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行业差异——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研究

2014-04-26杨浩昌李廉水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投影制造业水平

杨浩昌 李廉水 刘 军

一、引 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低碳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理念。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1.4%。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而制造业又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在能源消费约束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制造业既要拉动经济增长,又要节能减排。因此,推进中国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构建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否存在行业差异,为中国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的特色在于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了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行业差异,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强化科技创新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详细分析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第三部分构建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介绍;第五部分对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总体和2006—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们从路径、模式、战略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①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方面。鲍健强等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植树造林,植物固碳,扩大碳汇。景跃军和刁巍杨提出东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宏观政策与统筹管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快低碳交通和建筑体系的建立,稳步推进工业领域的低碳转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李士梅和张倩提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在公共政策支持下,以处于高能耗行业、示范效应明显的国有企业为突破口,视产业价值链为一个整体,使低碳理念在链内横向纵向辐射扩散,达到产业价值链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效果。陈浩和付皓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是:基于全球视角,由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低碳转型,并带动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低碳经济。②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方面。付允等提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杨丹辉和李伟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即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用低碳技术改造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化。③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方面。徐冬青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对策即:确立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积极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开发利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纪玉山和纪明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是: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国际的碳博弈,坚持共有但是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保持积极应对态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碳金融,探索低碳经济的合作机制;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张焕波和齐晔提出中国低碳经济战略建议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有所不同;通过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开辟国内市场;根据地方优势的不同,有意识地打造不同特点的低碳产业集聚;进行产业链环节分工;形成低碳城市联盟;培养低碳核心竞争力。

也有学者从地区、产业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①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方面。Yang等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加权求和法对2009年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Luo和Tong运用信息熵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中国22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研究。Jia等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逼近理想解法(TOPSIS)对47个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宋伟轩运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均方差法对长江沿岸28个城市的低碳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与评价研究。吴雪等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价研究。谭晨运用综合指数法和TOPSIS法对2005—2009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阳玉香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高峰和廖小平运用指标赋值法对湖南省政府和市场的低碳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② 在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方面。Tang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制造业所属的7个行业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巢惟忐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8年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刘佳和赵金金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模型等方法对青岛市旅游产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价和综合分析。

上述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相关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城市等地区层面,基于产业层面特别是制造业层面的评价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采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对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灰色关联投影法不需要大样本统计数据,对评价指标数据没有太苛刻要求;另一方面,熵权法能有效地利用客观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去除了主观性,排出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得综合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三、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根据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评价指标的简明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从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消耗指标和低碳资源指标等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6个子指标的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一)低碳产出指标

制造业碳生产力是衡量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它将制造业能源消耗导致的碳排放与制造业GDP直接联系在一起,直观地反映了制造业整体碳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反映了制造业在特定时期低碳技术的综合水平。此外,低碳产出也可以用单位GDP增加值碳排放来衡量。低碳产出水平越高,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越好,则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二)低碳消耗指标

制造业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人均能源消耗水平集中反映了制造业低碳消耗水平。低碳消耗水平越低,表明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越少,则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注:(1)碳排放量 =∑每种能源消费量×能源标准煤折算系数×能源碳排放系数① 能源标准煤折算系数:1吨煤炭=0.714 3吨标准煤,1吨焦炭=0.971 4吨标准煤,1吨原油=1.428 6吨标准煤,1 吨汽油 =1.471 4吨标准煤,1 吨煤油 =1.471 4吨标准煤,1吨柴油=1.457 1吨标准煤,1吨燃料油=1.428 6吨标准煤,1万立方米天然气=13.3吨标准煤。;(2)制造业GDP增加值=制造业GDP-制造业中间投入+本年应交增值税。

能源碳排放系数:

(三)低碳资源指标

制造业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和能源碳排放因子集中体现了制造业低碳资源禀赋及资源利用水平。低碳资源利用水平越高,表明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因此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应就越高。

四、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

由于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相对较少且无规律,利用通常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起来误差较大,而采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地利用客观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去除了主观性,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得综合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因此,本文选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总体和2006—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一)熵权法

