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擦剂退热作用研究
2014-04-26闫继东
徐 宏,刘 威,闫继东
(1. 吉林省中医中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小儿退热擦剂退热作用研究
徐 宏1,刘 威1,闫继东2
(1. 吉林省中医中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目的:观察小儿退热擦剂的清热、发汗作用。方法:采用菌苗及酵母致动物发热模型和足跖汗点法观察受试药的清热作用。结果:小儿退热擦剂对伤寒副伤寒三联菌及酵母所致动物发热均有明显退热作用,据小鼠汗腺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空泡汗腺数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结论:小儿退热擦剂具有显著的退热及发汗作用。
小儿退热擦剂;解热;实验研究
小儿退热擦剂是由柴胡、黄芩、葛根、荆芥等组成的临床经验方,具有疏风散热、发表解肌的功能,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本实验采用经典实验药理模型,对小儿退热擦剂发热、发汗作用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
小儿退热擦剂由我院植化室提供,规格:4.666 7g(生药)/mL,1.015 2g膏/mL,褐色膏剂,外用。退热凝胶(批号:20130105,武汉正午阳光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儿童及成年患者的发烧症状,每日3~4次,涂抹额头、太阳穴、大椎穴等处,规格50mL。
1.2 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120~140g,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吉)2003-0007、SCXK-(吉)2008-0005;昆明种小鼠,体重14~16g, 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高,许可证号:SCXK(吉)-2006-0001;白兔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吉)2008-0005。所有动物均自由摄食饮水。
1.3 实验方法
1.3.1 酵母所致大鼠发热 取肛温正常的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给药组(8.4、4.2、2.1g/kg小儿退热擦剂)六组,每组10只,每日于大鼠的前肢腋下涂小儿退热擦剂2次(以纱布固定,给药前需剃毛,保证纱布固定)。末次给药前4h皮下注射给予20%的15mL/kg干酵母,给药前测量正常肛温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正常体温,分别于给药后1、2、3h测量大鼠体温,测量值与正常值之差为发热度。
1.3.2 伤寒副伤寒杆菌所致家兔发热 取肛温正常的大耳白家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给药组(4.4、2.2、1.1g/kg小儿退热擦剂)六组,每组8只,分别于给菌苗前1、18h于家兔的四肢腋涂下小儿退热擦剂(以纱布固定,给药前需剃毛,保证纱布固定)。末次给药前半小时耳缘静脉给予0.75mL/kg伤寒副伤寒菌苗,给药前测量正常肛温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正常体温,测量给药后1、2、3、4h动物体温,测量值与正常值之差为发热度。
1.3.3 小鼠足跖汗液分泌汗变化 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组、给药组(12、6、3g/kg小儿退热擦剂)六组,每组10只,药后1h瞬时截断齐踝关节处双后肢,随即取下双足跖部肉垫皮肤和皮下组织2~3块,按常规方法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足拓部汗腺上皮细胞变化,统计汗腺中空泡汗腺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小儿退热擦剂对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具有显著解热作用(P<0.05)。结果见表1。
表1 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影响 ±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01,**P<0.01,*P<0.05。
2.2 对伤寒副伤寒杆菌所致家兔发热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小儿退热擦剂对伤寒副伤寒杆菌所致家兔的发热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最佳。结果见表2。
表2 对伤寒副伤寒杆菌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01,**P<0.01,*P<0.05。
2.3 对小鼠足跖汗液分泌汗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小儿退热擦剂的高、中剂量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小鼠的空泡汗腺数均升高明显。结果见表3。
表3 对小鼠足跖汗液分泌的影响 ±s,个)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小儿退热擦剂对酵母及伤寒副伤寒杆菌所致发热症状均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可刺激小鼠足跖汗液的分泌,与柴胡的疏散风热、黄芩的清热燥湿及葛根的解肌退热等作用机制相符。提示小儿退热擦剂具有疏风散热、发表解肌的功效,治疗小儿发热简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7-01
徐宏(1969-),女,吉林省中医中药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
R285.5
A
1673-2197(2014)20-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