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2014-04-29李红梅
李红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探究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探究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被写入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之中。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学方式,必须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探究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探究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引导—探究式”教学
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思维的独立性、研究技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引导—探究式教学具有如下的特征和优点:一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着主动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体现则是从“要学—学会—会学”。当然,这一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发挥自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去实现的。二是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与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师生之间彼此平等、和谐、融洽地教和学。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这种环境中,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三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方法。
二、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与新课程体系
新化学教学大纲中就学生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教学目的作了如下阐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运用化学及其它学科的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化学教科书(试验本)说明部分谈到修订此书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高中新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中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
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无疑对作为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断然摒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尊重并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引导—探究式教学的操作
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含有发现教学方法的成分,本质上属于发现式教学方法。它保持了发现式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等优点,同时改进了发现法耗时长,不经济,教师处于顾问地位的缺点。引导—探究式教学更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两个重要的要素:一是学生自主探究,二是教师指导下)。它的一般活动程序为“引导—探索—整理—发展”。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例如,有关化学概念的引导探究,在讲解某些概念的时候,可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以帮助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概念。再如,探究某一化学问题,在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关于氯气的性质及用途时,让学生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对氯元素的认识,并在课上交流。总之,引导探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和获取新知识并有所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