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能劳动力与出口决定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验证

2014-04-27

财经论丛 2014年3期
关键词:悖论高技能劳动力

李 萍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高技能劳动力与出口决定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验证

李 萍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出口企业雇佣了更高技能的劳动者。本文利用员工学历构建高技能劳动力变量,采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研究了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具有负向影响,存在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而分贸易方式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才是导致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的重要原因。

高技能劳动力;出口;异质性;加工贸易

一、相关文献综述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和国际贸易是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2][3]。Barro(1991)实证验证了人力资本促进一国长期经济增长[4]。一般认为,高技能劳动者能更迅速地适应复杂技术,适应国际市场迅速变化的需要。Stokey(1991)利用理论模型解释了日韩等新兴经济体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扩大出口带来人均收入增加的经济现象,认为稳态增长将沿着高人力资本、高质量产品的增长路径发展[5]。Stokey(1996)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会持续提高劳动者质量,提高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强化出口的比较优势[6]。Hanson和Harrison(1995)通过对墨西哥的研究支持了这个假说[7]。Findlay and Kierzkowski(1983)强调人力资本在决定比较优势模式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教育成本、高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工资的差异等决定了劳动者的选择,继而决定了两国的贸易条件、 比较优势及贸易模式[8]。

国内外关于高技能劳动力与出口关系的文献绝大多数是从工资视角进行研究的。Harrision(1999)发现墨西哥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雇佣更多的高学历员工。Bernard(1995)对美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得出出口企业工资高于非出口企业[9]。Greenaway和Wagner(2004)对英国进行了实证研究[10],Hahn(2004)对韩国进行的实证研究均得到类似结论[11]。而Breau和Rigby(2006)利用美国的数据得到出口对工资有负向影响[12]。孔群喜(2011)利用外资高新技术企业样本发现 “高强度创新投入企业组”出口主要受制于人力资本水平[13]。包群(2011)使用倾向性匹配得分和倍差法发现企业出口对员工报酬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14]。于洪霞和陈玉宇(2010)发现在中国制造业企业中出口企业工资水平高于非出口企业,得出雇佣了较高技能劳动者的企业更可能成为出口企业的结论[15]。

以Melitz(2003)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的 “新”主要体现在企业 “异质性”的假设上,而异质性主要表现在生产率、劳动者技能、产品质量等方面[16]。Yeaple(2005)在Melitz的异质性企业模型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认为企业在生产中通过选择技术、贸易成本、异质性劳动力,最终使得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在技能溢价和生产率上明显优于不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但在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存在异于发达国家的现象[17]。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异质性假设,实证检验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使用劳动者学历构建相对变量,以衡量企业高技能劳动力水平;第二,实证检验中国出口企业存在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继而探析该悖论产生的原因。

二、异质性劳动力与出口的理论模型

本文借鉴Yeaple(2005)的思路,拓展了异质性劳动与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假设有两个相同的国家生产Y非贸易品、X贸易品。Y生产符合C-D函数,X符合CES函数,替代弹性为σ。企业可以自由进入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国家劳动者集合M、劳动者技能Z与教育程度正相关。劳动者的产量由φj(Z)表示,j为技术且j∈{Y,H,L},j=Y表示生产Y产品的技术,j= H、L分别表示生产X产品的高技术和低技术。生产X产品需要支付固定成本Fj且j∈{H,L},FH>FL。Y产品由最低技能劳动者生产,其中最高技术水平为Z1。H技术的企业劳动者有最高技能,其中最低技能为Z2。L技能介于二者中间且 Z∈(Z1,Z2)。使用技能为Z的劳动力的单位成本是,工资取决于Z。CY、CH、CL分别是企业使用每种技术的单位成本。Y是价格基准,MRY=pY=1。假定技能Z1和Z2劳动者分别在Y和L生产上无区别、L和H生产上无区别,则有:

