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士”加冕的背后
2014-04-29李沅杨生文曹晓荣马雄飞
李沅 杨生文 曹晓荣 马雄飞
每到毕业季,学士、硕士、博士们会穿戴上与自己学历匹配的学位服、学位帽。
但是,我国还没有一种专属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穿戴的学位服、学位帽,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一种新的尝试可能改变这一切。
2013年7月30日,一场独具匠心的“匠士”加冕典礼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隆重举行,院长杨经元为90名毕业生代表戴上“巧匠冠”,希望他们以鲁班和墨子为榜样,成为中国富有创新能力的能工巧匠。
这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尚属首创。这不仅是一次对遗憾的弥补,其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在我们向世界制造大国迈进的今天,巧匠冠、匠士服的推出,意在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喝彩,为技能人才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呐喊,表达的是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的共同心声!” 院长杨经元如是说。
敢为人先首创“匠士加冕”
2014年年初的一个下午,云南交通技师学院院长杨经元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全力推出“巧匠冠”“匠士服”的前因后果。
杨经元指出,“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人们对学位的认可比对一门手艺的认可高出很多。技工院校的学制教育是2~4年,和学历教育相比较并不短,但是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称谓。最大的缺憾是,即使两个体系内的学生获得了同样长时间的教育,技工院校学生甚至接受了更长时间的教育,他们也没有“文凭”。也就是说,技工教育还没有一个可以让毕业生获得肯定的评价体系。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在全国首创“匠士服”和“巧匠冠”。其设计寓意为:能工巧匠。其帽子称为“巧匠冠”,仿汉代巧匠冠,外形似斧头;袍服选取了汉服元素,但融入了现代元素和专业特点。同时,他们还用颜色区分匠士的级别,颜色越淡级别越高。高级工的匠士服为深蓝色,预备技师为浅蓝色,高级技师为藕荷色。并且,“匠士学位”是与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相对应的一种称谓。
“为什么要举行匠士加冕?就是要对高技能人才进行肯定和认同!”杨经元如是说。
用什么打造“匠士”队伍
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
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他们推出“匠士”加冕不仅仅是靠嘴皮子,也不只是个形式,而是靠实力、靠实干。他们“匠士”队伍培养的目标是:德育上重养成,技能上有高度,知识上有广度,发展上有维度。
为了保证这一目标实现,他们靠实力、靠实干说话。
校企合作一流。该院有8大一流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实训中心。他们先后与德国博世、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上海大众、大众斯柯达、华晨宝马、上海通用、日本小松等8大世界知名品牌的汽车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中心,各中心拥有与企业各大4S店同步的一流的设施设备和运作模式。各大企业在学院投入的设备价值1000多万元,供学生实训。学院同时利用各大中心先进设备为企业的技师提供基础培训,目前,学院各大校企合作中心累计定向培训学生1000多人次,为企业培训员工2000多人次。
学院还与昆明汽车维修协会、云南汽车摩托车市场协会、昆明汽摩协会、昆明工商联合会等4个协会400多个会员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丰田、大众、现代、通用、日产等一大批4S店、云南省200多家一类维修企业、400多家二类维修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并在其中挑选了综合实力强、接收学生量大的16家企业挂牌建成“云南省交通技师学院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师资一流。没有一流的师资,打造技能的“匠士”队伍就是一句空话。杨经元认为,技工院校优秀的专业教师应该要有高尚的品德、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企业功底、熟练的动手能力,是既能讲又会做的优秀教师。
