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对情绪信息的执行功能研究
2014-04-29张叶许俊亭
张叶 许俊亭
【摘 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对情绪信息的执行功能特征。方法:对20名抑郁症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进行四类Go/No go情景图片识别作业,记录其反应时和正确率;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严重程度,自动思维问卷(ATQ)评价负性认知偏差程度。结果:识别正/负性情景图片时抑郁症组反应时均明显延长、正确率明显降低;抑郁症患者SDS、ATQ分与反应时、正确率相关无显著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对区别正/负性情景图片的执行功能存在障碍。
【关键词】执行功能;抑郁症;情景图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01902-02
The Research of the Depression Patients' Executive Function to Emotion Information
Zhang Ye,Xu Junting
(The № 7 People' Hospital of Dalian ,Dalian,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pression patients executive function to emotion inform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CCMD-3 criteria 20 people diagnosed as depression were collected as study group, 20 normal peopl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control. They performed the sight pictures, and their reaction time and exactitude ratio were recorded .The study instruments included SDS and ATQ. Result: The reaction time prolonged and the exactitude ratio declined in depression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ore of SDS and ATQ and the reaction time and exactitude ratio in depression. Conclusion: There is executive function disturbance in depression.
【Key words】 Executive function Depression Sight pictures
在以往的执行功能的研究中,研究者仅重视认知功能,忽略了对情感作用、情绪参与和情感成分的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执行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情绪就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对具有情绪意义的信息进行选择时,情绪的偏向作用更不容忽视,这在抑郁症患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本研究的目的着重探讨抑郁症患者识别情景图片时的认知执行功能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希望可为研究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提供新的证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抑郁症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8.3±5.0岁;教育水平13.03 ±3.0年。入组标准:符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疾病,无电休克和严重躯体疾病史;入组前四周内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与抗癫痫药;患者同意合作。正常对照组20名,男女各10名,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4.2±5.2岁,教育水平14.02 ±1.0年,为本单位工作人员,无精神病和精神病家族史,同意合作。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教育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抑郁程度和负性认知偏差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抑郁的严重程度;Hollon 和Kendall编制的自动思维问卷(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 ATQ)评价负性认知偏差程度。
1.3实验程序和任务:参照Blackbum(1990),Dietrich(1998,1999,2000), Kaiser(2003),李敏等(2003)等人的實验方法设计情景图片Go/No go任务选择作业,分正性情景(如微笑、欢聚等)负性情景(如哭泣、愤怒)和中性情景(水果、树木)三类情景图片随机呈现于计算机屏幕,每幅图片呈现500ms,两个图片间隔1500ms。被试任务是对描述情绪的图片做选择,在四个作业中对中性情景均不做按键反应。
情景图片任务如下:单任务作业1:对正性情景图片做选择(正性情景图片20个,中性情景图片20个,反复呈现4次);单任务作业2:对负性情景图片作选择(负性情景图片20个,中性情景图片20个,反复呈现4次);单任务作业3:对情景图片作选择,不要求分正/负情景(正负情景图片各20个,中性情景图片20个,反复呈现3次);双重任务作业4:对情景图片选择并区别正负性(正负性情景图片各20个,中性20个,反复呈现3次)。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成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三个因素分别为组别间因素(抑郁症、正常对照组),情绪性因素(正性情景、负性情景),作业因素(单任务作业1或2、单任务作业3、双重任务作业4)
2结果
2.1识别情景图片的反应时结果
2.1.1单因素分析(见表1)
抑郁症组识别正性情景图片及识别负性情景图片反应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2.1.2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情绪性因素、作业、组间因素的主效应有显著性意义(F=40.99、26.3、14.20,p<0.05),交叉效應无显著性意义(p>0.05),情绪性因素的水平2与水平1之间组内效应有显著性意义(F=40.99、26.70,p<0.05),而水平3与水平1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作业与情绪组内交互效应水平3与水平1之间有显著性意义(F=7.20,p<0.05),水平2与水平1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情绪性因素作业因素简单效应有显著性意义(F=40.30、19.89,p<0.05)。
2.1.3 抑郁症患者SDS分与ATQ分与反应时相关性分析
抑郁症患者SDS分与正性情景图片反应时呈低度相关(r=-0.05~-0.17),与负性情景图片反应时呈低度正相关(r=0.19~0.32)。ATQ分与反应时呈低度正相关(r=0.07~0.42),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识别情景图片的选择正确率结果分析
2.2.1 单因素分析(见表2)
抑郁症识别正性情景图片及负性情景图片的选择正确率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异,结果见表2.
2.2.2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组别间主效应有显著性意义(F=12.83 p<0.01),情绪性因素作业因素的主效应无显著性意义,情绪性因素与作业因素效应及其组内效应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作业与情绪因素交互效应水平2与水平1有显著性意义(F=4.43 p<0.05),水平3与水平1无显著性意义(p>0.05),情绪因素、作业因素的简单效应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3抑郁症患者SDS,ATQ分与正确率相关性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SDS分与正负性情景图片正确率呈低度负相关(r=-0.14~-0.28),ATQ分与正确率呈低度负相关(r=-0.17~-0.32)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Go/No go任务选择作业是检测前额叶执行功能的常用方法之一,它要求被试对一种刺激进行某种反应而对另一种刺激不作出反应。反映被试对一个预期反应的执行和控制能力。它的准确完成有赖于注意、决策、记忆和执行等前额叶高级功能的正常进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识别反应时抑郁症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研究表明随着情景图片识别作业难度的增加,正常对照组正/负性情景图片反应时缩短(p<0.01)、正确率逐渐提高(P<0.05),且不受双重作业任务的影响;而抑郁症组表现为反应时延长(p<0.01)、正确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果说明:抑郁症组进行正/负情景图片Go/No go任务选择作业时存在执行功能障碍。由此可见,在抑郁症的诊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问题。
许多研究证实了情绪具有正负两个不同的互相独立的维度特征。所以抑郁症患者的正负情绪维度表现特征也是本研究关注的另一方面。进行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情景图片作业组别间因素对反应时的主效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别间因素对正确率的主效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说明:抑郁症患者对正/负情景图片的识别与加工模式与正常人不同。
已有研究报道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抑郁症患者主动注意能力明显下降,从而出现反应时延长、正确率下降。本研究有相似的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SDS、ATQ分与正/负情景图片反应时及正确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随着自动思维出现增多,抑郁症患者执行控制能力明显下降,导致反应时延长、正确率下降,但这些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性意义(p>0.05),可能提示反应时、正确率的结果包含多种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尚不能完全说明与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和自动思维的关系,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含量小、抑郁症状多为重度评分有关。
总之,抑郁症患者的执行控制功能以及情绪加工模式值得深入研究,揭示其内在大脑神经机制为抑郁症治疗康复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Goldstein,W,M,& Hogarth,R,M Judgement and decision research:Some historical context In:Goldstein,W,M & Hogarth,R,M Rearch on Judgement and Dicision Mak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65
[2] 郭文斌 姚树桥 认知偏差与抑郁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社,2003,执行功能(3);111-113
[3] 刘哲宁 赵俊雄等 抑郁症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连续操作测验的初步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17(10):690-692
[4] 李敏 李向东 黄智玉等 抑郁症患者执行控制功能的时间相关电位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 2003,执行功能(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