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04-26程新斌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程新斌

大学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对象。文章剖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从大学生群体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及社会观念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强调从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建设以及互联网的引导和使用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指导现实挑战对策建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主题不断得到深化。因此,高校大学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对象,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推手,将大学生培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被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做出的明确回答和完整论述,在引领社会思潮和大众思想的过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和关键位置。

这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做出有力指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正确认识社会意识潮流中的主流与支流。第二,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三,在价值取向上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奠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第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大学生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大学生明确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根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大学生强调了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群体组成、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社会思想观念都出现了新的情况,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现实挑战。

首先,是“90后”成为大学生年龄结构的主体,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学生呈现思想观念多元化、信息获取主动化、个体意识独立化等新特点。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大学生思维动向更加开阔,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广泛接受国外文化,善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固定套路或安于接受他人观点。同时,他们生活环境相对优越,视野开阔,缺乏生活体验,思维观念的狭隘性会使他们表现出组织纪律性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等弱点。

其次,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制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瓶颈日益显现,课堂教育先入为主、以我为主、单向教育的特点,使得学生一听就产生反感的情绪,拒绝接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后遗症究其根本,主要还是教育方式既脱离社会实际,又脱离广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活动走过场,使教育活动本身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实效性减弱。

再次,是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如今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期,社会思潮多元化越来明显,与经济发展和物质富裕同时并存的是精神世界的多元化。西方反华势力仍然不容忽视,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有的大学生通过网络“翻墙”获取的信息后,存在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道路还通不通、共产党的领导还行不行等精神困惑,这是其一。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市场机制的弊端所暴露出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功利至上问题盛行,其三,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道德缺失、信仰危机、诚信等共性问题同时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功能,广泛采用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思想政治课应紧随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尤其是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接受理论、教学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规律性问题,利用课堂讨论、团队实践活动、读书活动等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头脑,同时为大学生认同,内化为思想动力。

第二,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是校园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且和谐融入到校园生活中的各方面,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利用一些潜移默化的手段,如鼓励新生独立入学报到,引导学生加强独立思考,倡导创新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大学生成为宣传先进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创造时代文化的主力军。

第三,加强互联网使用的引导和教育。如今,大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的时间已经大大超过课堂时间,新媒体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仅仅依靠建设主题鲜明的教育网站显然微不足道,应积极用新媒体拓展师生信息交流渠道,利用互联网开展具有参与性的网络活动,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帮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