熵权法是一种常用的客观赋权方法,它是根据评价指标所提供的客观信息量来进行赋权的,能够有效地克服赋权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因此本文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计算步骤如下:

1.建立评价矩阵

设评价系统有 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指标值xij(i=1,2,..,m;j=1,2,..,n)表示评价对象 Ui对评价指标 Vj的值,则建立的评价矩阵为 X=(xij)m×n。

2.标准化和归一化

得到标准化矩阵Y=(yij)m×n,然后对标准化矩阵Y=(yij)m×n按列进行归一化,得 F=(fij)m×n,其中:

3.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熵值,并确定其权重

根据归一化矩阵F=(fij)m×n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熵值和权重。其中,第j(j=1,2,..,n)个指标的熵值和权重分别为:

(二)灰色关联投影法评价模型

灰色关联投影法既考虑了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曲线的相似性和距离程度,同时又兼顾了两者方向的一致性,能够全面而准确地反映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接近程度。因此,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投影法评价模型对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总体和分行业综合评价。其计算步骤如下:

1.初值化

对评价矩阵 X=(xij)m×n中各评价指标值 xij(i=1,2,..,m;j=1,2,..,n)进行初值化处理,得初值化矩阵X'=(x'ij)(m+1)×n,其中:

2.构造灰色关联度判断矩阵

其中,ξ为灰色关联分辨系数,通常我们取ξ=0.5。

3.计算灰色关联投影权值

设熵权法计算出的权重 W=(w1,w2,...,wn)T,则灰色关联投影权值为=(),其中:

4.综合评价

根据灰色关联投影值大小,对各评价对象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第i个评价对象的灰色关联投影值为:

五、评价研究结果及分析

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我们对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总体①本文之所以选择2003—2011年作为制造业总体样本时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行业划分标准,即《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02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2003年及以后应用的是2002年修订的(GB/T 4754—2002)行业划分标准。也就是说,2003年及以后的数据与2003年之前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并且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2013》统计的是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因此我们选取的制造业总体样本时间是2003—2011年。和2006—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②本文之所以选择2006—2011年作为制造业分行业样本时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从业人数最早可得数据是2006年,因此我们选取的制造业分行业样本时间是2006—2011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中,制造业GDP和制造业从业人数的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GDP增加值的统计口径为工业;制造业碳排放量、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和化石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口径为制造业全行业。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3年),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

(一)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综合评价

1.权重的确定

根据熵权法的基本运算步骤,我们计算出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为:

W=(0.199 9,0.167 7,0.126 6,0.127 1,0.154 8,0.223 9)

2.综合评价

根据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基本运算步骤(取ξ=0.5),计算出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总体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投影值,结果见图1。

(二)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行业综合评价

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否存在行业差异,我们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所属的28个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别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见表2。

表2 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续 表

为了更加直观地比较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我们分别计算了2006—2011年制造业所属的28个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投影值和碳生产力的平均值,并根据灰色关联投影值进行了排序,同时为便于分析,我们参照李廉水和杜占元的研究将上述制造业所属的28个行业分成机械电子制造业、轻纺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三大类,结果见表3。

表3 中国制造业分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排序

(三)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总体和2006—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观察图1,我们可以发现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这说明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正在逐步迈入“新型制造业”发展道路。

(2)根据图1曲线的变化趋势,我们借鉴李廉水等的研究,把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两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是2003—2006年,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上升趋势缓慢。这主要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制造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制造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制造业行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低廉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制造业又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因此导致了在此期间我国制造业人均能耗和能源碳排放因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从而使得这一时间段内,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上升趋势平缓。

