学生必须穿着正统西式校服,男生为正统西装、正规皮鞋、需要佩戴领带;女生也是统一西式正统服装、正规女式皮鞋、必须佩戴领花。
韩国:男生大多是白衬衫西装裤,女生通常是白衬衫加花格子百褶裙还有蝴蝶结。
日本:日本的校服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还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甚至成为学生们择校时考虑的因素之一。日本女学生的校服是根据水手制服的样式而来,所以取名为“水手服”,很有动漫风格;男生的校服则是典型深色立领装,类似中山装。
泰国:泰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在校都必须穿校服。其中,女学生的新款校服颇为性感,白衬衫改为紧身短袖式样,其紧身程度可以将身体曲线表露无遗,黑裙子则由以往的过膝宽裙改为低腰迷你褶裙,腰线刚刚及胯,裙边则短到大腿中部;为了走路方便,迷你裙的斜侧面还要开一道口子。
阿根廷:公立学校学生上学一律在衣服外面罩一件白大褂,就像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穿的那种,教师(包括校长)也穿同样的白大褂,这就是全国统一的公立学校学生的校服。这个传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19世纪后期阿根廷教育家萨米恩托任总统时定下的规矩。这种校服的质地都是化纤或混纺的,价格在5美元到30美元之间。
越南:越南的高中生以传统服装奥黛作为校服。奥黛有不同的颜色,其中作为校服的白色奥黛是专属于少女的穿着。“奥黛”通常以丝绸类布料制作,长衫部分,腰部以上的裁剪要非常合身,腰部以下宽敞,左右各开叉至腰部,内着宽筒喇叭裤,合身的上衣配上飘逸的裙摆及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