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 推进新形势下的廉政建设

2014-04-28朱文泉

唯实 2014年3期
关键词:根据地苍蝇新四军

朱文泉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各级党组织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反腐倡廉,创造并形成了一系列廉政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为建设铁的新四军,为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的局部执政提供了思想政治保证。认真总结新四军和根据地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新形势下廉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四军和根据地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注重思想教育。新四军从建军初期就十分重视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新四军领导人“把‘思想上建党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加强马列主义的理论灌输和教育。刘少奇、陈毅、叶挺、项英、袁国平等领导同志亲自授课,向党员干部传授马列主义ABC。结合部队实际,广泛开展“三提倡、三反对”教育,即提倡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倡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反对国民党作风,反对自由主义,反对骄傲自满。同时,十分注重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新四军一成立就组织编写了《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政治教材。1938年底开始,在全军范围内发起了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的运动。

注重建章立制。新四军和根据地各民主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廉政建设的政策、法律和法规。1942年7月颁布的《盐阜区各县惩治公务人员贪污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贪污超出500元以上者处死刑,不足500元的,根据贪污财物多少分别处以有期徒刑或劳役,对克扣军饷和盗卖军火者一律处以死刑。而注重法规建设的系统性,是当年建章立制的一大特点。

注重强化监督。新四军和根据地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各项廉政监督机制,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军风和民风,促进了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健全党的组织加强党内监督。1943年4月,正在病休的新四军二师政委郑位三给谭震林和淮南区党委写信,指出淮南党内有些同志个人享乐主义的滋长、剥削阶级思想的发生和“革命功臣”观念等六个方面的不良倾向,提出继续深入整风的意见。同年4月29日至5月4日,在盱眙县新铺召开县团以上干部会议,为期六天的会议“批评真刀真枪”,“自我批评见血见肉”,自始至终充满了“坦白痛快”、“舒爽活跃”的气氛。依靠人民群众开展监督。各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县以上单位建立了参议会,区、乡、村建立了人民代表会议,被赋予监督职能,建立政策检查和巡视监督。通过检查和巡视,纠正了少数干部在执行党的政策中存在的错误和偏差,保证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项政策的执行。同时,先后创办了250多种报刊,规定将登报表扬和批评作为对政府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奖惩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注重严惩贪腐。党领导下的华中地区各抗日民主政府,将反腐倡廉纳入法制轨道,坚持依法办案,通过廉政立法和司法监督党政干部及公务人员,对“所有涉贪涉腐者都依法处置”。各根据地依据“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腐败分子的惩处毫不手软。1942年秋天的两个月内,仅苏中三分区就有4个干部因贪污被处死刑。新四军和各根据地政府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的行动,不仅使党的威信得到了增强和提高,而且深刻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也挽救了一大批犯错误的人。

注重率先垂范。新四军和根据地的领导十分注重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各级领导从自己做起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制度,与广大指战员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以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行为,以上带下,上行下效,促进了新四军和根据地廉洁风气的生成、坚持和发扬。

注重为民谋利。如通过反贪污反浪费凝聚民心,通过实行精兵简政节省民力,通过兴修水利关爱民生,通过开展大生产运动培植民力,改善人民生活,支持抗日战争,促进社会发展。苏北地区广泛传颂的“宋公堤”就是明证。新四军和根据地政府还积极发展小型公营工业和合作工业,着眼解决军需民用物资,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大大改善了人民生活,共产党和新四军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空前增强。毛泽东称赞新四军“已经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成了华中人民血肉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总之,新四军和根据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廉政传统和反腐经验,借鉴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廉政建设经验和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形成了以教育为基础、制度为根本、监督为保证、严惩为警示、自律为关键、为民为本色的反腐倡廉科学体系,为新形势下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新四军和根据地廉政建设的经验启示