考虑Y产品的市场出清条件,对Y的支出是Y=(1-β)E=(1-β)M¯W,¯W是劳动者的平均工资, 则有:

式(2)积分分别代表了对应技术劳动者的报酬,Z1、Z2和CL、CH就有了明确的联系:

开放经济条件下,生产X产品的企业决定是否进入国外市场。考虑到冰山运输成本,国外市场的收益下降到 τ1-σ,仅服务国内的企业收益Rj,服务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企业收益Rj(1+τ1-σ)。仅服务国内和同时服务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企业的固定成本分别为CjFj和Cj(Fj+FX),仅服务国内和同时服务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企业的收益分别为Rj=Cj(xj+Fj)和Rj(1+τ1-σ)=Cj(xj+Fj+FX)。当均衡时,如果 FH<FXτσ-1,则没有企业出口;如果 FL>FXτσ-1,则所有企业出口。当 FH>FXτσ-1>FL时,H技术的企业出口,L技术的企业不出口,也即雇佣了更高技能劳动力的企业更可能成为出口企业。

三、高技能劳动力与出口决定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本文的理论模型说明雇佣了更高技能劳动者的企业更可能成为出口企业。根据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控制变量选择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企业利润率、企业存续时间等影响企业的出口决定。除此之外,本文还控制了行业、地区、所有权等虚拟变量。最终本文以高技能劳动力为解释变量,其余变量为控制变量,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exp是企业i出口状态的虚拟变量,出口时为1,不出口时则为0;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hr是解释变量,其构建方法见下文。kp是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计算方法为(固定资产净值/从业人数)取对数;sale是企业规模,计算方法为销售收入取对数;profit是企业利润率,计算方法为(利润额/销售额);age是企业存续时间,计算方法为企业年龄取对数;indu dums为行业虚拟变量;owne dums为所有制虚拟变量;regi dums为地区虚拟变量。考虑到时滞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均滞后一期,模型采用logit估计方法。

2004年的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了企业员工学历、职称的相关指标。本文并未使用常用的工资做为高技能劳动力变量,而是利用更为直接准确的劳动者个人学历构建变量hr,以此作为企业高技能劳动力的代理变量①本文也曾尝试采用企业员工的职称构建高技能劳动力指标,但由于零值在整个样本中的比重较高,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这会降低结论的可信度,故本文最终选择以学历来构建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指标。。hr构建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员工学历将研究生、本科、专科定义为高技能劳动力,计算企业高技能劳动力绝对指标。其中,ri表示某学历的人数、wi表示该学历对应的赋值、n表示企业从业人数,结合受教育年限,研究生、本科和专科的赋值分别为20、16和15;

第二步计算某行业所有企业高技能劳动力edu的均值;

第三步计算企业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指标hr=(企业高技能劳动力edu)/(企业所处行业的高技能劳动力edu均值)。

hr值越大,说明企业高技能劳动者越丰富;越小,说明企业高技能劳动者越稀缺。

选择行业高技能劳动者均值作为参照系的原因在于:一是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比较相似;二是企业出口竞争对手通常是同行业的企业,与主要出口竞争对手比较的高技能劳动力更有意义。因此,本文构建的高技能劳动力变量 hr控制了规模、行业特征和出口竞争关系,更符合研究目的。

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5年数据,选取制造业的30个行业。在数据处理时借鉴谢千里(2008)、聂辉华(2012)等人的标准,并结合研究需要剔除指标异常的样本。剔除标准:(1)销售额、职工人数、总资产或固定资产净值缺失;(2)固定资产净值为0;(3)职工人数小于8;(4)总资产小于流动资产、总资产小于固定资产或累计折旧小于当期折旧;(5)利润率低于0.1%或高于99.9%;(6)实收资本小于或等于 0;(7)1949年之前成立的企业[18][19];(8)工业增加值为负值①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9)出口交货值为负值。同时,缩尾处理核心变量的离群值。剔除异常样本后,本文最终共匹配出204549个样本。

