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2014-04-27马恒
马 恒
(黄冈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5315)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马 恒
(黄冈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531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80%;研究组显效4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1%。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该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并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西医在治疗胃炎时往往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痛苦,而传统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等特点。我院消化内科近年来对慢性胃炎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98例,所有病人均结合胃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且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1~5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15~51岁,平均年龄39.0岁,病程1~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使用胃黏膜保护药物硫糖铝咀嚼片、抑酸药物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有腹胀表现的患者加用潘立酮[3]。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研究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①瘀血停胃型:丹参饮和失笑散加减,药物包括丹参、檀香、木香、黄芪、蒲黄、五灵脂、郁金。②肝胃不和型:柴胡舒肝散加减,药物包括柴胡、川芎、香附、半夏、枳壳、佛手、吴茱萸、白术、黄连、青皮、蒲公英。③胃阴不足型:芍药甘草汤和一贯煎加减,药物包括沙参、麦冬、枸杞子、生地、当归、玉竹、石斛、甘草、山楂。④脾胃虚寒型:香砂理中汤加减,药物包括木香、大枣、黄芪、砂仁、甘草、法夏、党参、白术、干姜。⑤胃热炽盛型:左金丸和《金匮》泻心汤加减,药物包括黄芩、大黄、香附、吴茱萸、黄连、莱菔子、青皮[4]。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5]判定临床疗效。①显效: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胃镜检查未见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不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显效率为89.79%,总有效率95.91%,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5.51%,总有效率89.80%,两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以上腹部反复疼痛、胀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发性疾病,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遗传、饮食、感染及免疫因素等,也可由急性胃炎转化为慢性胃炎,西医多认为该病与幽门螺杆菌有关[6]。临床上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痛或者不适、上腹胀、恶心、嗳气、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在临床上迁延难愈,反复发作[7],胃窦部为主要病变部位,一般呈弥漫性,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或糜烂,并伴有黄色黏液渗出[8]。慢性胃炎病变初期都为浅表性胃炎,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在病理生理学及病因上都与胃癌有一定联系[9],所以及时有效治疗慢性胃炎十分重要。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纳呆”“吞酸”“痞满”“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劳逸失常、饮食不节,导致肝气郁结、胃脘失和、脾失健运,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10],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施治。本研究中,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常分五型论治:瘀血停胃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寒型、胃热炽盛型[5]。针对不同证型,使用不同药方分别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咏红,王苹,黄木宝.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211-212.
[2] 宋振建,王蕾.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1,1(18):79-80.
[3] 谭宗和.8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8):148-149.
[4] 陈玉萍,陈翠杰,娄丽艳,等.慢性胃炎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13,2(2):228-229.
[5] 马洁.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6):89-90.
[6] 王计划.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106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3):25-26.
[7] 张满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3):528-529.
[8] 黄宗良,邱圣红,梁志娴.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2):116-118.
[9] 曾童童,李桂贤,谭启佳,等.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医中药,2011,18(10):1480-1481.
[10] 张纪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3):536-537.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3-31
马恒(1963-),男,湖北省黄冈市第二人民医院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R573.3
A
1673-2197(2014)13-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