要客观估价廉政建设形势,不断增强在党的领导下搞好廉政建设的必胜信心。当年,新四军和根据地少数党员干部中发生了一些腐败行为,对此,敌人夸大其词,恶意攻击,人民怀疑质疑,党内同志忧虑担心,时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及时在群众大会上发出了“我们一定能够把一切事情办好”的反腐倡廉宣言,充满了政治勇气。事实上,新四军和根据地廉政建设始终充满一种志在必得的自信心,这种廉洁自信源自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把握廉政建设规律。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其与腐败现象水火不容。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时俱进地推进反腐倡廉不断深化。新四军和根据地在局部执政中创造性地建立了廉政传统,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事实证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正确判断形势,明确不同时期的廉政建设任务,结合国情找到有效加强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与时俱进地推进廉政建设。三是坚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更加有效地让廉政建设落到实处。新四军和根据地取得廉政建设成功的秘诀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历史证明,坚持正确的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廉政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反腐倡廉的强大动力。四是坚持惩防并举,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实际效果。新四军和根据地坚持依法依纪严惩腐败,不仅让人民看到了共产党重视廉政建设的决心,也增强了廉政建设的效果。当年,既敢于把触犯法规的老红军功臣送上断头台,震慑腐败分子,又善于运用法纪教育和规范广大党员的言行,收到了惩防并举、肃贪治腐的双重效果。新的形势下,只有借鉴历史经验,坚持惩治与预防相结合的方针,才能使廉政建设的思路更清、效果更好。endprint

必须以制度建设和严肃惩处为手段,切实把权力关进笼子里。1943年5月,新四军五师三十八团一个连长贪污6元钱,这么小的一件事,在李先念的手下却行不通,最终被绳之以法。该团政委周庆鸣对全团官兵说:“6元钱,数字并不惊人,但大家要记住,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信心打败日本强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铁的纪律、血的纪律。”纵观历史,无论是70年前新四军和根据地廉政建设的铁手腕,还是当今反腐倡廉的硬措施,都充分说明,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关键——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的运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和个人主义。新形势下的“关笼子”应注意三个方面的环节:首先,要加强廉政法规体系建设,切实做到笼子疏而不漏,解决“关得了”的问题。要在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下,按照总体勾画、分步实施的路径,逐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法规体系。要制定一部统一的廉政建设法,作为廉政法制建设方面的基本法;要逐步健全预防性和执行性的廉政法律和规章,具体来说,尽快制定国家公职人员职业道德法,公民举报法、行政程序法以及财产申报法等;要逐步完善反腐倡廉的奖惩规定,健全公职人员奖惩制度;还要制定监督法,让民主、有效的监督成为反腐防腐的利器。其次,要把笼子的“钥匙”交给人民,让人民充分行使监督权,解决“关得好”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在当年根据地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新四军和根据地建立了参议会、群众、行政三位一体的立体监察制度,普遍成立了最高权力机关参议会,人民通过该会行使选举、监督和罢免权;把“人民监督政府”写入施政纲领,群众罢免不称职政府人员,农会代表请愿惩治不满意的乡长区长,民众召集大会批斗腐败分子不乏其例;行政机关内部监察,也有效地防止了权力滥用。与此同时,根据地政府还广泛利用党创办的250多个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借鉴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逐步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在强化党内监督、参政党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强大威力,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切实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再次,还要按照党纪国法严惩腐败分子,解决“惩得了”的问题。