(二)实证检验

通过对比制造业各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高技能劳动力hr的均值②限于篇幅,文中未给出各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高技能劳动力 hr均值的对照表,读者可来函索取。,本文发现在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17个行业非出口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水平优于出口企业,仅13个行业出口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水平优于非出口企业。从高技能劳动力 hr的均值来看,非出口企业有更优高技能劳动力配置的行业数量多于出口企业有更优配置的行业数量,这个结果似乎不符合理论及实证检验的预期。

实证检验对截面数据需要处理异方差问题。我们使用似然比检验(LR),结果显示chi2(39)= 2190.78、p=0.00,拒绝 “同方差”的原假设,说明存在异方差。本文使用考虑异方差的稳健logit对模型进行回归。同时,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本文采用逐步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表1给出了回归结果。由于logit模型估计出来的系数符号与常规系数符号有相同的含义,但系数并不具备常规OLS系数的边际效应含义,故(5)给出了(4)的边际效应结果。

表1 出口决定的回归结果

在依次纳入控制变量后,高技能劳动力hr始终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具有稳健的负向影响。这一结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以及发达国家的实证检验结果相反,本文称之为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该结论与于洪霞和陈玉宇(2010)的分析结果也不一致。后者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劳动者技能的代理变量,借助于工资的差异间接得出雇佣了较高技能劳动者的企业更可能成为出口企业的结论,但本文利用学历构建高技能劳动力变量相对而言更为直接、精准。为什么中国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具有负向影响呢?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加工贸易的特点是进口中间品和零部件,借助于国内廉价丰裕的非熟练劳动力加工组装再出口。唐海燕和张会清(2009)认为中国的贸易对加工贸易模式比较依赖,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低端的最终消费品生产环节,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20]。加工贸易实际上是依靠低技能劳动力禀赋,从事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因此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可能具有负向影响。

控制变量中除了利润率的符号与预期不一致外,其余系数符号均符合预期。资本密集度的系数始终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资本密集度对出口决定具有稳健的正向影响,拥有更高资本配置的企业更可能从事出口业务。企业规模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规模对出口决定具有稳健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规模大的企业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强,这些都提高了企业的出口概率。企业存续时间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存续时间对出口决定具有稳健的正向影响。“老”企业比 “新” 企业有更丰富的市场经验,更可能从事出口。但企业利润率的系数并不符合预期,其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利润率对出口决定具有负向影响,即只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企业利润率要高于出口企业,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出口企业中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竞争力最终表现在 “工缴费”上,考虑到订单的规模较大且风险较小,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为了接单相互之间进行低价竞争,从而导致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利润率偏低。

四、分贸易方式的回归检验

为了验证前文对产生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原因的推测,本文需要分别对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工业企业数据库没有区分贸易方式,考虑到江苏和浙江均为中国长三角地区贸易大省,地域文化、商业习俗等较为接近。但两省的贸易方式结构有明显区别:江苏省加工贸易2003年之后都超过60%,即江苏外贸中加工贸易占主体;浙江省的贸易中一般贸易出口占比高达80%,即浙江外贸的一般贸易占主体。因此,我们以江苏企业为加工贸易样本、浙江企业为一般贸易样本分别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在表2中,(1)为加工贸易(江苏)回归结果,(2)为(1)对应的边际效应,(3)为一般贸易(浙江)回归结果,(4)为(3)对应的边际效应。从实证结果来看,对加工贸易方式样本而言,高技能劳动力hr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说明高技能劳动力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决定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一般贸易方式样本来说,高技能劳动力hr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说明高技能劳动力对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决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后者与melitz(2003)的 “自我选择”假说以及其他国家的实证检验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所谓的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仅存在于加工贸易中,对于一般贸易不存在悖论,这个结果验证了之前的推测。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我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导致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产生负向影响,即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是产生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的重要原因。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加工贸易方式下的利润率的系数为负,而一般贸易方式下企业利润率的系数显著为正,这也验证了前文的推测。分贸易方式的检验结果证实,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是产生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的重要原因。

