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2014-04-29张月香

成才之路 2014年6期
关键词:练习题长方形正方形

张月香

本人是一名从教30年的小学数学教师,一路走来有辛酸的汗水也有成功的甘甜,从初当教师时的默默探索教学之路到现在所任的每一个毕业班的统考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以说积累了很多的教学经验。下面,把我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预习时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二、精心设计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要精心设计导语,还应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

(1)创设情境。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能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4/8,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2/4,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1/2。学生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学生们激烈争议的浪潮。此时,教师可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

(2)以旧引新。所谓“以旧引新”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复习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引出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将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醒学生的内驱动力,也为学生在新的知识的学习中调动其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三、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如我在教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与模型,看黑板、课桌、凳子、书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两对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叫作长方形”。从长方形的概念导出“四边都相等的特殊长方形叫正方形”,这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形加深了理解和认识,而且对正方形的概念记得更加牢固。

四、分层设计练习

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构建一个较完善的体系,以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的分层练习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基础练习题:即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巩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练习,这一层次的练习题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后进生。

(2)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小综合,练习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中等生、后进生。

(3)综合提高题:习题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宽,主要针对优等生。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精心地设计每一层次的练习题,不但课堂练习这样,课后作业也是如此。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完善,不仅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锻炼和发展,而且真正实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

总之,我在教学工作中让数学真正成为了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调动了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河南省博爱县西界沟小学)

猜你喜欢

练习题长方形正方形
我爱长方形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剪正方形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剪拼正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