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areer EDGE模型的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探析

2014-04-26房晨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能力

房晨

(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基于Career EDGE模型的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探析

房晨

(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然而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问题就是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院校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CareerEDGE模型对工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剖析就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对策。

工科大学生 就业能力 Career EDGE 模型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迈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然而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问题就是毕业生数量的与日俱增以及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关系着学生个体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否,更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有序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来袭,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已经上升到高级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高级人才的主力军,其就业能力成为了世界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到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国际地位。早在20世纪90年代,欧盟就曾提出就业能力这一标志着人才标准划时代转换的概念,其主要内涵是“要想被人雇佣,就得创造被雇佣的条件。”这无疑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转向高就业能力人才的培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就业情况统计显示,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但是从企业对于人才需求及适应状态来看,工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在高等教育发展至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凸显,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在学术界日益增多。但是由于不同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理解不尽相同,使得学术界尚未对就业能力的内涵有着完全统一的定义。

就业力(Employ ability)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再次明确就业力概念。就业力(Employ ability),即“可雇用性”,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百度)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源起于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谭诤认为在我国现实的社会环境和大学生就业体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和能力的人力资本;嵌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资本;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实现和继续发展的动态性特征。

结合工科院校的本质和培养目标,可以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归纳为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现就业和维持就业的知识储备,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二、Career EDGE就业能力模型

西方学术界较我国而言,对就业能力的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相对较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对于就业能力的组成要素已经有了比较明确清晰的认知,构建了多种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个性为中心的心理—社会性建构模型、奈特和约克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USEM就业能力模型(见图一)、以及得到西方学术界普遍认可的Career EDGE模型(见图二)。

图一:USEM就业能力模型

图二:Career EDGE就业能力模型

如图二所示的Career EDGE模型其核心在于最基本的五种能力:职业发展,工作、生活经验,专业知识技能,一般技能,情商。这五要素的相互融合,在不断凝练、认知和判定,反思和评价中形成了就业能力的三个本质要素即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以此模型为基础,根据工科大学生的个人特质和职业需求,对其就业能力进行剖析。

1.专业知识技能。相对于文科而言,工科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是实践技能的坚实基础,而实践技能的具备和完善又能够促进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

2.一般技能。也可理解为综合技能,指的不是某一专业的特定技能,而是包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力、应变能力等。在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些综合技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推动自身进步的一种动力。

3.情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曾经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只有20%取决于智商的高低,而80%取决于其他因素(EQ占很大比重)。被誉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包括自知、自控、自励、通情达理、和谐相处五个方面。识别和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感,运用“共情技术”恰当地维护心理适应和心理平衡,形成以自我激励为核心和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以理性调节为导向的坚强意志,妥善处理自身情绪情感、与人交往和个人发展等方面问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2]。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职业对于人际互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情商的高低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更为重要。

4.工作、生活经验。应届毕业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遭遇闭门羹,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工作经验,雇主偏爱于有经验的员工以更早的适应工作需要。工科学生要想在求职过程中受到雇主的青睐,就应该在校期间利用假期增加自己社会实践的经历,从而降低自己缺乏工作经验的弊端,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了高校公共课的行列,该课程不仅强调了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帮助他们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注重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在Career EDGE模型中,以上五个核心部分只是最基本的就业技能,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和他人评价,帮助自身认识到已经具备的就业能力和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模型中横向的五种综合能力的具备和纵向的反思评价相结合,由此形成了自我效能感、自信和自尊,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不仅要注重培养专业优势同时也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一)当前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提出的“最难就业季”几乎近几年一直是热门话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通俗点来说就是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员工。工科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就业能力现状有着其他大学生具有的共性,同时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一面。工科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求职或者就业方面可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也存在其局限性[3]。对照Career EDGE模型对当前工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深度剖析,即可发现其产生结构性矛盾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专业知识储备欠缺;一般技能能力缺失;智商高于情商,人文素质匮乏;缺乏生活工作经验;职业素养的欠缺。

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不足,其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大环境、高等院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态势由粗放转为集约、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经济增长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然而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岗位的大幅度增加,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另外,政府指令性、行政性的资源配置模式使大部分高校都朝综合研究型大学发展,重科研、轻教学,不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各大学的多元发展,培养多样性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需求[4]。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对于作为培养大学生主体的高等院校而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与偏离了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上的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所欠缺尤其是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知识面不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很重要的原因取决于个人。首先,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模式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之后,进入大学开始放松懈怠自己,学习不够努力。尤其是男生居多的工科专业,很多男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影响了自己的就业前途。其次,受应试教育影响下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深度分析问题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再者,现代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娇生惯养,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很薄弱,对于就业陷入一种“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茫然状态。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职业方向不明确。此外,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如责任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交往之类是他们最缺乏的职业能力。

(二)提升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以及根据对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CareerEDGE模型的定性分析,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包括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三类主体的广泛参与并形成的合力。

1.政府:政策合理化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倡导政府要确立为民众服务的“顾客至上”的意识,在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稳定的前提下,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观调控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政策指引、宏观调控的作用。

政府应在大学生就业政策中发挥着“无形手”的作用,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规范完善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政府应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高校朝着多元化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发展,避免重科研、轻教学,不重视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错误路径,培养多样性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高校:培养完善化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体,应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制定结合实际的专业培养方案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于工科大学生人才的能力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其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工科人才,自2010年开始教育部实行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特点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强化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的时间累计一年[5]。此外,高校更应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将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有机结合,强化工科学生的“软实力”,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使他们在校期间提前体验社会生活,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能力综合化

社会、政府和高校的努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外在条件,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才是提升其就业能力的关键要素。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自我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对自己的成长道路和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自信心。在知识教学、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和认知强化的同时,大学生更应注重内在自我就业理念的塑造。文丰安认为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应该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清楚人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要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综合能力。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求职技巧[6]。

结语: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的今天,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就业问题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具有特殊性的工科大学生,更是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应对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 2002(03).

[2].http://baike.baidu.com/view/305.htm?fr=aladdin.

[3].胡家保.如何增强工科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科协论坛,2009(12).

[4]吴御生,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教育与教学研究[J]. 2013年(03).

[5]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08).

[6]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7).

G645.5

A

1009-8534(2014)05-0095-03

2014-07-09

房晨(1986—)女,江苏省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科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