表2 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回归结果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04-2005年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高技能劳动力对企业出口决定的影响,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具有负向影响,这一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以及其他国家的实证检验结果相反,本文称之为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而分贸易方式的实证结果验证了本文的推测,加工贸易方式下高技能劳动力系数显著为负,而一般贸易方式下高技能劳动力系数显著为正,即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仅存在于加工贸易的企业中,一般贸易企业并不存在悖论。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是产生“高技能劳动力悖论” 的重要原因。

为此,中国可借鉴日韩等新兴经济体的经验,增加教育投资、积累人力资本、提高出口质量,使得稳态的增长沿着高人力资本、高质量产品的路径发展。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存在高技能劳动力水平不高、利润率低下的现象。因此,对中国的贸易方式而言,一方面在中国内需不足的背景下,继续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出口规模,对维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相当重要;另一方面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提高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比重,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质量和效益相对重要。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企业 “高技能劳动力悖论”的原因,但并未解释该悖论的全部,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Lucas Robert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8,22(10),pp.75-96.

[2]Romer Paul M.Human Capital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R].NBER Working Paper,NO.3173,1989.

[3]Grossman,Helpman.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Gamnridge,MIT press,1991.

[4]Barro R.J.Human Capital and Growth[J].The American Econom ic Review,2001,91(5),pp.12-17.

[5]Stokey.Human Capital,Production Quality and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5),pp.587-617.

[6]Stokey.Free Trade,Factor Returns and Factor Accumul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6,72(10),pp.421-447.

[7]Hanson,Harrison.Trade,Technology and Wage Inequality[R].NBER Working Paper,NO.5110,1995.

[8]Findlay,Kierzkowsk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Human Capital:A Simp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196(6),pp.957-978.

[9]Bernard A.B.Exports Jobs and Wage in Us Manufacturing:1976-1987[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Microeconomics,1995,19(10).

[10]Greenaway and Kneller.Exporting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4,20(9).

[11]Hahn C.N.Exporting and Performance of Plants:Evidence from Korean Manufacturing[R].NBER Working Paper,NO.1020,2004.

[12]Breau S.and D.L.Right.Is There Really an Export Wage Premium:A Case Study of Los Angeles Using Matched Employee-Employer Data[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06,126(3),pp.297-310.

[13]孔群喜.影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例证[J].国际贸易问题,2011,(7).

[14]包群.出口改善了员工收入了吗?[J].经济研究,2011,(9).

[15]于洪霞,陈玉宇.外贸出口影响工资水平的机制探析[J].管理世界,2010,(10).

[16]Melitz.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Economitrica,2003,171(6),pp.1695-1725.

[17]Yeaple S.R.A Simple Model of Firm Heterogeneity,International Trade and Wag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5,(5),pp.1-20.

[18]谢千里.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8,(4).

[19]聂辉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适用现状和潜在问题[J].世界经济,2012,(5).

[20]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9).

Skilled Labor and Export Decision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I Ping
(Business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Using the sample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rom 2004 to 2005,this paper tests the heterogeneous effect of skilled labor on export decisions.It finds that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skilled labor exerts a negative effect on export decisions,which is referred to as“skilled labor paradox”.Further study shows that in different trades,skilled labor brings different effects to export decisions.In processing trade the effect is negative while in general trade it is positive. It concludes that the high proportion of processing trade in export is the reason of the paradox.

skilled labor;export;processing trade;heterogeneousness

F740

:A

:1004-4892(2014)03-0003-07

(责任编辑:化 木)

2013-10-14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资助项目(13YJC790170);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EYB028)

李萍(1980-),女,安徽萧县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悖论高技能劳动力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帽子悖论”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美妆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