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模块,你怎么看?
2014-04-28喻文喜
喻文喜
自从2003年国家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已经过去十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信息技术地方教材不断发展与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充实、丰满了。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大众化信息技术”概念上的通用工具的使用,如操作系统、桌面办公系统里面的部分基本工具、多媒体素材的简单加工、基于网络的社会交流等,大致相当于现有高中课标中必修模块的内容。当前状况下,高中课程往哪里走?还需要专门开设必修模块课程吗?
一点困惑
许多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在拿到必修课程教材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困惑。有些教师觉得必修模块中的很多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早已学过,新知识比较少,没有什么东西可教;相反,也有一些教师觉得必修课程知识量太大,内容太丰富了,在规定的课时里难以完成教学内容。教师普遍感到必修模块在实际教学中操作难度大,甚至产生跳过必修模块直接开设选修模块的想法。
要消除这些困惑,首先必须从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定位谈起。信息技术新课程共有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的内容,其中必修模块是每一位高中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高中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它既是对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进行梳理、重组和提升;同时也为选修模块的学习进行知识储备,为开设选修模块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此,我们应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思考这么几个问题:①必修模块内容与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内容的衔接问题;②必修模块与各选修模块间的内容联系与衔接问题;③必修模块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经过深入思考与研究之后,对于必修模块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相信各自心中已有答案。
一点做法
我校一般在高一上学期开设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开学第一课,我会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必修教材的封面、研讨目录内容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问题:①你觉得高中必修教材与初中教材在编写风格、体系内容、体例等方面有什么异同?②在初中阶段,你有没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实际问题的经历?请举例说明。③你认为必修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分别在哪些章节?④对于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学习,你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与提升?有什么样的期望?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有一个基本认识,对必修课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为必修模块的学习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我校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共分为三个层次或水平。
基础水平:不断补充完善原有的知识,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所涉及的知识许多学生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对于文本加工工具如Word软件来说,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熟练地操作与使用,可能也具备相当多的技巧与经验。但学过并不一定意味着学好了,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运用Word软件制作出受众接受程度较高的作品,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规划与设计的技术,因此在必修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重点解决这方面的技术问题。
相反,对于教材中的“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与“信息资源管理”等章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接触不多,感到很陌生,甚至对于编程还存在一些神秘感和畏难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需要多花一些精力来解决这些必修模块中的重点与难点。
除此之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新型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充实到相应的章节教学中,使学生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前沿知识与发展趋势。
提高水平: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理解技术的原理,挖掘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项工具,我们学习信息技术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当生活与学习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加工与处理信息,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用好信息技术,会用信息技术,强调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信息素养。
搜索引擎是一项常见的获取网络信息的技术手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许多学生在关键词的选择、取舍等方面已具备相当的技巧,也有丰富的应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经验。但很少有学生思考过搜索引擎背后的技术原理,如百度,输入关键词之后,点击“百度一下”,为何就能够获取网络信息?为此,我们在“信息的获取”一章有意补充一些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等知识,首先能让学生觉得必修内容有新东西可学;其次,通过工作原理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搜索引擎,有利于解决获取信息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生产等各个方面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只有超越简单的工具操作,深刻地理解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的精髓,才能适应学习、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始终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因而,在教学中挖掘出技术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较多掌握可广泛迁移的知识与方法,才能将其迁移至自身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升华水平:积极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科学·技术·社会(简称STS)”的视角看,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经验与方法,社会则要求我们以某种价值观念为指导,适当地使用科学与技术。因此,应注重技术与人文、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例如,必修模块“信息的获取”一章中,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之后,往往缺失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良好意识。而这恰好又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实现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做法是抓住契机,利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缺失与不足,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必修模块。
一点效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校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加深了对必修模块的认识,深刻理解必修课程的内涵,全面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参加信息学奥赛、电脑制作、科技创新等活动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同时,我校教师执教的《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剖析数据库》等必修模块的课例先后在省级、国家级的教师现场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师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共同成长。
总而言之,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理解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而领悟到技术的思想与方法,同时也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包含人文素养),使其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时,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自觉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