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厂用煤元素组成与发热量的数值关系研究

2014-04-26

山东电力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发热量煤质煤样

李 莉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目前,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体,是主要的动力燃料。火力发电厂中煤的费用约占发电成本的80%,煤的元素组成影响燃烧特性。碳、氢、氮、硫、氧的值是了解和研究煤质的重要指标,是锅炉设计和热力计算的重要参数。 因此,煤质检测是保证燃煤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中,元素分析是了解和研究煤质的基础,发热量是衡量发电成本和效益的核心,两者均关系到电厂存煤、输煤、制粉、锅炉运行、除尘、除灰和脱硫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测定煤的发热量主要采用恒温式微机热量计,这种方法测定手续比较麻烦,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较多,在计算结果时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校正,且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试验人员与仪器设备的安全[2]。随着对于煤质分析的日益重视和煤检工作的日益繁重,在不进行发热量直接测试的情况下,如能根据已知化验结果进行换算,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数据的核准[3]。在2009—2012年期间对山东省内众多燃煤电厂选取了1 898个煤质样本进行了元素分析,希望通过分析研究能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煤质发热量估算方法。

1 确定煤质分析样本

对山东省内众多燃煤电厂选取了1898份煤质样本进行了元素分析并收集汇总发热量等数据。这些样本主要是山东省内燃煤电厂的入厂煤和入炉煤,分为季度样、半年样和年度样。另外,还有为指导锅炉运行、分析事故原因、进行法律仲裁而检测的样品等。在这里主要分析碳、氢、氮、硫、氧的检测结果,同时也对发热量进行了测定并汇总了检测结果。数据概况,见表1。

2 研究仪器及设备

煤质检测实验室配备电子天平、鼓风干燥箱、高温炉、元素分析仪、定硫仪、测热仪等必要的检测用仪器设备。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和校准,使之保持良好状态。

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依据研究样本,排除极端值影响,取工业分析(水、灰)和元素分析的各指标空干基中值结果,绘制典型样本水分、灰分、碳、氢、氮、硫、氧质量分数的条形图,见图1。

表1 数据概况(数据个数N=1 898个)

图1 典型煤样各组分质量分数

由图1可知,碳是煤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3.1 碳的分析

3.1.1 碳的描述统计

碳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在空气充足时,1 g碳完全燃烧释放34 040 J的热量。一般认为,煤是由带侧链的芳环和杂环的核构成的。碳是这些环的骨架[1]。矿物质(例如碳酸盐)中含有的碳,不参与燃烧。

随着煤变质程度加深,碳含量升高。研究样本的干基碳直方图及正态曲线,见图2。

图2 干基碳分布直方图及正态曲线

图2显示,干基碳呈正态分布,这为统计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很明显,样本干基碳数值集中在50.00%~70.00%。

根据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的分类方法 (56.75±8.15%),可以分为低含碳量(0.00%~48.60%)、中含碳量(48.60%~64.90%)和高含碳量(64.90%~100%),绘制直方图可以看出不同碳含量煤样所占比例,见图3。可以发现1 891个样品,中等含碳量的煤样约占70%,高含碳量、低含碳量煤样所占比例在15%左右。

图3 不同干基碳含量煤样占总样品数量的百分比

本研究中使用较先进的红外—热导联合法测定煤中碳、氢、氮含量。煤样在氧气流中充分燃烧,碳全部转化为CO2,与煤中其它元素形成的产物(如煤中硫经燃烧生产的SOx,卤素形成的卤素单质、卤化氢等)混合在一起,经燃烧炉中的炉试剂(主要为CaO)净化后,被收集在混气罐当中,充分混匀后,混气罐将气体送入CO2红外检测池中测定[4]。

红外检测器随环境和时间会出现漂移。为了准确测定碳含量,除了足够的稳定时间以外,在待测样品中间以适度间隔测定标准样品也是十分必要的。

3.1.2 碳与发热量的相关分析计算

碳是主要热源,两者有密切关系。绘制干基碳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散点图,见图4。

图4 干基碳与干基高位发热量散点图

可见,两者有呈线性正相关的趋势。

试对碳与发热量这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干基碳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有效数据对为217个,双侧检验结果证明显著性参数p<0.0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干基碳与干基高位发热量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5。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干基碳越大,干基高位发热量越高。

3.2 氢的分析

3.2.1 氢的描述统计

氢也是发热量的来源之一,随煤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氢在煤中以化合态和游离态两种方式存在。化合态的氢一般是指矿物质结晶水中的氢,不能燃烧;游离态的氢在燃烧时释放出很高的热量,1 g游离氢可释放143 010 J的热量,几乎是等质量碳的4倍[5]。氢和碳是挥发分的主要成分。

通过直方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研究样本氢分布状况,参见图5。干基氢成正态分布,数据集中在2.50%~4.00%。

图5 干基氢分布直方图及正态曲线

测定氢时,煤样在氧气流中充分燃烧,氢全部转化为H2O,连同煤样原有水分,经燃烧炉中的炉试剂净化,被收集在混气罐当中,充分混匀后,混气罐将气体送入H2O红外池中测定[4]。从仪器给出的结果中扣除煤样原有的水分中的氢,才是煤中的氢含量。

3.2.2 氢与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既然氢也是主要热源,试对氢与发热量这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3。

表3 干基氢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表3显示,有效数据对为217个,双侧显著性检验结果证明,两者呈显著(p<0.01)正相关,干基氢与干基高位发热量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5。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干基氢越大,干基高位发热量越高。

