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情感的交流
2014-04-29冉磊
冉磊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情感与对话的交流,是作者情感的再体现,它需要师生深入其内心,去用心体会,这需要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会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提高教师的理解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情感的人,更好地表现语文的情感性,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提升“应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交流;兴趣;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象。就一篇课文而言,它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一定思想情感的表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沟通融汇,产生共鸣,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可以说,注重情感体验成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的交流非常重要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情感交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厚
在情感的支配下,能使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这样就有了开发智力的钥匙,从而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比如,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篇段,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我们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通过背诵比赛、朗读比赛,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教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2.情感交流使学生学会积极地“思考”
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教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如,《变色龙》中多次对军大衣的描写、开展辩论如《杨修之死谁之过》
3.情感交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也许有的教师会说:“我朗读不好,省省事吧!”那么我说:“你省了学生也就省了。”学生也会省去一份热情,他不能切身感受到那一份感情,因此,教师用心去朗读是最好的一种激励学生的方式,語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让语文的阅读教学充满情感交流的方法与感受
1.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灵得到情感的沟通
(1)态度上
教师鼓励的话语,加之温和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师是“引导者”,也是“助学者”,是帮助学生学,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成果,还要关注他们学习语文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我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一下他们有学习乐趣时的心情,让他们感觉到那时的好心情,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心态,有积极的态度,有好的循环。
(2)方法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有益于学生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更好地教育学生。
2.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在阅读中充满情感的交流
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生的体验活动,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就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了。在学科教学中伴随着认知活动和人际交往的深入展开,师生之间进行着情感交流,学生体验着成功、满足、欢乐、兴奋等,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反映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意向,对其学习活动有巨大影响。
对于语文的问题回答,我们知道,可以用各抒己见来形容,我们不一定要求他们的语言一致,可以说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手段。它要达到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01.
[2]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作者单位 河北省蠡县万安中学)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