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
2014-04-27田玲玲杨军雄
田玲玲 ,杨军雄,2*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针灸科,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
田玲玲1,杨军雄1,2*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针灸科,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目的:比较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干预与常规针刺推拿治疗CSR的临床疗效的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接力组和常规组各60例。 接力组取患侧循经穴和局部穴位,行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治疗;常规组取穴同接力组,行常规针刺推拿治疗。 治疗前后采用评分量表、随访疗效统计进行疗效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接力组治愈率为85.0%、愈显率为95.0%、随访愈显率为88.3%,常规组治愈率为68.3%、愈显率为88.3%、随访愈显率为66.7%。接力组治愈率、愈显率、随访愈显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例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接力组起效快速,近期疗效确切,随访疗效稳定,无不良反应。
颈椎病;双刺接力法;脊柱调衡;推拿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 Lotic Radicu Lopathy,CSR)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亦是临床上的疑难病种之一。通常是在颈部椎体、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椎体及附件和软组织病理改变,使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并出现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据调查显示[1],CSR约占颈椎病的50%~70%,该病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近年来,针灸推拿疗法以其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两年来,本课题组采用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干预治疗该病60例,并设立常规针刺、推拿治疗60例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力组(双刺接力法合脊柱调衡干预治疗)60例,常规组(常规针刺、推拿治疗)60例。随机方案的隐藏采用完全隐藏法,即按顺序编码、密封于不透光的信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位以及病情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CSR的诊断标准[2]、《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CSR的诊断标准执行:①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常因损、伤、颈部畸形或其它诱因而发病;②多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③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 ,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一致,颈部活动功能受限,臂丛牵引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④X线摄片有相关征像改变,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6~65岁;③坚持治疗完成疗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1.4.1 接力组 取穴:风池、颈夹脊、肩井、肩骨禺、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均为患侧取穴(将其分为两组交替使用:①风池、肩骨禺、手三里、外关、后溪;②颈夹脊、肩井、天宗、曲池、合谷)。
操作方法:针刺术:患者取伏坐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穴位常规消毒,取0.25mm×40mm一次性无菌毫针,医者两手常规消毒,双手拇食指同持针,采用注射式快速针刺入穴,针刺由上至下进行,行快速捻转手法,首穴得气(以针感传导或扩散至下一穴为准)后,另一刺手快速针刺入穴,待两穴间针感共存时,首穴快速出针而备下一穴入针,所有穴位均不留针,针刺结束后,行脊柱调衡干预。松解法:患者取俯卧位:①肩胛间区、肩胛背区、肩胛带区行拿法、扌衮 法3~5min;②以扌衮 、按、揉等放松整个背部肌群,再用一指禅沿着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往返操作,时间约8~10min;③以扌衮 、按、揉、拿等在腰臀部操作,刺激竖脊肌、臀中肌、臀大肌所覆盖的区域,腰臀部肌肉初步放松后,弹拨刺激腰臀部,时间共8~10min;调脊法:患者取仰卧位,勾揉风池、风府、天柱、完骨4min,按天人地三部拨揉颈肩部浅、中、深层次的软组织6min;按颈椎直立位、前曲10°、前曲20°、后曲10°方向牵抖4min;小幅度扳颈椎1次,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以后休息4天,再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1.4.2 常规组 取穴与接力组同,操作方法:采用0.25mm×40mm一次性无菌毫针,作常规针刺治疗,留针20min,每5min行针1次,针后行常规推拿治疗。理筋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后方,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拿法等,在颈项部往返施术,在风池、肩井、天宗、神门、大椎等穴点揉治疗,用力由轻至重,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时间8~10min;医者右手拇指按压所伤之筋,自上而下用揉捻法,揉捻同时,将患者头向后方旋转,时间5min;医者一手拇指按住压痛点,固定颈椎微后伸,另一肘部托住其下颌,向上牵引颈椎并旋转至最大限度后做扳法,时间1min;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一手拿腕部,一手由肩部起,沿上肢外侧向下拿揉,直至手指,再由上肢内侧向上顺之,直至肩部,反复3~5次,8~1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4天行下一个疗程。注意事项同接力组。两组均治疗30次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1.5 疗效观察
1.5.1 评分方法 参照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5]制定CSR症状体征积分。
1.5.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判定: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肩肢体功能恢复,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随访12个月未复发;显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头、颈肩疼痛明显减轻,头和肢体功能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偶有复发但程度较轻;有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疼痛及肢体功能虽有改善,但均不显著,随访12个月偶有复发但程度轻;无效:症状及肢体活动均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间疗效比较 (*χ2=4.66、**χ2=4.19、***χ2=8.07,P均<0.05),说明接力组疗效优于常规组。具体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R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接力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均<0.05;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次=9.89、t20次=6.64、t30次=2.391、t12月=7.27,P均<0.05),接力组优于常规组。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R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s,分)
2.3 安全性评价
接力组7例患者诉进针时有轻微疼痛, 进针后缓解,均可继续治疗,未出现其它不良反应。
2.4 随访疗效
120例患者治疗后12个月接受随访,依据评分量表进行评价, 两组随访积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接力组在治疗后12个月仍有较好疗效。
3 讨论
研究表明[7],CSR的根源在内为肝肾不足及督脉失于通调,在外则表现为筋骨肉退化。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劳损、肝肾不足、精血空虚不能濡养筋脉,复感风寒湿邪
致营卫气血不和,筋脉闭塞不通,不通则痛,筋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麻木不仁。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长期临床实践与大量文献报道一致认为,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疗法对本病的治疗有显著优势。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其病位大多为气滞血瘀,而整个机体为气血不足,气不行血,血不养筋,肝肾亏虚[8],故治疗应标本兼顾。
本研究采用双手接力刺法,取其针感强而易于激发经气,旨在进一步推动经气的运行,使之“气至病所”,以求“气速至而效速”。本刺法的特点:进针快、针感快、出针快、不易晕针,突出即时效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9-10],针刺有调整神经系统、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修复损伤、改善皮肤生理功能等作用。脊柱调衡干预,不但可以对抗肌肉痉挛,梳正关节不稳,矫正小关节紊乱;还可以改善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促使其移位或复位,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组织水肿,达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调理脏腑气血的功能。双手接力刺法合脊柱调衡干预的特点在于从整体出发,标本兼顾,通过调理脏腑以达到调理筋骨肉三体的目的。本研究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治疗颈椎病的较佳选择之一。
[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现状及其疗效评价[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25-28.
[2] SCOTTJ,HUSKISSON EC.GraphicrepresentationofPain[J].Pain,1976,2(2):175-184.
[3]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S]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42-362.
[4] 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J].日本整形外科学会杂志,1993,67(3):552.
[5] 顾新,佟方,李京平,等.疼痛的评定[J].现代康复杂志,2000,4(1):186.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7] 廖军,陈水金,徐 腾,等.通督强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2):445-447.
[8] 王新军,耿直.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应用颈椎调整手法的利与弊[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697-699.
[9] 王洪宇,张唐法.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3):24-25.
[10] 杨军雄.牵引状态下点按为主治疗腰突症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3):33.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3-11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QZYY2013-10)
田玲玲(1978-),女,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脊椎病。
杨军雄(1975-),男,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老年病。 E-mail:yangjunxiong_320@163.com。
R274
A
1673-2197(2014)13-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