自2007年起,学院和企业携手打造精英教师。每年按照企业的需求,通过动手实操、课程设计、课程传递评比等方式,选拔出优秀专业课教师推荐给企业。企业再对这些教师进行品牌特有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品牌技术、专业实操技能、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及实施能力等几个模块的考核后,对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企业培训师认证资格证书,认定为该企业在全国的培训师。这些老师每年必须参加厂家对认证师的提高培训与考核,对企业的产品、理念和新技术进行及時了解和学习,考核通过后承担对企业员工的基础培训任务。2012年,学院东风雪铁龙培训中心刘美君、刘允乾获得厂家“优秀教师奖”;2012年3月,学院教师赵永正、赵昌涛通过认证并分别荣获“2011年度上海大众SCEP项目优秀讲师”一、二等奖;2012年12月,学院教师杨洋、赵昌涛在全国交通教育系统院校师生技能竞赛“上海大众杯”汽车专业决赛中分获冠亚军;2013年3月,在上海大众全国合作院校师资认证综合考评中,学院教师杨洋、赵建明总成绩位居第一、二名; 2013年,学院教师郭志勇通过认证并荣获宝马集团“2012年度最佳新合作院校培训师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学院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学院雄厚师资实力的体现。
目前,该院通过各大知名汽车企业培训认证、取得培训师资格的教师达到30余人。学院700余名教职工中,硕士研究生达51人,高级职称61人,“双师型”教师320人。
设施设备一流。学院上海大众SCEP喷涂实训中心由上海大众集团、阿克苏诺贝尔公司与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共同合作建立,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喷涂钣金设备,也是上海大众SCEP全国首家喷涂实训中心。中心总投资近600万元,主要由打磨区、喷涂区、调色中心和辅助区四大区域组成。学院宝马昆明培训基地是宝马在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一家,其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总投资达4000多万元。基地全部采用德国进口的百斯巴特四轮定位仪、德国霍夫曼的轮胎拆装机等世界顶级设备。在这里,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实施12~15人的小班教学,可以进行涵盖宝马4S店售后所有关键岗位的培训。此外,学院东风雪铁龙、上海通用等其他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均与各大4S店同步更新。
现在,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校企合作,而是直接与企业合作,开办新的企业,将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目前,他们开办了安大汽修厂、汽车驾驶实习部、小松工程机械培训中心等5个校办企业。2010年1月,学院建成云南省规模最大、考试车型最全、设施设备一流、年培训考试容量达150000人的汽车驾驶员培训考试基地。该基地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先进的实习实训场所。
教学模式创新。在搞好理实一體化教学的同时,他们还将企业先进的理念、设施、设备、技术、产品、管理、服务等核心要素引入教学,从四个层次做到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了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为了保证教学与新技术同步,他们除了开办以企业或品牌命名的冠名班,与企业合作在校内成立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外,还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和培训,与他们进行技术交流。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出资组建培训基地,对内对外开展技术培训。2009年6月,学院与云南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小松工程机械培训中心,开展装载机和挖掘机培训,中心建设至今共培训学生284人,社会培训46期共2059人。2011年10月,学院与上海大众英茂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在云南安宁市开了直营店,开展上海大众全系销售、维修、美容装饰等业务,既保证了学生的实习,也开拓了企业在安宁市的市场。
“把企业请进学校,把车间建在课堂、把网点设在班级”,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的做法,切实保证了学校教学与企业新技术的同步。
“匠士帽”戴上以后——“新蓝领”“金蓝领”频出
“匠士帽”戴上以后,到底给学校带来了什么呢?
