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腑泻热方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研究

2014-04-26吴子彬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通腑全身腹部

吴子彬

(赣县沙地中心卫生院,江西 赣县 341111)



通腑泻热方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研究

吴子彬

(赣县沙地中心卫生院,江西 赣县 341111)

目的:观察分析通腑泻热方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要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基础上配合通腑泻热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和治疗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TNF-α、IL-6、IL-8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通腑泻热方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通腑泻热方;腹部外科疾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目前我国腹部外科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情况下需采用腹部手术进行治疗。但腹部手术治疗由于需要切除或者破坏组织,从而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失血过多,引起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发生紊乱,最终导致患者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异常,易造成患者死亡,其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腹部外科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1]。选取我院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通腑泻热方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37例,患者年龄为39~84岁。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为(46.7±0.8)岁,患者病程1.2~6.5个月,平均病程为4.2个月;实验组男27例,女15例,患者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为(49.4±1.4)岁,患者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为4.2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体温大于38℃或小于36℃;患者心率大于90次/min或者小于60次/min;患者呼吸频率大于20次/min;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9个/L或小于4×109个/L。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其中两项即可确诊。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腹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后需及时护理,且需注射一定的抗生素。

1.3.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腑泻热灌肠方治疗,方剂组成:芒硝20g、龙胆草30g、忍冬藤60g、大黄30g、栀子30g、虎杖60g、地胆草60g、莱菔子20g。药材加清水煎煮制成灌汤,分别于患者术前8h、术后8h进行用药。操作方法:将肛管插入患者肛门大约20cm,每次灌入药液大约300mL,于肛门内保持45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同时内服通腑泻热方进行治疗,方剂组成:甘草3g、大黄6g、黄芩10g、川楝子15g、柴胡15g、莱菔子15g、赤芍10g、枳壳10g、虎杖30g、蒲公英30g。药材加清水煎煮制成汤剂,每天分两次服用,每次大约300mL,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2]。

1.4 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分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症状全部消失,效果显著;有效:患者症状部分消失,效果明显;无效:患者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者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n)

2.3 两组患者血浆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TNF-A、IL-6、IL-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血浆内毒素、TNF-A、IL-6、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我国腹部外科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情况下采用手术来进行彻底治疗,但由于手术治疗会对患者的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因此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其中最常见的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发热、心跳加速、呼吸相对急促等,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TNF-A、IL-6和IL-8测定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n)时间内毒素(EU/mL)TNF-A(ng/L)IL-6(ng/L)IL-8(ng/L)实验组42治疗前治疗后45.12±4.15.12±3.153.52±4.125.12±6.1724.12±5.125.12±9.1331.72±3.125.22±1.1对照组42治疗前治疗后47.16±2.115.33±2.156.55±7.122.62±3.1706.62±8.145.12±4.1313.62±2.136.82±5.1

临床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病机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手术期间患者腹部受到感染或创伤,刺激腹部组织,激活患者肠道中相关细菌或毒素并进行位置转移,这种细菌或病毒的转移过程造成患者体内免疫功能使用过度,最终导致患者体内大量的炎症介质难以控制,从而释放出来,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内毒素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触发剂,体内的转移过程对患者伤害极大,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从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出现。TNF-A、IL-6、IL-8为人体内重要的炎症介质,通过TNF-A、IL-6、IL-8相互作用,患者体内可形成较多的正反馈,导致炎症的过度反应。

中医理论认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邪毒壅盛、热结肠腑等,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疗法。通腑泄热方可保护患者消化道黏膜的正常运作,还可能预防一些内毒素的转移。赤芍、虎杖、蒲公英、黄芩、山栀子、忍冬藤、地胆草等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4]。在患者手术前期采用通腑泻热灌肠方来治疗,采用芒硝、龙胆草、忍冬藤、大黄、栀子、虎杖、地胆草等熬成灌汤肛门注入;患者治疗后期采用黄芩、川楝子、柴胡、莱菔子、赤芍、虎杖、枳壳、大黄、甘草、虎杖、蒲公英熬等制成通腑泄热口服中药,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通腑泻热方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谢晓华,赵先明,黄谊,等.中药通腑泻热方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并发脓毒症2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4(17):1739-1741.

[2] 姜玉峰,岳茂兴.解毒固本冲剂治疗腹腔感染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11(10):1657-1659.

[3] 王心,崔云峰,崔乃强.大承气颗粒与针刺足三里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影响效果的比较[J].天津中医药,2009,26(1).

[4] 卢杰夫,黎波,彭卓嵛,等.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肠内滴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麻痹的改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2):1257-1262.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5-30

吴子彬(1974-),男,江西省赣县沙地中心卫生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腹部外科。

R656.1

A

1673-2197(2014)18-0102-02

猜你喜欢

通腑全身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
通腑法治疗癌症术后承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