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更多的爱
2014-04-29王萌萌
王萌萌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的教师工作,使我深觉自身责任的重大,也深感当前“百年树人”的艰难。下面,我就我的工作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用诚去交流,家、校形成合力去教育学生
做好一名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积极地与学生们的家长交流、沟通,共同商量在校在家对孩子的教育,及时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便于校与家共同配合,营造一个完整的教育氛围。如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我们要多找孩子谈心,使孩子消除心理的阴影,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同时,我们要时时关心这样的孩子,让他们安心地生活。
二、用心去经营,用更多的关爱感动家长、感动学生
每个班级中都有家庭特困的孩子、残疾家庭的孩子,我们要及时进行家访,积极帮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对孩子投入更多的关爱,经常找孩子和家长谈心,让他们打消顾虑——老师不但不会歧视他及家人,还会尽力帮助他,使其抬起头生活。班级中随时有什么缴费的事情,尽可能协调,能免则免,不能免的时候,我们再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有时虽然钱数不多,但会给孩子及家长带去很大的震撼。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就会带给孩子及家长阳光灿烂的日子。
三、用爱去调理,用循循善诱的疏导营造和谐的教育空间
教育孩子不是单凭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有真诚的爱,爱心可以调节很多的问题,再加之理性和科学的疏导,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形成合力,使得教育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三方面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它们之间很难互相代替,只有协调一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形成相互的沟通,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对学校理解与支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品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并及时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的表现,加之及时的疏导。特别是对孩子的异常表现,要及时反映给学校,从而相互引导学生成长。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社会成员要自觉地消除对在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以自己的行为意识引导学生良性成长,并以各自的共同努力,做到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这些时候,往往最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因此,我们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应多些指导和疏导,少些批评和埋怨,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让他们真正成才。
(中国齐齐哈尔SOS儿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