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整风,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氛围。1942年至1945年,新四军和根据地开展了历时四年的整风和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将士增强了党性,提高了执行正确路线的自觉性;从思想上增强了免疫力,提高了马克思主义水平;从作风上扫除了歪风邪气,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屡克强敌、赢得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和力量源泉。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我们惊叹,当今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70年前的新四军四年整风教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目的都是为了营造浓厚的清风正气。营造清风正气需要注意四点:一要把握廉政教育的精髓,始终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抗日战争时期廉政教育的精髓是爱国抗日为民,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髓是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对廉政教育,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对其精髓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核心始终如一,这就是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牢固确立一心为民的崇高信念。当年新四军之所以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由弱变强,甚至在遭受皖南事变严重损失以后,仍能发展壮大,最终变成一支威武胜利之师,除了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合乎民心的路线政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外,全体将士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借鉴廉政传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廉政建设夯实思想根基。二要把廉政教育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当年党的中心工作是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如今党的中心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善于把反腐倡廉要求融入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之中,使教育与工作融为一体,使廉政教育更务实,更具有吸引力和穿透力。三要不断提升廉政教育的文化内涵,通过潜移默化使党的廉政要求成为广大党员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准则。要借鉴当年以树立抗日精神为切入口,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荣辱观的廉政教育经验,不断提升当前反腐倡廉教育文化内涵,抓住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廉政传统“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和资政育人的功能。四要把廉政教育与思想修养融为一体,帮助党员干部练好“打铁”的自身硬功。从新四军和根据地众多的廉政建设先进典型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党的意识、忧患意识强,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作风好,以德修身觉悟高,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品格。有鉴于此,加强新形势下的廉政教育,必须把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突破口,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立威、以德聚才,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成为人民信服的廉洁奉公硬汉子。

必须坚持在反腐倡廉中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1942年新四军苏中分区交通站长陈新,因私卖公家的一条棉裤,被军直党委开除党籍。新四军一师特务营长李桂成贪污1000元被执行枪决。这两个事例印证了新四军“军规”的严厉性,凸显了当年反腐倡廉“决不姑息”、“决不抓大放小”的决心。十八大以后,中央领导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一要求继承了当年反腐倡廉的“决不抓大放小”的传统做法,人民群众为之拍手称快。从历史经验来看,“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正确区分打“老虎”和拍“苍蝇”的性质,缩小消极面,扩大正能量。要像当年新四军和根据地那样,把违法犯罪与一般违纪问题区别开来,坚持打虎用大棒,除蝇用拍子,对违法犯罪坚决依法惩处,对一般的违纪问题则依照规定开展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以增强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二是认清打“老虎”与拍“苍蝇”的相互关联,形成重点打“老虎”,也要拍“苍蝇”的高压态势。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认识“老虎”、“苍蝇”的危害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影响大且深远;一般干部发生违纪问题虽然影响面不那么大,但由于他们往往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对党的形象损害更直接;现实生活中,“老虎”往往充当“苍蝇”的保护伞,而“苍蝇”往往依赖“老虎”生存,叮食“老虎”吃剩的骨头,为虎作伥,时间长了,有的“苍蝇”也会长成“老虎”。因此,打“老虎”必须“往死里打”,且力求除虎务尽;打“苍蝇”必须有耐心,下手快,一打就准,从而对各种腐败现象形成高压态势。三是一手打“老虎”、拍“苍蝇”,一手捣“虎穴”、大扫除,为铲除腐败土壤下更大功夫。“反腐肃贪务必斩草除根”,当年新四军和根据地廉政建设的这一思路,对我们当前的打“老虎”、拍“苍蝇”具有重要启迪作用。新形势下的廉政建设,既要“斩草”,又要“除根”。具体到打“老虎”、拍“苍蝇”上,就是要注重捣“虎穴”、大扫除,让“老虎”、“苍蝇”失去生存之地,以增强反腐倡廉的长效。从现实情况看,“虎穴”形态各异,但其基本特征不外乎三种,一个是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一个是买官卖官、以官受贿,再一个是独断专行、滥用职权;“苍蝇”的滋生地五花八门,最后都归到这样三种,一个是以权设卡,侵害民利,一个是唯我独尊,傲慢待民,再一个是贪图享乐,挥霍公款。因此,在反腐倡廉中,必须坚持惩防并举,既要严惩不贷,又要防患未然。通过建立健全职权行使规范,严格选人用人程序,裁减“一把手”权力等措施,把“虎穴”逐个捣毁掉;通过加强听证制度减少乱收费、乱谋利,让人民群众参与对公职人员选拔、考核、奖惩工作,严格经费预算决算账务公开程序,赋予老百姓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具体办法,把滋生“苍蝇”的土壤铲除干净,从源头上把腐败现象有效扼制住。

(作者系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上将)

责任编辑:黄 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根据地苍蝇新四军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窗台上的妈妈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