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014-04-28刘青掌彭生辉
刘青掌,彭生辉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装备保障系,安徽 蚌埠 233000)
浅谈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刘青掌,彭生辉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装备保障系,安徽 蚌埠 233000)
在对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进行维修操作时,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规定的诊断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这对提高现代汽车维修质量、快捷排查故障、降低维修费用十分有利。
电控系统;故障;注意事项
现代汽车一般都采用电控系统,由于电控系统的复杂性给汽车维修带来了诸多挑战。那么在面对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时,怎样快速排查故障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就是一重要难题。本文将介绍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1 排查故障程序不能忽视常规检查
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人只相信ECU的检测,而忽视了一般传统常规的检查程序。对电控汽车故障维修诊断时,应首先检查外围机械故障然后再进入电控系统排查。例如一辆捷达轿车,行驶里程10万公里,故障现象为早晨着车,发动机怠速严重抖动,最低怠速达到400r/min,甚至有时会熄火。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故障现象消失。维修人员读取了故障码,清洗了进气歧管、进气门、喷油器和节气门体,故障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前后折腾了一个月,始终找不到故障点。于是反复检查发动机各部件,发现一个气缸的液压挺柱磨损严重,于是更换了液压挺柱,第二天试车,故障现象消失,故障得到排除。分析原因,是由于液压挺柱磨损而漏油,汽车放置一夜后,液压挺柱内机油泄露太多,早晨冷启动后来不及补充造成进气不充分,因而发动机的怠速抖动甚至熄火。
该例就是忽视了汽车常规检查使维修过程大费周章。目前有的维修人员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只要是电控车,一接车便连接解码仪,读取故障码而忽视了对汽车进行常规检查。汽车常规检查主要包括汽车进排气系统、机械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检测气缸压力、真空度是否符合标准,清除火花塞积炭,以及检查线束插接器是否可靠等。汽车解码仪是检测不出这些机械故障,所以需要采用常规的方法,按照“由外到内”的原则进行分析检查。电控汽车常规检查的基本项目内容和步骤有以下几点。
(1)起动发动机,验证故障现象或特征,故障产生时的汽车运行状态。
(2)测试发动机的燃油压力、气缸压力、点火能量等,检查蓄电池搭铁是否牢靠。
表1 电控汽车的主要信号及其影响范围
(3)检查进气系统有无泄漏,各管路连接是否可靠,有无腐蚀老化、绝缘失效或割断脱离等情况。
(4)检查和调整发动机点火时刻、怠速调整、装配的到位性。
2 不能只重视发动机信号而忽视底盘信号
现代汽车是个精密系统,一个故障往往能影响很多方面。例如,发动机信号能引起底盘部分的故障,底盘信号也能影响发动机的故障。因此,在实践中,维修人员不能只关注发动机信号,例如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等,而没有对底盘部分的信号给予足够的关注。现代汽车中,很多底盘信号参数为电控系统所采用,而且相互关联,不能忽视。
现以自动变速器为例,自动变速器电脑受发动机信号和底盘信号共同控制,如表1所示。自动变速器ECU根据节气门开度、车速等信号自动控制变速器的换挡时机和液力变矩器的锁止时机。
3 专用诊断仪器与通用检测仪器共用
在传统汽车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习惯于使用如万用表、示波器之类的通用仪器检测电控汽车,但是目前动辄搬出电脑解码仪,大有忽视通用测试仪器的趋势。在现代汽车维修中,更多更广泛的检测设备运用到汽车维修中来。例如红外线测温仪、尾气分析仪、传感器信号模拟器等等,都可以为维修提高更多的方法和思路。若结合电脑解码仪,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也大大提高。因此,针对不同的情况要灵活运用检测仪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若怀疑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可以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和故障诊断仪这两种检测设备共同检测。将这两者的数据结合起来分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红外线测温仪还可以用于检测加热型氧传感器、EGR阀故障等等。
(2)当汽车发生与混合气浓度有关的故障时,可以使用尾气分析仪检测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如HC、CO的含量等。通过尾气成分含量的分析,来判断分析发动机的故障点。当然,可以与故障诊断仪结合起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给维修人员也提供了更多的故障诊断方法。
(3)在检测点火正时有关故障时,可以利用点火正时灯进行检测,方便快捷。
(4)在检查电路尤其是检查电源线和搭铁线时,很多维修人员习惯于使用万用表,通过测量电压和电阻判断,但是这样的检测是静态的,无法准确的找到故障点。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是利用有负载的LED测试灯验证,而不仅仅是万用表检查[1]。如检测点火线圈的供电时,用万用表测量的电压值是静态值,不能动态的反映其真实情况,也不能反映其故障情况。若利用负载的LED测试灯检测,如果线路接触不良,试灯的亮度会发生变化,所以用试灯进行动态监测比用万用表静态测量更加准确。
[1]李明诚.维修电控汽车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G].汽车维修与保养,2008(0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