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研究

2014-04-26姜勇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主体技能

姜勇

运动技能的评价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三方面评价内容的载体。本文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三方面着手,对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效果进行探讨。

高中运动技能学习评价2012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研究的热情同时被唤起,其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小学体育课学习评价包含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其中,关于运动技能的评价是其他三方面评价的载体,是体育课学习评价的基础内容之一。本文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三方面着手,对高中体育课运动技能学习评价进行研究。

一、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目的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评价主体通过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期望对运动技能学习活动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出发点,掌舵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研究及评价活动的方向。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增进教育的社会价值或个体价值。根据该理论,结合高中体育课程评价要求,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有四点:

(一)了解高中体育课程评价水平目标设置

评价水平目标即为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情况和表现所达到的学习目标程度,主要包含两级目标:水平五和水平六。水平五指的是高中三个学段中普遍要求达到的目标水平,既是基础水平目标,也是最低的标准要求;而水平六指的是在完成水平五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为促进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更多、更好地获取技能而设立的一个高级别的发展目标。

(二)了解水平目标指向的内容,并给予相应的评价方案实施

每个水平分目标下,有多条指向的内容供教师们进行实践的参考。如:“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分目标下,“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是其指向内容,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时,应该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并建立与指向内容相适应的可在实践中应用的评价方案。

(三)及时发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改进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解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判断学生在态度、体能、技能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不足,并进行分析,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真正成为实现运动技能学习目标的“催化剂”。

(四)努力为学生搭建能力和个性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渴望展示自己运动技能学习方面长处,获得大家的认可。通过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正向体验,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失败的体验中,发现不足,激发学习潜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发展。

二、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方法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作用和实践的不同,分为三类: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高中学段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三种评价方法的适时应用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一)诊断性评价的应用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活动之前,对学生的运动知识、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准备性评价。如学习篮球变向运球前的学生是否具有熟练的原地运球技术?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诊断性评价既可以对个别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果不良原因进行了解,也可以为个别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水平的有效提高制订学习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自尊心的体现较为敏感,教师们在进行诊断性评价时,切忌给学生“贴标签”,主观地将“差生”的成绩要求降低,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促进学生们能够进行目标一致又有针对性的运动技能学习。

(二)过程性评价的应用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的动态发展,及时对运动技能学习活动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学习效果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程度,进而反馈、调整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过程性评价一般不参与对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评定,也不作为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组成成绩。其切忌仅局限于判断优劣和选拔少数优秀学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们的运动技能学习的潜质,对教师和学生给予信息反馈,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性评价一般不参与对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评定,也不作为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组成成绩。

(三)终结性评价的应用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相对完整的学习阶段(单元、学期)结束后,对整个运动技能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的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注重教学的结果,是针对最终的学习成果做出成绩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终结性评价,不仅在运动技能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针对某一单项技能学习结束时也会安排相应的终结性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如在高中篮球选项课的学习中,原地肩上投篮或传接球上篮的学习结束后,都可以安排一个小单元模式的终结性评价。值得注意的是,终结性评价体现的是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程度的较为稳定的成绩,切忌不可以某次偶然性的评价结果或以某一单一的描述性术语就对学生的整体表现成绩给予武断评判。

三、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主体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判断过程,其评价主体的选择是高中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效果的优劣。在高中体育课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中,要善于运用以学生、教师及家长为主体的评价方式。

(一)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运动技能学习中学生主体评价就是要改变了以往忽视学生的作用、过分强调教师评价权利的错误做法,转而确立和强调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评价的积极作用。学生评价也称学生主体的评价,包含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是由学生对自己或同学的运动技能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其自我或他人的学习评价能力是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学生评价是在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参与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运动知识与技能,并对自身有了主动的认识,将评价转化为提高学习的效果的动力。

(二)积极发挥教师主体的评价主导作用

教师主体的评价是指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步幅度和目标达成度,结合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成绩进行的综合评定。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更为全面,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具指导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主体评价要结合学生评价,不能以“一言堂”的权威态度进行评价,要尽可能获取详细而全面的评价信息,摒弃因个人成见或以往评价结果造成的片面影响,以事实为评价依据,客观、合理和公正评价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

(三)善于运用其他主体评价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不仅有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有选择地让“校外”人士参与,如家长、社区等。其他的评价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校外”作用,以新的视角或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进行评价,帮助学校对学生多方位的评价检测,增加了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锻炼习惯,激发了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敏感的成长期。身心的健康发育和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使他们初具一定的运动能力,且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他们却欠缺对自身运动能力的了解与掌控。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在合理、科学的学习评价的引导下,才能为学生们的运动技能学习扫除障碍,助于获得良好的体育课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基金项目: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项项目(编号:ZJ20130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主体技能
高级技能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