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 积极寻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突破
——有效破解临海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实践与对策

2014-04-28粱锦城

经济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临海市小贷小微

●粱锦城

创新驱动 积极寻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突破
——有效破解临海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实践与对策

●粱锦城

在当前区域经济从下行转向触底回升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抢占先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及原因分析入手,提出破解临海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关键在于三方面:一是要真正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不断降低不良率比例,切实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动性;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真正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题,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体作用;三是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实体经济。

中小企业融资情况 原因 对策

在当前区域经济从下行转向触底回升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抢占先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及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在当前已比较突出,从临海市情况看,主要体现在“三难”:一是信用体系缺失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二是金融机构风险不良率上升导致银行放贷难;三是金融服务创新缺乏导致民间资金与经济实体资金需求对接难。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与银行间存在一种博奕现象。“首先,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因治理结构不规范,使银行难以通过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等数据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只有靠打听;其次,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其业务成本与业务收益不对称;最后,双方信用体系缺失使博弈加剧,尤其是还贷时。”

从临海工业企业情况看,全市现有工商登记的工业企业7500多户,在地税部门税务登记的企业户数有4312户,人民银行2013年6月末有效贷款卡发放数为2110户。通过测算可以理解为临海市所有企业取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不超过48.93%。经调查统计,形成图示如下:

全市工业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图示(按企业家数)

按图示,全市有52%的工业企业有资金需求但因各种原因还未从银行渠道获得贷款或贷款额度不足,而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其中小微企业尤为突出。据了解,“三农”对象和三产工商户有资金需求未获得贷款的比例远大于工业企业的比例。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信用体系建立不健全。临海市信用指标目前归集在工商部门,但受部门职能限制,收效甚微。一方面,由于工商系统不是经济的综合部门,难以采集到完整的信用数据,如出口、税务、公安、法院、电力、供水等体系的信用数据难以准确、及时归集;另一方面,所建立的信息数据平台难以采用,其他部门对该信息平台采集的数据关注度过低,难以有效将信息采集应用到金融系统。

2.担保方式单一且风险性偏高。临海市在能够取得贷款的2110户企业中,有部分以资产抵押贷款、小数企业参与了目前民生银行新推出的资金池贷款业务。除此之外,有80%的企业都同时采取了互保、联保等方式贷款,担保手段较为有限,一旦个别企业出现风险,就会影响担保企业,引发资金链风险的“多米诺”效应。

3.银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构架桥梁。2012年6月临海市政府出台了有效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意在构架起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桥梁,让银行有针对性地去支持有产品、有市场的企业得到发展。而到目前为止,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仅有15户,同起初的通过科技型小微企业抓手,来推动和促进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愿望存在很大的距离。

4.银企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银行不能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生产、销售、税收、利润、用电等基本的财务数据;另一方面企业不了解各家银行的贷款意向、扶持重点、贷款程序、担保措施等。银企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金融机构放贷难

当前,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资金链断链严重影响金融服务环境。每一家企业资金链的断链,都会连累多家银行与担保企业。2013年以来,三佳旅游等几家企业已经进入资金链断链的处置,还有两家已经进入不良状态,引起各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近年来资金链断链给金融机构造成的居高不下的贷款不良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主要原因是:

1.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门槛在不断提升。银行也是企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本身的风险正在急剧扩大,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准入的门槛在不断地上升,甚至如农业发展等政策性银行也在不断上调企业准入门槛。

2.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抽贷现象屡屡发生。银行对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风险,犹如惊弓之鸟,一旦发现企业有资金链断链的风险存在,就对有资金链风险的企业进行抽贷。今年就发现银行对几家风险苗头企业进行抽贷,甚至对担保企业、第二第三担保链上的企业全面进行抽贷,还发现多家银行对十几家“第二圈”的企业进行抽贷。

3.资金链连续风险,社会整体信用下降。从2010年珠光钢钩出现资金链风险以来,到目前临海市已经有十数家企业出现资金链断链,使得大量的银行贷款及民间资金沉淀,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整体信用在不断下降,资金借贷更为困难。

(三)民间资金与经济实体资金需求对接难

从临海市存款情况看,3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590.18亿元,比年初增75.49亿元,同比增14.12%;5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595.85亿元,比年初增80.99亿元,同比增16.3%;7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607.6亿元,比年初增92.75亿元,同比增20.33%。银行存款不断上升,说明了民间资金为规避风险,逐渐在实体经济中退市。从小贷公司经营情况看,临海市2010年年末仅3家贷款总规模达16亿元以上,而目前有5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总规模实际只有13亿左右,并且在规模内的资金实质上很大一部分已经沉淀。两组数据充分说明,民间资金与经济实体资金需求对接上存在很大问题,导致了中小企业在资金周转和临时性、季节性资金调配上的困难不断加大。主要原因:

1.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困难。造成小额贷款公司大幅退出市场的主要原因是近年小贷公司经营的困难程度不断加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其一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小贷公司的风险急剧上升,贷款不良率上升,为规避风险,减小了规模。其二小贷公司盈利困难及政府政策引导机制取消,小贷公司在2010年以后,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利率在不断下降,2010年小贷公司账面平均利率在22%左右,目前小贷公司平均利率只有15%不到,税收成本较高,加上政府取消小贷公司扶持政策后,小贷公司主动压缩了规模。其三是社会舆论的不公平,舆论认为小贷公司相当于高利贷。小贷公司虽然在经营过程中有着很多的不规范且利率较高,但客观地说:小贷公司是民间资金阳光化的最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压制民间高利贷;小贷公司是民间资金合法合规经营的基础,按照税收法律规定缴纳国家税收。

