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归脾汤治疗肝郁血虚证失眠临床研究
2014-04-26周丽霞
周丽霞
(惠东县中医院,广东 惠州 516300)
加味归脾汤治疗肝郁血虚证失眠临床研究
周丽霞
(惠东县中医院,广东 惠州 516300)
目的:观察加味归脾汤治疗肝郁血虚证失眠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肝郁血虚证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加味归脾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归脾汤治疗肝郁血虚证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加味归脾汤;肝郁血虚证失眠;临床研究
失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是引起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其中以抑郁为主要表现[1]。失眠属于中医“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范畴,表现为入睡困难、彻夜不眠等[2]。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为心神失养,治疗则以疏肝、养血、安神为主。采用加味归脾汤治疗肝郁血虚证失眠,临床疗效显著,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肝郁血虚证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27~49岁,平均年龄为(39.48±4.27)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2.16±0.98)年。对照组男20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27~50岁,平均年龄为(40.22±4.83)岁;病程5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2.04±0.5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排除药物不耐受者。西医诊断标准[3]:患者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患者睡眠夜间觉醒次数达2次以上;患者睡眠多梦,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低于6h。上述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中医诊断标准[4]:患者有典型的失眠症状,入睡较难,多梦,全天睡眠低于5h;反复发作。中医辨证标准[5]:患者胸胁胀满、头痛目眩、面色无华,或表现为肢体麻木、舌淡、脉细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每天睡前30min口服,每次1mg。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3.2 观察组 采用中药加味归脾汤治疗,方剂组成:柴胡20g、白术10g、黄芪10g、酸枣仁10g、木香6g、远志6g、炙甘草6g、五味子10g、茯苓10g、龙眼肉12g、人参6g、当归10g、白芍10g,1剂/d,2次/d。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价标准[6]
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恢复正常,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有显著改善,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减轻,睡眠时间比之前增加3h以内;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未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失眠(Sleeplessness)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而造成的睡眠不足,也称为维持睡眠障碍(DlMS)[7]。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药物的滥用又会进一步伤害患者身体健康。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会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8]。患者因长期用药而对安眠药物形成依赖心理,造成其它医源性疾病。积极治疗对于改善失眠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失眠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多因抑郁、焦虑等引起。中医研究认为,失眠因心神不宁所致,与心血不足、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等关系密切。治疗失眠,应从肝、血论治。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柴胡可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黄芪补脾益气,当归具有理气的作用,茯苓、酸枣仁等可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可奏解郁养血、镇静安神之功效。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加味归脾汤治疗肝郁血虚证失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于晓晗,齐向华.运用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指导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8(1): 28-30.
[2] 张艳梅,王祥生.中医情志护理配合浴足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1): 110-112.
[3] KASHANI F, KASHANI P. The effect of massage therapy on the quality of sleep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Iran J Nurs Midwifery Res, 2014, 19(2): 113-118.
[4] 刘泉宏,郑先丽,黄莉莉,等.不同针法在失眠症中的应用概况[J].河南中医, 2014, 34(3): 519-521.
[5] SHI Y, DONG JW, ZHAO JH, et al. Herbal Insomnia Medications that Target GABAergic Systems: A Review of the Psychopharmacological Evidence[J].Curr Neuropharmacol, 2014, 12(3): 289-302.
[6] 史淑芹.中医综合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56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12): 120-121.
[7] LANZA G, CANTONE M, LANUZZA B, et al.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cortical excitability to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somnia, and sleep deprivation[J]. Sleep Med Rev, 2014, 92(14): 42-44.
[8] 赵磊磊,白波,陈京.抑郁症中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11): 63-64.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5-30
周丽霞(1971-),女,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
R256.23
A
1673-2197(2014)18-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