3.3 氮的分析

3.3.1 氮的描述统计

由图1可知,氮含量通常很低。在煤燃烧时,氮多呈游离态随烟气逸出。如燃烧温度达到1 600℃以上,氮与氧化合生成氮氧化物的比率增大,对环境造成污染[5]。

绘制样本直方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样本中氮元素的分布情况,见图6。数据接近正态分布,集中在0.60%~1.20%之间。

图6 干基氮分布直方图及正态曲线

3.3.2 氮与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挥发分与燃烧关系密切。对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干基高位发热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干基氮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由表4可知,有效数据对为217个,双侧显著性检验结果证明,两者呈显著(p<0.01)正相关,干基氮与干基高位发热量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5。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干基氮越大,干基高位发热量越高。

3.4 硫的分析

3.4.1 硫的描述统计

煤中硫可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硫燃烧后生成SO2和少量SO3。含有SO2和SO3及水蒸汽的烟气进入锅炉底部时会形成硫酸,凝结在低温受热面上,腐蚀设备[5]。排出烟气中的SO2会造成大气污染。黄铁矿中的硫是造成灰熔融温度降低的原因之一,促使锅炉发生结渣。在锅炉设计、环保设施调试中,均需硫含量的数据[6]。

本研究的1 898个样本硫含量的分布,见图7。可见,硫的分布接近正态。将样本按硫质量分数0.00%~1.50%、1.51%~3.00%、3.01%~8.00%划分,从条形图可以明显看出低含硫量、中含硫量和高含硫量三种样本的比例,见图8。

图7 干基硫分布直方图及正态曲线

图8 不同干基硫含量煤样占总样品数量的百分比

由图8可知,低含硫量的样本约占55%,中含硫量样本约占40%,高含硫量的样本所占比例不超过5%。

3.4.2 硫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硫燃烧,也能释放一定热量。对干基硫和干基高位发热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干基硫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表5结果显示,有效数据对为214个,双侧显著性检验结果证明(p>0.05),两者相关不显著。由此,可初步判断:干基硫与干基高温发热量数值变动方向没有明显规律性。

3.5 氧的分析

3.5.1 氧的描述统计

氧质量分数通常由100%减去水分、灰分、碳、氢、氮的质量分数计算获得。在煤中,氧多呈化合态存在,本身不燃烧 。在加热时,氧促进有机组分分解。干基氧的分布见图9。3.5.2氧与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图9 干基氧分布直方图及正态曲线

氧对干基氧和干基高位发热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干基氧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表6结果显示,有效数据对为216个,双侧显著性检验结果证明(p>0.05),两者相关不显著。由此可知:干基氧与干基高位发热量变动的方向,没有明显规律性。

4 各元素与发热量数值关系

通过计算分析和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各元素分布均接近正态分布,且碳、氢、氮与发热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它们对发热量的预测效应的大小和方向[8]。排除水分影响,将标准差大于3的观测量判为离群值,将干基碳(Cd)、干基氢(Hd)、干基氮(Nd)的质量分数对干基高位发热量(Qgr,d)进行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见表 7。

由表7可知,经过逐步回归形成模型3,常量不显著(β=-0.159,t=-0.546,p>0.1),自变量干基碳、干基氢、干基氮均进入模型3方程(R2=96.9%,F=2 212.809,p<0.001),且均显著正向预测干基高位发热量,按效果量ΔR大小(效果量显示自变量对于拟合模型的预测效应或贡献大小[9]),依次为干基碳(β=0.335,t=50.665,p<0.001,ΔR2=94.9%)、 干基氢(β=0.742,t=8.659,p<0.001,ΔR2=1.8%)、干基氮(β=1.368,t=3.674,p<0.001,ΔR2=0.2%)。 即得出碳、氢、氮、硫、氧等元素的指标与发热量的数值计算公式

式中:Qgr,d为高位发热量,J/g;ω(Cd)为干基碳质量分数,%;ω(Hd)为干基氢的质量分数,%;ω(Nd)为干基氮的质量分数,%。

表7 各干基元素对干基高位发热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216)

5 结语

通过对2009—2012年期间山东省内众多燃煤电厂1 898个煤质样本进行了元素分析,统计了碳、氢、氮、硫、氧等元素的指标分布情况。 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理论研究,最终得出了碳、氢、氮、硫、氧等元素的指标与发热量的数值计算规律,从而发现了可以采用元素分析来估算煤质发热量这一方法。采用煤质元素分析方法来预测发热量具有简单、可行,试验条件要求相对较低的优势,可以实现与热量计测定方法的相互验证。

煤质检测是保证燃煤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分析是了解和研究煤质的基础,发热量是衡量发电成本和效益的核心,两者均关系到电厂存煤、输煤、制粉、锅炉运行、除尘、除灰和脱硫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1] 曹长武.火电厂煤质监督与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 戴昕,麻瑜.煤的发热量测定与计算[J].电力学报,2013(4):353-356.

[3] 王希东.煤的发热量测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露天采矿技术,2011(4):48-51.

[4] 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5] 王经伟.煤的元素分析种类及与煤质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50.

[6] 方文沐,杜惠敏,李天荣.燃料分析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7] 陈伟,段广林.影响发热量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及措施[J].煤质技术,2011(1):32-34.

[8] 卢纹岱,吴喜之.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9] 闫顺林,李太兴,王俊有,等.逐步回归分析在煤质元素分析通用计算模型研究中的应用[J].选煤技术,2007(3):17-19.

猜你喜欢

发热量煤质煤样
煤炭中全水分对发热量的影响分析
曹家滩煤灰分和水分对发热量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多煤层复杂煤质配煤入选方案的研究
煤炭中全水分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影响的规律分析
预氧化对煤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水分对某矿突出煤层坚固性系数影响研究
Effect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enteral nutrition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突出煤样孔径分布研究
通柘煤田—1—2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
三家企业煤质超标各被罚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