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2014-04-26刘跃娜
刘跃娜
【摘要】 目的 观察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8月收治的45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对照患者体检日清晨, 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3~5d、6~8d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100蛋白。结果 随着治疗的推进, 观察组患者S-100蛋白含量下降, 但与对照组比较, 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且观察组患者病情越重, 其S-100蛋白含量越高。结论 S-100蛋白含量水平与ACI病情有密切关系, 可以作为诊断ACI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S-100蛋白;急性脑梗死
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后, 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生化指标改变, 如能行早期诊断, 指导治疗, 可有效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S-100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中, 当脑组织发生时, 其含量发生相应变化。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过对45例ACI患者S-100蛋白指标进行观察, 探讨其变化情况对ACI的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8月收治的45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中男性29例, 女性16例;患者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63.1±4.8)岁;患者病程6 h~2.5 d, 平均病程(19.1±5.7)h;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根据AC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 可分为轻度组16例, 中度组20例, 重度组9例, 本组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本院检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性别、年龄等方面与ACI患者对比, 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患者体检日清晨取3 ml静脉血, 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3~5 d、6~8 d取3 ml静脉血。弃去溶血标本, 分离血清, -20℃内保存,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100蛋白。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 计量均数±标准差采用( x-±s)表示, 独立样本、两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观察发现随着治疗的推进, 观察组患者S-100蛋白清含量下降, 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下表。且观察组患者病情越重, 其S-100蛋白含量越高。
根据AC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 对入院时观察组各级别患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详见下表。
3 讨论
S-100蛋白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中, 其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胶质细胞和雪旺氏细胞中, 也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研究指出, 当患者突发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 其S-100蛋白可达到峰值, 在9d后恢复正常, 其峰值时S-100蛋白水平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本院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5 d及6~8 d对患者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动态测定, 同时与正常健康患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比对发现, ACI患者在治疗期间S-100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在入院初期上述两项指标水平达到最高值, 随着治疗的推进, 其S-100蛋白含量不断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情越重, 其S-100蛋白含量越高。由此可推断, S-100蛋白含量水平与ACI病情有密切关系, 表明其参与了ACI发病过程, 并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作为诊断ACI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吴海雄,黄建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的作用.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8(9):243-244.
[2] 李江华,王丽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杂志, 2010,1(8):59-60.
[3] 王长友,李志刚,李金甲.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天津医学, 2009,37(9):772-773.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8月收治的45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对照患者体检日清晨, 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3~5d、6~8d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100蛋白。结果 随着治疗的推进, 观察组患者S-100蛋白含量下降, 但与对照组比较, 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且观察组患者病情越重, 其S-100蛋白含量越高。结论 S-100蛋白含量水平与ACI病情有密切关系, 可以作为诊断ACI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S-100蛋白;急性脑梗死
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后, 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生化指标改变, 如能行早期诊断, 指导治疗, 可有效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S-100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中, 当脑组织发生时, 其含量发生相应变化。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过对45例ACI患者S-100蛋白指标进行观察, 探讨其变化情况对ACI的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8月收治的45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中男性29例, 女性16例;患者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63.1±4.8)岁;患者病程6 h~2.5 d, 平均病程(19.1±5.7)h;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根据AC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 可分为轻度组16例, 中度组20例, 重度组9例, 本组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本院检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性别、年龄等方面与ACI患者对比, 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患者体检日清晨取3 ml静脉血, 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3~5 d、6~8 d取3 ml静脉血。弃去溶血标本, 分离血清, -20℃内保存,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100蛋白。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 计量均数±标准差采用( x-±s)表示, 独立样本、两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观察发现随着治疗的推进, 观察组患者S-100蛋白清含量下降, 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下表。且观察组患者病情越重, 其S-100蛋白含量越高。
根据AC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 对入院时观察组各级别患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详见下表。
3 讨论
S-100蛋白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中, 其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胶质细胞和雪旺氏细胞中, 也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研究指出, 当患者突发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 其S-100蛋白可达到峰值, 在9d后恢复正常, 其峰值时S-100蛋白水平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本院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5 d及6~8 d对患者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动态测定, 同时与正常健康患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比对发现, ACI患者在治疗期间S-100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在入院初期上述两项指标水平达到最高值, 随着治疗的推进, 其S-100蛋白含量不断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情越重, 其S-100蛋白含量越高。由此可推断, S-100蛋白含量水平与ACI病情有密切关系, 表明其参与了ACI发病过程, 并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作为诊断ACI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吴海雄,黄建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的作用.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8(9):243-244.
[2] 李江华,王丽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杂志, 2010,1(8):59-60.
[3] 王长友,李志刚,李金甲.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天津医学, 2009,37(9):772-773.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8月收治的45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对照患者体检日清晨, 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3~5d、6~8d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100蛋白。结果 随着治疗的推进, 观察组患者S-100蛋白含量下降, 但与对照组比较, 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且观察组患者病情越重, 其S-100蛋白含量越高。结论 S-100蛋白含量水平与ACI病情有密切关系, 可以作为诊断ACI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S-100蛋白;急性脑梗死
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后, 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生化指标改变, 如能行早期诊断, 指导治疗, 可有效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S-100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中, 当脑组织发生时, 其含量发生相应变化。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过对45例ACI患者S-100蛋白指标进行观察, 探讨其变化情况对ACI的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8月收治的45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中男性29例, 女性16例;患者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63.1±4.8)岁;患者病程6 h~2.5 d, 平均病程(19.1±5.7)h;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根据AC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 可分为轻度组16例, 中度组20例, 重度组9例, 本组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本院检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性别、年龄等方面与ACI患者对比, 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患者体检日清晨取3 ml静脉血, 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3~5 d、6~8 d取3 ml静脉血。弃去溶血标本, 分离血清, -20℃内保存,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100蛋白。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 计量均数±标准差采用( x-±s)表示, 独立样本、两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观察发现随着治疗的推进, 观察组患者S-100蛋白清含量下降, 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下表。且观察组患者病情越重, 其S-100蛋白含量越高。
根据AC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 对入院时观察组各级别患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详见下表。
3 讨论
S-100蛋白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中, 其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胶质细胞和雪旺氏细胞中, 也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研究指出, 当患者突发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 其S-100蛋白可达到峰值, 在9d后恢复正常, 其峰值时S-100蛋白水平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本院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5 d及6~8 d对患者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动态测定, 同时与正常健康患者S-100蛋白含量进行比对发现, ACI患者在治疗期间S-100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在入院初期上述两项指标水平达到最高值, 随着治疗的推进, 其S-100蛋白含量不断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情越重, 其S-100蛋白含量越高。由此可推断, S-100蛋白含量水平与ACI病情有密切关系, 表明其参与了ACI发病过程, 并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作为诊断ACI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吴海雄,黄建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的作用.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8(9):243-244.
[2] 李江华,王丽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杂志, 2010,1(8):59-60.
[3] 王长友,李志刚,李金甲.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天津医学, 2009,37(9):772-7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