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对小学生倾注人文关怀
2014-04-26王海燕
王海燕
小学音乐新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为人格的完美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环境基础,作为独立个性的人只有具有了独立的创造性、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在教学内容中倾注人文关怀
音乐是人文性的学科,它用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应做到:
(一)进行思想的熏陶、道德情操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大量具有道德感染的歌曲。如:《中国中国我爱你》、《祖国祖国多美丽》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彝家娃娃真幸福》、《金孔雀轻轻跳》表达了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友爱之情;《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教育学生该怎样做人……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小学音乐教材里的每首歌、每首乐曲都经过了编者精心的挑选和设计,充溢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有的刻画了美的人物形象,如《雀尕飞》、《老师最理解我》;有的描绘了美的自然景色,如《三峡柑桔甜又香》、《我的小花园》;有的表达了美的心愿,如《真善美的小世界》、《摘星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体验美与丑,分辨善与恶、是与非,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
二、在教学方法上倾注人文关怀
教师要勇于打破“满堂灌”、“抱着不敢放手”的陈旧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设置问题、自己动手给予解决。
(一)放手独立完成
教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理解歌词内涵、用乐器吹奏曲谱等。
(二)让学生合作学习
因各种原因,学生在音乐中各方面能力发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吹奏能力较强,有的歌唱能力不错。将学生按各种特长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思考和学习新知,合作中既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交流,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协调性和团结友爱精神。
(三)活动学习
在学习中可通过一个个的活动推进学习的进度,如小歌星赛、绘画比赛、小小演奏家等。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培养表演欲望,激发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愿学、乐学的目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
首先要打破旧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念,教师尽量不做学生能做的事,不说学生能说的话。音乐课大致可分为唱歌课、唱游课、欣赏课、综合训练课几大类,教学的一般过程分为“预习——新知识传授——巩固练习”。
(一)预习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前奏,许多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就能独立解决
如教授《摇篮曲》时,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何为摇篮曲,了解舒柏特的生平,了解中外一些优秀的摇篮曲。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这些远比教师的讲解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预习还包括教师的课前备课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训练点,针对课堂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疑难点。
(二)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学生课前的认真预习参与了多种思维活动,它为课堂中师生的共同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主动、兴致勃勃地学习, 让学生尽量自学自悟,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学习歌曲《山峡柑桔甜又香》时可这样设计,解决难点:
A.了解宜昌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风土人情,结合以前所学的歌曲,如《雀尕飞》等,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B.根据歌词进行想象绘画,用画笔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C.结合绘画内容分小组演唱歌曲,用歌声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再如学习美国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一歌时,教师可选择中外几种用不同风格进行演唱的版本让学生欣赏,对比总结出歌曲不同的风格特点,更好地让学生把握歌曲情绪进行演唱及创作练习。
总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习者成为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三)巩固练习能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创新,发展学生个性
要让学生多听、多唱、多表演,利用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音乐实践活动。
没有创造性就缺乏生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个性的丰富创造了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倾注人文关怀,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生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梁启萍.倾注人文关怀 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