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2014-04-27杨志梅
杨志梅
(宣化县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杨志梅
(宣化县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选取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4.0%,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在临床上,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肌肤以及口咽部出现疱疹。该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多发于年龄5岁以下的儿童[1]。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口腔黏膜、臀部、手足心等位置出现疱疹或丘疹,大小如同绿豆或者小米,周围明显发红,颜色呈灰白色。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合并咳嗽、纳差、恶心、呕吐、头疼以及流涕等症状,甚至会出现一系列危重疾病,包括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以及脑脊髓炎等,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2],因此临床研究需要加强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诊疗力度。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为(6.4±1.3)岁;病程6~11天,平均病程为(8.3±0.9)天。所有患儿均具有流行病学的特征,存在发热症状,手足掌部存在皮疹,口腔存在疱疹。所有患儿均不存在并发症。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阿昔洛韦每次3~6mg/kg,每天4次,同时采用复合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抗感染与退热治疗,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方剂治疗,药方组成为:金银花、蚤休、黄芩各7g,野菊花、天花粉、玄参各5g,板蓝根、土茯苓、生地、丹皮各10g,黄连2g,栀子、知母各8g。用水煎取汁服用,每天1剂,剂量结合患儿体重进行加减,连续治疗4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标准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评估:①显效:患儿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手足以及口咽部疱疹消失,发热、咳嗽以及咽痛等症状消失;②有效:患儿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显著改善,手足以及口咽部疱疹减少,发热、咽痛以及咳嗽等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患儿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没有明显的改善迹象或者患儿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4.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在我国,小儿手足口病疫情从2006年开始便不断发生,其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存在明显的流行迹象。早在1957年,手足口病首次出现在新西兰,是当时一种新型的传染病,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手掌、口腔黏膜以及脚掌存在水疱,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5、A10以及A71病毒等。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染,如飞沫,另外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由消化道实现间接传染,如食物、用具以及衣服等。临床上,患儿一般在手、足以及口腔等部位存在明显的疱疹,出现发热,病情较急。疱疹大小一般如同米粒,存在疼痛感,周围存在发红组织,疱疹内部液体不多,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肺水肿、脑干脑炎、急性软瘫、心肌炎以及肺出血等,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3]。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温病”以及“时疫”范畴,疾病机制主要为温热内蕴、感时行疫,邪毒外侵入脾肺,内蕴脾肺与气血相抗,外发四肢而发病。因此临床上一般采取清热解毒以及凉血祛湿的原则进行治疗[4]。目前西医治疗方法缺乏有效的措施及疫苗,因此一般采用抗病毒治疗[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西药常规治疗,其中阿昔洛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有效对抗DNA病毒以及RNA病毒。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药方中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辛凉清透能够有效驱散风热;野菊花以及蚤休能够清热解毒;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透表的功效;黄芩能够清热燥湿以及泻火解毒;黄连则能够清热燥湿;土茯苓具有淡渗利湿的效果,有利于患儿水道保持通畅;知母能够驱散脾胃之热;生地、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的效果;丹皮能够清营泻热。上述药物合用,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利湿以及清心泻脾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还指出,金银花在抗菌上具有一定作用,且抗菌谱较为广泛,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经过治疗,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4.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实验组的治疗方法相比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更具优越性。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患儿的机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永.小儿手足口病100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3(2):133-134.
[2] 李汉荣,何广吉,张汉辉,等. 利巴韦林片与芩霍双清饮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2(25):102-103.
[3] 黄振读,何志远,神周.中西结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120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4(4):111-112.
[4] 尤德明,张国梁,张颖,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肺脾湿热证40例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5(4):98-99.
[5] 方座华.小儿手足口病160例诊治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1,6(26):234-235.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3-31
杨志梅(1973-),女,河北省宣化县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临床。
R272.5
A
1673-2197(2014)13-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