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探究

2014-04-26樊里香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多媒体

樊里香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美术欣赏课作为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和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课程,其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给学生产生强烈的视听冲击,激发他们参与作品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欣赏教育以及进行人文渗透教育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 小学 美术欣赏课 兴趣 欣赏教育 人文教育

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初级教育阶段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改变过去的以幻灯片或教材上图片为主要审美对象的欣赏模式,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并让学生在不断的欣赏教育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来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在课前为教学准备大量的作品欣赏图片、录像带和幻灯片,并且在课堂欣赏中还要为学生进行大量的解释说明。而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借助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减少大量不必要的劳动,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对于激发学生欣赏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手段将图像、声音和文字等更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增强美术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强化学生的记忆和审美感受。

如在《各种各样的建筑》这一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电子图片为学生展示出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建筑图片,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建筑的功能和文化背景,通过这种模式而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此外,在教授《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海底世界的影像视频,并伴之以动听的解说或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带去强烈的视听感受,还可以让他们在绚丽的画面色彩中更好地感受神秘变化的海底世界,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进行欣赏活动的兴趣,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对学生的美术欣赏教育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课本中的美术作品,还要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来让学生有更多的审美艺术体验。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为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的拓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在平时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加强对网络中教学资源的链接,并可以通过搜索和下载一些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等来拓展美术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帮助教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空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让学生在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如在《形形色色的影子》的欣赏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为关于影子的案例和图像资源较少而感到苦恼,且现有的课本教材和参考资料上的教学资源也相对比较单一。而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从网上为学生搜集到各种各样的影子图案和不同图案所对应的具体的剪纸方法,这样就可以为一节精彩的“影子欣赏和剪纸欣赏”课提供良好的准备。而在高年级的《组合形体写生》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欣赏到建筑物的各个侧面和内部结构中的各种陈设和装饰,从而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不同空间、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拓展小学美术欣赏教育,让学生在大量的作品欣赏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视角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不仅有着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还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中以多方面的视角来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如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关于《京剧脸谱》的欣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形状和色调的京剧脸谱静态图,在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京剧中的经典唱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视觉感受中领略到京剧脸谱的独特美术特征,还可以在听觉的感知中更好地体会京剧脸谱的特殊艺术魅力。

此外,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把一些国内外的名家画作等在大屏幕上作随意的调整,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色彩、尺寸大小和整体设计等各个方面都了解的更为清楚,观察的也更为仔细,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如在欣赏齐白石的《墨虾》和徐悲鸿的《奔马图》《八骏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和尺寸调整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虾的“游动”和骏马的“奔跑”。通过这样的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不断的欣赏中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以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平时的绘画作品投放出来,并让学生在相互的欣赏中共同进步。

四、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美术作品的产生都需要依据一定的文化背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时必然会受到其所处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去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如在欣赏我国宋代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图画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这幅图画的作者的信息和生活环境,并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的背景来引导小学生对画面中祥和而繁华的景象进行欣赏,从而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再如,在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美术作品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一些达·芬奇时代其他画家的作品,或者通过视频向同学们讲述关于《圣经》中的犹太人出卖耶稣的故事,并让学生懂得生活中诚信的重要性。而在小学四年级的《青海湖边》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小鸟”的绘画,并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保护鸟类和大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教育中提升其综合素养和精神境界。

将信息技术下有效地应用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不仅符合美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质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还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欣赏兴趣,促使他们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人文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地作品欣赏中提升人文素养,并促使其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欣赏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7(03).

[2]景竹华.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 2012(11).

[3]许珂,安娜.美术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效果研究[J].大众文艺. 2013(11).

[4]朱成瑜.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美术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0(08).

[5]刘丹.浅析欣赏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祖国(教育版).2013(02).

[6]何立平.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评述课初探[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05).

[7]赵丽静.中小学美术课欣赏与评述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创意美术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