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

2014-04-28郭艳芳

地理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人类生命教育

郭艳芳

摘要:生命教育的源头始于美国。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随之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至 20 世纪末已基本普及。20 世纪 90 年代生命教育引入我国,并逐渐成为探讨与研究的热点。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渗透生命教育的独特优势,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学地理;地理教学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生命教育的内涵

对于生命教育,国内教育理论界在这个概念的诠释上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关于生命教育的概念表述有很多种,专家学者纷纷从多个角度阐释生命教育。一种类型的定义可以认为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通过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有关生命的知识,提高自身对生命的认识,提高生存技能,挖掘生命的价值,并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还有一种类型的定义是将生命教育诠释成一种教育的手段,教育的观念。本文主要指前者。

2.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和进行生命教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包括:在物质生命层面,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使其产生珍惜生命的观念,同时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诸如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野外生存以及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的训练等,为其个体生命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在精神层面,对其进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提高生命的质量,为其建立积极的人生提供引导。这正是生命教育的最通俗意义。也就是说,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存,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去追求幸福生活。

二、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1.地理课程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它不仅直接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人类的精神世界。生命教育致力于人与自身的教育、人与人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人与环境的教育,无论进行哪方面的生命教育,地理课程都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如自然地理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生命,从而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通过对自然规律和原理的学习,增强生命意识,进而善待生命,尊重自然。而人文地理的学习能够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关心和热爱环境的责任感,从而提升生命的高度。

2.地理教学包含生命教育的大量素材

地理教学蕴涵着的生命教育资源,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重要阵地。例如,如何利用地图在陌生地方的定位、GPS 的应用等技能。初中地理从经纬网定位开始,进而学习使用地图以及判别方向。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有用。此外,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涉及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并不同程度地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机制,对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及灾难发生时的急救逃生能力培养有重要帮助。涉及认识层面的则更多,从正面的熏陶看,如对比宇宙的浩瀚,可见生命之渺小,树立谦虚、乐观的心态等。反面教材也比比皆是,通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可进一步教育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与和谐意识。

三、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利用宇宙科学知识,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感

从宇宙大爆炸形成宇宙的雏形,到太阳系、地球的形成,再到生命的出现,以至于到今天的人类,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些知识的学习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进而形成科学的生命观,鼓励学生要时刻善待生命,不断进取。

2.建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思想,增强学生热爱生命意识

地理学是研究人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认清正确的人地关系,理解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的一体性,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也是为人类创设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将保护环境看成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地理学科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对生物的保护,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实际上是引发学生内心中对绿色、阳光、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3.利用地理过程与因果关系思想,强化学生战胜困难意志

地理过程思想告诉我们,任何地理事物与现象都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应从不同的时间、空间,以动态发展的视角分析问题。如中学地理讲述的“沧海桑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就蕴含“塞翁失马”一样的哲理。实际上,许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次的磨练才获得成功。正如陆地表面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面貌,多是经历千百万年的风雨后才形成的。因此,地理过程思想可启迪学生面对挫折、失败时坦然处之,将其看作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环节,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和害怕。地理现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理因果关系思想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

4.善于延伸地理知识,训练学生生存技能

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延伸地理知识。特别是在讲述自然灾害时,延伸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生存技能。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几乎都与地理学知识有关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财产、生命安全。为使灾害带给人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人们就要对其有正确认识。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中特别是地理教学中要介绍相关知识。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也是脆弱的。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类灾难,要教育学生如何自救。站在教学前沿的地理教师一定要传授学生各种生存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时的处理办法、逃生本领,提高学生保护自身的意识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只讲书本上提供的知识。

5.利用体验式教学,强化生命教育

体验教育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创设“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氛围,使受教育者能在该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我教育”,并达到“自我完善”和“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

观看图片及影像。对某些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例如,讲“自然灾害”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汶川地震》纪录片,使学生通过真实的画面去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危害以及在灾难发生后如何去面对。学习“荒漠化治理”时,可让学生观看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沙棘、沙枣等植物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坚强的生命力,从而更加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养成勇于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实地参观。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可指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种植业,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当地农产品的产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该如何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等,使学生关注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而且在大自然中,可以给学生自然之美的熏陶,动物、植物的美,了解自然山河在时间长河中形成的过程,感受生命于悠悠时间的短暂,生命出现、延续的不易。这都属于地理独有的生命教育契机。

实践活动。利用每年的“植树节”(3月12日)督促学生亲自植树、浇树,使其在植树的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植树造林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益处。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让学生明确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意识,最终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类生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