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调吴茱萸贴剂制备及其体外透皮情况研究
2014-04-26张师愚毛亚峰
都 暖,张师愚,毛亚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醋调吴茱萸贴剂制备及其体外透皮情况研究
都 暖,张师愚*,毛亚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目的:制备吴茱萸贴剂,并采用HPLC法研究加酸对吴茱萸碱体外透皮率的影响。方法:以PVP为主要基质制备吴茱萸贴剂,以SD大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利用TK-20B型透皮扩散试验仪,采用HPLC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对加酸和不加酸吴茱萸两种贴剂的吴茱萸碱透皮率进行比较。结果:制得吴茱萸贴剂,且加酸贴吴茱萸碱的累计透过率明显高于不加酸贴。结论:采用浸膏方法制备吴茱萸成贴剂是可行的,且其中加酸贴吴茱萸碱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释放性能。
吴茱萸碱;贴剂;透皮量
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干燥的近成熟果实,为常用中药材,该药物使用历史悠久,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历代本草记载吴茱萸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呕、止泻等功效[1]。近年来, 随着穴位贴敷疗法研究的开展与深入,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取得一定的进展,且对高血压、失眠、口腔溃疡、小儿消化不良等病症[2]均具有一定疗效。采用吴茱萸粉末调醋涌泉穴敷贴法治疗心因性失眠症临床效果明显[3]。王森等[4]采用醋调吴茱萸粉末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证明醋调吴茱萸粉末所含的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均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释放性能。因此,本文将吴茱萸浸膏加醋酸制作成贴剂,并采用HPLC法研究比较加酸和不加酸贴剂对吴茱萸碱体外透皮率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材料
1.1.1 仪器 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泵:LC-20AT 二元泵;检测器:SPD-20A紫外检测器;自动进样器:SIL-20A;TK-20B型透皮扩散试验仪(上海锴凯科技贸易有限公司);BT125D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RE-50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1.2 材料 吴茱萸(产地江西,天津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批号:1211055),经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与鉴定教研室马琳老师鉴定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吴茱萸碱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802-200606);聚乙烯吡咯烷酮K90(PVP,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甘油(丙三醇,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冰醋酸,乙醇,水为超纯水,乙腈、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SD大鼠,雄性,体重(200±15)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吴茱萸浸膏制备 将吴茱萸原料药采用粉碎机粉碎。 称取粉碎完全的吴茱萸粉末30g,置于500mL圆底烧瓶,加入8倍85%乙醇,于70℃水浴回流2h,减压抽滤,弃药渣,取滤液旋蒸并回收乙醇。滤液剩余100mL即转移至蒸发皿中,水浴加热取出多余乙醇液,可得浸膏,称重6.1g。1.2.2 贴剂制备
(1)加酸吴茱萸贴剂制备。 称取吴茱萸浸膏0.3g(相当于生药1.5g)置于蒸发皿中,加入3mL醋酸[4]搅拌均匀,置于水浴锅干燥,挥去酸味,得粉末0.2g。将粉末置于小烧杯中,用5mL乙醇溶解,备用。另取PVP和甘油各2.5g置于烧杯,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再将备用药液分次倒入烧杯,搅拌均匀,采用保鲜膜封口,使其充分溶胀(8h以上)。第2天将溶胀好的膏体倒于玻璃纸上(6cm×8cm),自然干燥。干燥后加盖无纺布背衬层。
(2)不加酸吴茱萸贴剂制备。 称取吴茱萸浸膏0.3g至小烧杯,不加酯酸,按上述贴剂制作方法,制备不加酸吴茱萸贴。
1.2.3 两种贴剂吴茱萸碱含量测定
(1)HPLC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1∶49);柱温:室温;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5nm;
(2)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定吴茱萸碱对照品1.58mg,用甲醇浓度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得浓度为63.2μg/mL的标准品母液,备用。
(3)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两种吴茱萸贴剂各1片,均剪取面积为1cm2的贴片,除去盖衬,选用50mL甲醇回流溶解。取甲醇回流液1.5mL,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至液相自动进样小瓶中,备用。
1.2.4 吴茱萸经皮给药贴剂体外透皮实验
(1)离体皮肤制备。 将SD大鼠处死后,立即剥离腹部皮肤,用剃毛器脱毛,并去皮下脂肪,用生理盐水洗净置冰箱于4℃保存,备用。
(2)试验条件。 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体积:6mL,扩散面积:2.54cm2),水浴温度为(37±1)℃,转速为300r/min。将预处理皮肤置于扩散室与接受室之间,在其角质层表面贴上吴茱萸药贴剂,固定,以生理盐水∶85%乙醇(7∶3)为扩散介质,接收室中加入约6mL,液面恰与皮肤内层接触。实验开始后分别于1、2、4、6、8、12、24h取样3mL,同时补加等量新鲜扩散介质。接收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续滤液于液相自动进样小瓶中,样品按“1.2.3”HPLC色谱条件测定扩散液中吴茱萸碱含量,单位面积(cm2)累积渗透量计算公式:
其中A为有效扩散面积,V为接受液总体积,Cn为第n次取样时接受液中药物质量浓度,Ci为第i次取样时接受液中药物质量浓度,Vi为取样体积。
2 实验结果
2.1 两种贴剂吴茱萸碱含量测定结果
2.1.1 专属性考察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取空白贴剂1片,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取供试对照品、供试品、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进样。结果表明阴性对照溶液对吴茱萸碱色谱峰无干扰,方法专属性良好。详见图1。
图1 吴茱萸碱对照品、浸膏、贴剂及空白贴HPLC色谱