“成功加冕后,不仅毕业生的自豪感增加了,而且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也更好了。”杨经元回答说。
这种效果就是,他们的毕业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而是“新蓝领”“金蓝领”:经过在学院各大中心“真刀真枪”的历练,具有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进入企业就能独当一面。
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与华晨宝马共建的昆明培训基地,记者看到身穿宝马灰色维修服的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正在浏览德国宝马总公司的内部网页,他们可以随时查询宝马集团最新的产品技术信息和维修内容。原来,凡是进入宝马定向班学习的学生,每堂课前都要在宝马集团内部网站上完成网络学习,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课堂学习和实习操作。他们使用的是与德国同步的先进设备,学习的是目前世界汽车维修领域最先进的诊断系统,掌握的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工艺。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接受能力强,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环境,成为技术工人中的佼佼者。
周鸿麟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2007年9月高考失利后,周鸿麟走进了云南交通技师学院轿车维修铜漆专业学习。由于表现突出,学院将其推荐到云南宝悦汽车有限公司实习,开始和宝马汽车打交道。他虚心向公司老员工请教,通过不断地“看、问、练”,一天天提高自己,不断拉近与师傅们的距离。
由于技能提升较快,周鸿麟得到公司领导好评,被推荐参加了BMW公司喷漆工认证。在全国整个认证通过率较低的压力下,他用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成功获得了BMW喷漆工认证。在2011年5月宝马公司举行的“宝马中国第一届钣喷技能大赛”中,他又获得了云南省第一名和西南片区第六名的好成绩。
由于有较好职业素养,周鸿麟在实习期间就破格转为公司正式员工,月薪很快涨到了6000元。毕业不到一年,周鸿麟就成为公司技术骨干,月薪涨到了15000元。现在,他买了房,结了婚,每月给家里寄生活费的同时,还承担了父母的所有医药费。
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像周鸿麟这样的“新蓝领”“金蓝领”还有很多。
做好现代交通人才需求服务这篇大“文章”
在服务公路人才的培养方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也一直位居前列。但是,他们不满足,把目标拓展到了做好现代交通人才需求服务这篇大“文章”。
杨经元院长介绍说,目前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00万人,虽然从业人员数量基数大,但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较突出。
瞄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院领导审时度势,果断调整办学结构,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2006年,学院在全省率先招收高中生,先后开设了轿车维修与管理、轿车电工、轿车检测等技师专业和汽车评估师、汽车商务、保险与理赔等专业,同时开设了公路工程机械、水运和茶艺营销等专业,实现了专业向公路、水路运用型技术领域和综合服务行业的扩展。
从2008年开始,学院开始大幅度调整办学结构,将招生重点放在高级工和技师专业,共招生1000多人;2009年招生3000多人,其中技师1150人,高级工1000人,中级工1000人,一个以中级工为基础,以技师和高级工为主干的人才培养格局已经形成。
此外,学院积极拓展办学渠道。2009年,学院跨出国门与韩国新星大学合作,以“1+2+1”模式开办“韩国留学生班”。学生第一年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及韩语培训,第二年赴韩国留学攻读专业学科,最后一年回校实训考取预备技师资格证。目前,两批学生已学成归国,学生毕业获得预备技师资格证的同时,还能获得韩国新星大学颁发的大专文凭,成为“双学历”的高技能人才,并把国外的新技术同时带回了国内。
2010年,学院与大连海事大学合作开设船舶驾驶与维修技师专业。2013年,学院郑和水运大楼正式落成,水运工程应用技术系成立,学院成为了云南省唯一的船员培训基地。同时与北京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大专班,学生通过函授辅修相关专业获得大专文凭,搭建起技工院校学生提高学历的良好平台。
目前,学院常设专业33个,其中高级工、技师类专业达到21个,已形成了以中级工培养为基础、高级工培养为骨干、技师培养为龙头的教学结构,交通专业群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示范地位,成为云南交通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2013年学院招生3200多人,在校生10000多人,在曲靖、大理、玉溪都有分校。驾驶员培训考试15万人次,培训鉴定8000多人次,挖掘机培训600多人次。
但是,他们觉得这篇“文章”还不够大。学院“十二五”发展蓝图是:未来五年,在建成汽车应用技术、运输商务、公路工程应用技术、水路工程应用技术、人文经济“五大系”的前提下,努力向物流、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邮政、民用航空和人文经济领域拓展专业,每年开发1~2个新专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增加并完善8~10个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朝阳专业,使专业总数达到40个,其中骨干、名牌专业达到20个左右,形成主辅相宜、有特色、多元化的专业体系,进一步扩大办学和培训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覆盖面,辐射东南亚,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