2.民间资金参与企业还贷资金周转愿望不断下降。由于社会整体信用度的下降,原有企业还贷资金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资金借贷周转,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压缩,民间资金更为担心资金风险,参与资金周转的愿望也在不断下降,中小企业还贷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

3.区域性、行业性企业闲置资金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面临临时性、周转性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之间有着小量的闲置资金,难以发挥有效集聚、调配的资金效率。

4.民间资金参与实体经济缺乏有效平台。临海市尚未建立民间资金登记管理服务平台,民间资金投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对接尚处于理论探讨的过程中。

二、创新驱动,积极寻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突破

在当前区域经济争先进位、经济转型回升的关键时期,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切实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是当前临海市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金融业要主动推进创新驱动,积极寻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突破。在上半年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破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关键在于三方面:一是要真正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不断降低不良率比例,切实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动性;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真正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题,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体作用;三是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实体经济。具体建议与对策如下:

(一)积极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动性

就临海而言,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主体仍然是银行。因此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政府要帮助他们化解历年积压不良资产的处置,同时,优化政府资源配置,促使他们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投放。

1.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力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级银行的考核体系中存款是最主要的一个指标。建议临海市政府要根据各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贡献的大小配置给相应的政府资源。建议政府拿出5个亿资金作为对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存款奖励,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由市政府进行统一调配,进而充分调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加大对历史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根据临海市的实际情况,要加快依法处置德仁集团、珠光钢钩等一批历史企业的不良资产处置,尽力消化银行不良贷款,让他们轻装上阵,优化服务地方经济。

(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宝清县在20世纪50—60年代,地下水资源组成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地下水基本没有开采,地下水排泄以蒸发为主,侧向流出为辅;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开采地下水用于灌溉,但开采规模并不大;地下水资源量组成中,增加了井灌回渗补给量,但由于开采量小,所以灌溉回渗补给量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小。20世纪90年代年到现在,局部地段地下水开采增大,导致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资源量中灌溉回渗补给量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此外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流泄流补给量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

从临海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分析,金融部门对于无资产、无担保的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预计有40%难以把握,其中有效信息的准确对接是关键。因此,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系统性担保平台,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能够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服务面提升到70%以上。

1.建立系统的征信体系。将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落实到经济综合部门,采集工商、税务、公安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将信息平台及时、准确的提供到各金融机构,逐步实现银行由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方式,逐步向信用贷款方向转变。

2.构建科学的担保体系。借鉴台湾信保基金模式,以市经济担保公司为基础平台,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银行与担保企业共同参与的,具有临海市特色的非营利性的担保基金,系统解决一批具有活力企业的融资担保难题。

3.有效构建银企之间的合作桥梁。根据临海市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尽力拓展2000家以上有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列入市级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名录;另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合力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任务分解落实,扶持面达到80%以上。

4.构建银企信息公共平台。加快建设金融信息网站,利用此平台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实时采集各类经济与企业的数据信息,并及时在网上发布,提供给金融机构参考,实时做好银企双向对接。

5.加强同省级金融机构合作。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有意向通过地方政府选择具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中小企业服务网点。进出口银行贷款具有额度大、利率低(年利4%左右)的特点,应加快做好对接工作,促使早日落户,早出成效。

(三)正确引导民间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民间资金量大面广,需要合理引导阳光化操作,在风险把控的前提下,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民间资金服务平台,发挥民间资金的有效作用。

1.引导小贷公司做大做强。在加强小贷公司合规经营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小贷公司是民间资金阳光化的最有效途径与最可行的举措,引导媒体进行正面舆论宣传,重新出台小贷公司扶持政策,并适时兑现,重树小贷公司经营信心。

2.加快引进金融服务机构。积极引进中新力合、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拓宽中小企业私募债、各类集合票据的发行,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设立产业基金,参与小微企业的初创期投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进入即将推出的新三板市场,打通企业上市的通道。

3.创新设立资金周转服务机构。临海市已经探索设立了一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要以此为起点,加强金融服务公司的监管,建立监管办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渐建立民营资金周转服务体系。

4.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的资金互助组织。为积极解决中小企业临时性、周转性资金困难,在“不得吸储、服务会员、上限封顶、合规经营”的原则前提下,选择眼镜行业协会为试点,建立行业性资金互助组织,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广。

5.加快设立民间资金登记服务机构。综合温州与德清的民间资金登记管理经验,加快建立符合临海市实际的民间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同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沟通,力争在今年内完成由大集团、大企业发起设立民间资金登记服务机构,解决民间资金投资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两难难题。

[1] 黄文彬.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的现状及风险控制[j].全国商情,2007(2)

[2] 刘大远.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财政与金融,2007(6)

(作者单位:临海市金融办办公室 浙江临海 317000)

(责编:李雪)

F832.2

A

1004-4914(2014)02-176-02

猜你喜欢

临海市小贷小微
临海市白水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市古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小微企业借款人
临海市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连续14年实现“零伤亡”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新规”将出台,小贷公司喜忧参半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