2.1.2 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量取已配制的对照品母液1mL,用甲醇定容至50mL容量瓶中,取1.5mL,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至液相自动进样小瓶,设定进样体积为10μL、12μL、14μL、16μL、18μL、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以对照品溶液浓度(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134 070.86X-30 957.86,r=0.999 5。结果表明,吴茱萸碱进样量在1.264~2.52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1.3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已配制的吴茱萸碱对照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显示:RSD为0.30%(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4 稳定性实验 取加酸吴茱萸贴1片,按照“1.2.3”项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溶液1份,分别在0、2、4、8、12、24h进样测定吴茱萸碱峰面积,其测定结果:RSD为1.95%,表明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2.1.5 重复性实验 按照“1.2.3”项方法平行溶解6份贴剂膏体,分别测吴茱萸碱的含量,结果显示:RSD值为1.12%,表明其中吴茱萸碱含量均匀,重复性良好。
2.1.6 加样回收试验 量取吴茱萸碱含量已知的贴剂膏体溶液共6份(体积5mL),按样品吴茱萸碱含量的100%精密加入对照品,用甲醇定容至10mL容量瓶。依次测定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显示: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为1.68%(n=6)。
2.1.7 含量测定结果 取“1.2.3”项已配制的供试品溶
液, 精密吸取20μL进样测定,平行进样3次,记录峰面积,计算吴茱萸碱含量并求平均值。结果显示:加酸贴吴茱萸碱含量为1.01mg/帖,未加酸贴吴茱萸碱含量为0.93mg/贴。
2.2 吴茱萸经皮给药贴剂的体外透皮实验结果
以药物Qn为纵坐标,对取样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并进行线性回归,见图2。提示吴茱萸碱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释放性能。
结果表明吴茱萸加酸、不加酸贴剂吴茱萸碱24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7.89%、6.08%,且累计透皮率比较情况为:加酸贴(7.89%)>不加酸贴(6.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吴茱萸透皮贴剂的释放行为比较符合零级方程, 提示药物释放为浓度梯度作用药物的单纯扩散。结果见表1。
图2 吴茱萸加酸帖、不加酸贴吴茱萸碱体外经皮吸收曲线
吴茱萸贴24h累计透过量(μg·cm⁃2)24h内累计透皮率(%)透皮速率(μg·cm⁃2·h⁃1)Q-t方程加酸4.207.890.18Y=0.5948X-0.2981r=0.9881不加酸2.996.080.13Y=0.4405X-0.1646r=0.9970
3 讨论
因醋调吴茱萸粉末直接敷涌泉穴使用不方便,且不便于贮存和携带,故本文将其制作为贴剂,方便携带和贮存。实验考察了提取液直接加入醋酸提取,但提取方法过滤较为困难,因此改为提取浸膏中加入醋酸,再制备贴剂。
文献[5]报道吴茱萸碱盐酸盐对小鼠有镇静催眠作用,因此本文以吴茱萸碱含量为检测指标。
采用浸膏方法制备吴茱萸贴剂是可行的,且其中加酸贴吴茱萸碱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释放性能。原因可能为加酸后吴茱萸碱转化为吴茱萸碱盐,带正电荷,使药物易于透过皮肤[6],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两种贴剂的累计透过率均较低,其原因有待研究。
[1] 张红梅,赵志礼.吴茱萸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11,34(2):307-309.
[2] 孙玉芝.吴茱萸贴敷涌泉穴临床应用概述[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2):53-54.
[3] 徐胜东,贺晓慧.醋调吴茱萸敷贴涌泉穴辅助治疗心因性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4):544-545.
[4] 王森,雷小娟.醋调敷吴茱萸粉末的体外透皮吸收考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31-34.
[5] 崔晓秋.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4.
[6] 马庆宴,秦洁.皮肤的生理特点与透皮吸收[J].生物学通报,1997,32(10):24-26.
(责任编辑:李岚春)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in Virtoof Evodiamine Which Modulated by Vinegar Patches
Du Nuan, Zhang Shiyu, Mao Yafe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Objective:To prepare evodiamine transdermal patches and study the effects of adding acid or unevodiamine transdermal patches for percutaneous permeability in virto by HPLC.Methods:Evodiamine transdermal patches are prepared using PVP as main excipients, make the abdomen skin of SD rats as transdermal barrier,expolit TK-20B for content determination by HPLC, and compare two kinds of transdermal patches finally.Results:Prepared evodiamine transdermal patches successfully and percutaneous permeability of transdermal patches by adding acid are better.Conclusion:Suggested the possiblility of preparing the extract of evodiamine to obatin patches,and evodiamine transdermal patches show good percutaneous permeability in virto .
Evodiamine;Transdermal Patches; Transdermal Rate.
2014-07-04
都暖(1989-),女,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新药研发。
张师愚(1962-),男,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新药研发。
R283.6
A
1673-2197(2014)20-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