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成效与不足
2014-04-27赵德斌
赵德斌,许 愉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 蒙自 661199)
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国家自2011年起就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2012年6月卫生部又下发了《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我院根据该活动方案,总结了2011年整治情况,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管理。现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调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抗菌药物应用数据;从药剂科每月抽取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点评报告中调取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此数据为每月抽样结果)等。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统计我院抗菌药物的门、急诊使用率、住院使用率、使用强度(AUD)和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金额占比)等,分析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选择合理率、用药时机合格率、用药疗程合格率、联合用药合格率等。AUD=[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出院患者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0[1]。
2 结果
2.1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自2012年7月第2年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继续加大整治力度,至2013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较2011年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2012年卫生部整治活动方案要求的标准:门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20%,急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强度≤40 DDD/100人/天。另外,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销售占比)也明显下降,且大幅低于卫生部规定的三级综合医院标准(20%)。详见表1。
表1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表2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
2.2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
经过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大幅降低,至2012年6月,月平均使用率达25.5%,已完全达到卫生部整治活动方案规定的标准(30%),且各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指标也逐月改善。详见表2。
3 讨论
3.1 经验交流
自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院以三级医院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管理、调整管理措施,经过1年的努力,医院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总结活动成功的管理经验,主要有: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是活动得以高质量开展的基础;分解指标、细化目标,可以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具体分解到每个科室,使其目标更加明确;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监测、评价制度》,使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医务、药学、感控、检验)等各司其职,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制订《抗菌药物监控管理制度》,从行政的角度对达不到目标的科室及未履行职能的部门进行管理;加强处方和病历的专项点评、多学科联合会诊,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从技术角度进行管理。
3.2 不足之处
3.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从表1可见,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逐月改善,且各指标一直控制在要求的标准以下,说明2012年的专项整治活动比较成功。但从医院门急诊处方点评、住院病历点评的情况来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指征用药或品种选用不合理:如诊断“头痛查因”使用头孢曲松,诊断“消化系统溃疡”选用头孢匹胺,诊断“荨麻疹”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诊断“胃溃疡”选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等。
用药起点较高:如诊断为咽炎、皮肤软组织挫伤等,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用法用量不合理:在门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注射剂的用法基本上是1次/日,没有区分时间依赖型或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这有患者依从性原因,也存在医师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成人的使用剂量普遍偏大,如头孢呋辛注射剂说明书标示每次1.5 g,而大多数医师却使用每次3~4 g;儿童使用剂量偏小,如按照头孢丙烯颗粒说明书,20 kg重的患儿应每次使用0.15 g,而医师却只用0.075 g,既达不到治疗效果,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
联合用药不合理或重复用药:主要表现在门诊处方中,医师每日使用1次抗菌药物注射剂,而联合使用另一类口服抗菌药物,准确地说,属于抗菌药物序贯疗法不当。如注射头孢呋辛,而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未选用头孢呋辛酯片;注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而口服头孢丙烯,未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等。
调查分析显示,以上不合理处方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院为本地区的一家三级综合医院,很多患者在来院就诊前已在当地诊所诊治过,其抗菌药物使用更为混乱,致使大多数患者已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因此医生必须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级别;另外,也存在部分医师抗感染治疗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有部分医师片面依赖高价药或进口药的问题。
3.2.2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从表2可见,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已达到卫生部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的标准,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但从一些合理使用指标来看,还有明显的改进空间:还存在无指征预防性用药现象,如患者可明确排除《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规定的高危因素;选药不合理,未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推荐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表选药,如头孢呋辛使用频度最高,反映出部分医师对进口产品有依赖心理[2];用药时机尚有不规范之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要求预防性用药应在手术开始前0.5~2 h进行(手术室注射),但仍有部分医师在手术前2 h以上或0.5 h以内给药,也有部分手术时间超过3 h而未追加用药的情况;使用疗程较长,对于除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气手术等以外的Ⅰ类切口手术,部分医师存在“不用药不放心”的心理。
3.3 工作的薄弱环节
全院病原微生物送检率虽有明显提高,但还没有达到卫生部的要求,这可能与微生物送检阳性率较低有关。患者有感染症状,但多次送检无阳性结果,且增加了患者经济压力,严重影响了医师送检的积极性。这需要细菌室加强对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微生物送检相关知识的培训,以规范微生物取样和送检操作,提高检出率,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3]。另外,医院对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缺乏监管,目前部分科室还存在频繁换药、联合用药强度过大、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给药间隔时间过长、肝肾患者用药不合理的现象。
因此,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针对不足之处,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用药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赵 杰.2009-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9):783 -786.
[2]苏颖杰,崔 敏,刘晓琰,等.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监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3):159 - 162.
[3]李连新,付燕霞.医院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药业,2012,2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