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师范院校土壤学实验室的利用探析——以阿坝师专为例

2014-04-27侯雨乐廖光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土壤学实验室土壤

□侯雨乐,胡 尧,廖光萍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汶川 623002)

地理教育专业可以培养具有基础厚实,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可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和地方国土、环保、规划、旅游等部门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阿坝师专的地理教育专业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以创新精神来解决在培养过程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积淀,以期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争取在西部院校同类专业中占据一定优势。《土壤地理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而我校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州内的自然地形地貌和人文景观形式繁杂多样,为开展实践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样本。下面结合本专业实际,针对我校土壤学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探讨。

一、土壤学实验室现状分析

土壤学实验室主要为针对《土壤地理学》而建立。于2011年在汶川县水磨镇新校区正式成立。

(一)土壤学实验室发展现状

《土壤地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核心课程[1],主要以土壤为分析对象,研究验证土壤的特征、剖面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等特点,使学生能初步利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去解决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并且开设了适合校情的室内实验以及峨眉山-乐山、汶川县-理县毕棚沟等专业野外实习,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实践技能,培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壤地理学》目前开讲的理论内容有:土壤的形态、组成和性质、土壤的发生过程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土壤分类(发生学、诊断学和中国发生学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同时还有土壤室内分析,土壤样品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验内容及野外实习考察。本校的地理专业是文理兼收,根据历年的实际招生情况反映出文科生比重偏大,理科生的比例一般低于10%。这也决定了无法开设更多土壤化学类的实验。本课程的实验课包括了实验室和野外实习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土壤学实验室现阶段的实验项目:

表1 土壤学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Tab.1 experiment project in laboratory of Soil science

实验三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一、掌握样品分散的基本原理二、掌握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方法4实验四 土壤容重、比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一、熟悉环刀、铝盒的使用方法二、掌握土壤容重、比重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三、掌握土壤孔隙度的计算方法4

第二部分: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布、分类、形成条件、剖面特点及改良利用措施。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主要工作包括:

1.实习准备工作

引导学生认识到准备工作的必要性,带领学生进行实习的准备工作。

2.剖面的观察和描述

科学选择剖面,并进行挖掘观察和描述,了解不同土壤层的特点。

3.土壤剖面采集

掌握剖面土壤的采集过程和方法,并对采集的样品放入铝盒保存。

4.实习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编写

掌握实习小结资料的整理方法,并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实习报告。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为灾后重建学校,由于地处西部山区,信息相对闭塞、管理经验短缺,造成实验室在规划、管理体制、配置和管理等方面比较落后。

1.实验室建设规划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本专业目前没有高级职称教师,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不是很充分。对土壤学实验室的规划存在了一些先天性缺陷。现实验室开设的主要是土壤物理学方面的试验、验证,而且目前试验器材规划的也主要是烘干箱、电子天平、酸度笔和土壤分析筛,仪器数量有限,一旦仪器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进度,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更多的试验无法进行。实验设备不管是先进程度和数量,都与省内其他院校有很大差距。

地理实验中心成立时间短,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且开设实验课的学时数偏少,开放时间短,这都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还加剧了实验器材的损耗。

2.与课堂教学相脱节,验证性的实验多

设置的实验项目偏少,且多为基础性实验,如土壤样品的制备、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等[3]。更多的实验,如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的测定等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设,理论知识得不到充分应用。学校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异地复课等过程,2011年才迁至新校区,实验室建设缓慢。

从表1开设的实验项目可知,现阶段开设创新型实验偏少。而目前土壤生态学、土壤污染的治理是热点方向,许多高校都已开展了相关研究[4],探究性等创新型的实验能极大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好奇心,但这类实验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案,也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野外实习教学效率偏低

自然、人文地理实习是同时进行。时间只有三天,但是实习的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物和土壤;人文宗教、习俗、饮食等内容,实习时间明显不能满足野外实践教学的需要,各种地理要素也不能同时兼顾,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践目的[5]。加上物价上涨,尤其是景区的价格,所以实习(峨眉山-乐山、汶川县-理县毕棚沟)的交通、食宿和参观考察门票等费用的预算也在年年增加,而学校下拨的实习经费没有增加,也导致了实习路线内容的缩短和减少,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

我校地理教师全是年轻教师,自身经验不足,也难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实习能达到预期目标;加上老师少学生多,无法保证现场讲解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同学对野外实习的效果满意度偏低。

二、土壤学实验室发展建议

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专家学者的建议,对土壤学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规划实验室发展,完善实验内容

利用我校与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合作关系,请进来走出去。请专家教授把脉,结合我校实际和专升本需求,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实验室发展规划。学校有组织地安排老师走出去考察学习,熟悉实验仪器使用。为了实验室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建议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

增设基础实验,如土壤代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测定等。发展创新研究型实验,如水磨镇的河谷、山地不同土壤的有机质,PH测定等。同时即使是在做基础实验课时,也要打破教材上的以单一土壤类型为对象,采用在学校周边常见的多类土壤为实验样本,对比实验。如,在测定土壤PH值实验时,可采用紫色土、水稻土、山地黄壤来对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土壤类型的PH测定,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分析查找原因。这样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更有实际意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地理专业建设需要,加强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扩充老师的专业视野和技能,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支持并鼓励教师根据实验教学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学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撑。

(三)重视野外实践环节

实践实习环节在高校地理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6]。学校应更加重视鼓励地理野外实践工作,不断提高实习工作的功效(如,检查实习期间的安全工作以及每次实习完以后,开展实习汇报总结大会,实习成果展览与推广,地理科普活动等)。

多渠道筹集更充足的实习经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短缺是一个很现实的难题。一方面住宿、交通费用、景区景点门票都在上涨,另一方面,学校每年下拨的经费是定额,使得野外实习逐渐变成了鸡肋。故今后应做两手准备,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增加投入的同时,系里解决一点、学生个人自愿负担一部分,来解决这个难题。结合本校实际,学校对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农村学生,承担部分不会超过300元/人。还有合理规划野外实习实践教学过程,如改长途为短途,如在阿坝州内实习(汶川-理县)。选择沿途免费景点(如理县桃坪羌寨在5月前不收门票费)、门票打折、团购住宿优惠等方法,尽量节约费用,争取使实习费用达到最大效益比。

升本成功后,应适时建立地理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地理野外实习教学基地是地理学科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不断提高野外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7]。对实习基地的选择,首先应具有地理要素的综合性,且受人为影响较少的自然景观;其次应具有代表性,可以很好地显现地理原理;再次,还具备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比如反映羌族文化特色的建筑、城堡、饮食、舞蹈、宗教特点等;最后还要有经济性,在学生的合理承受范围之内。要考虑到经费开支、师生的食宿生活安排、出行的便捷性与安全等问题。因此实习基地可以考虑在阿坝州内的理县、汶川县、茂县、九寨沟等地寻找。

三、结语

在学校专升本的关键阶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土壤学实验室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实验室,复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地理人才,我们就应投入更多地精力去建设实践型、创新型实验室。

[1]李天杰,赵烨,张利科.土壤地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何娜.土壤地理学的教学与实验实习改革探讨——以韶关学院为例[J].教改创新,2012,(10).

[3]张甘霖,史学正,龚子同.中国土壤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土壤学报,2008,(5).

[4]耿玉清,聂立水,王海燕.土壤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8).

[5]查小春.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7).

[6]杨邓红.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7]王鹏.21世纪地理科学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

猜你喜欢

土壤学实验室土壤
《土壤学报》2019年度优秀研究论文
土壤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土壤学报》2016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