第二个时间段是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前一时间段相比,呈现出快速的提高。这主要反映在低碳产出和低碳消耗等方面。结合统计数据分析可知,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碳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业单位GDP增加值碳排放和单位GDP能源消耗不断降低,所以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低碳产出水平不断提高,低碳消耗水平不断降低。其次,由权重计算结果可知,制造业碳生产力的权重和单位GDP增加值碳排放在所有评价指标权重中分别排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为0.199 9和0.167 7。虽然能源碳排放因子指标的权重较大,为0.223 9,但是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能源碳排放系数仅上升了 0.8%(从0.706 5上升至0.712 2),而制造业碳生产力上升了 113.6%,单位GDP增加值碳排放降低了46.9%。由此可知,能源碳排放因子对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远小于碳生产力和单位GDP增加值碳排放,所以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此外,这也与国家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节能减排的低碳政策密切相关①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对外宣布在2020年将单位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

(3)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行业差异。在28个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0个制造业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这表明不仅机械电子制造业,部分轻纺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这为中国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实施合理的制造业低碳发展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如为了推进制造业产业向低碳化转型升级,我国东部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等优先发展机械电子制造业,而中西部地区则可以选择重点培育轻纺制造业。值得注意的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排在后三位的制造业行业都属于资源加工工业,这表明资源加工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资源加工工业大多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过分依赖资源和消耗资源,使得其碳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4)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碳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也一般较高;碳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造业行业,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也一般较低。而碳生产力不仅反映了制造业整体碳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反映了制造业在特定时期低碳技术的综合水平。由此可见,低碳技术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绝对的支撑作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低碳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为当前在能源消费约束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既要拉动经济增长,又要节能减排,以及如何推进中国制造业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总体,以及2006—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2003—2006年上升较缓慢,2006—2011年上升较快;分行业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机械电子制造业和部分轻纺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资源加工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升级。通过分析,可知机械电子制造业和部分轻纺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资源加工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世界各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时代潮流下,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制定有效的低碳政策,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适当增加机械电子制造业和部分轻纺制造业的比重,减少资源加工工业的比重,积极引导制造业产业向低碳化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最终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而目前多数制造行业又属于高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因此中国制造业要想做到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必须统筹发展,把重点放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上,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新型能源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延伸制造业产业价值链,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制造业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促进制造业产业碳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提升,进而提高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3)强化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低碳技术进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是低碳经济的基础,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低碳技术整体水平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和低碳技术储备与世界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强化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低碳技术进步,才能实现中国制造业由“高碳”向“低碳”转变。为此,一方面,应大力推进资源加工工业等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低碳化改造,培育新兴低碳产业,着力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碳技术,构筑低碳信息交流和技术共享的平台;另一方面,应大力发挥制造业企业内在技术创新积极性,鼓励制造业企业自主研究和开发低碳技术,积极推进低碳技术进步,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李廉水,周彩红,刘军.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3.

[2]DTI.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ate a low carbon Economy[R].London:TSO,2003.

[3]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4]景跃军,刁巍杨.东北地区一次能源的碳排放及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管理评论 2010,22(8):109-113.

[5]李士梅,张倩.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J].江汉论坛,2011(8):20-23.

[6]陈浩,付皓.低碳经济的特性、本质及发展路径新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9-34.

[7]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8]杨丹辉,李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全球机制:文献综述[J].经济管理,2010(6):164-171.

[9]徐冬青.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6):112-116.

[10]纪玉山,纪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2):83-89.

[11]张焕波,齐晔.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6-11.

[12]Yang Y,Li X,Zheng H.Analysis on Beijing's Low-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M]//Education and Management.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1:163-169.

[13]Luo Z,Tong X.Evaluation on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10):902-907.

[14]Jia J,Fan Y,Guo X.The low carbon development(LCD)levels’evaluation of the world's 47 countries(areas)by combining the FAHP with the TOPSIS method[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39(7):6628-6640.

[15]宋伟轩.长江沿岸28个城市的低碳化发展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139-144.

[16]吴雪,陈锦,李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经济,2012(6):11-14.

[17]谭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8]阳玉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2(16):63-66.

[19]高峰,廖小平.低碳发展能力及其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系统工程,2013,31(6):108-114.

[20]Tang D,Zhong F,Song P.An Evaluation Study on the Level of China's Low-Carbon Manufacturing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J].Energy Procedia,2012(16):535-540.

[21]巢惟忐,孙宁,米卫红,等.长三角制造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基于 DSR 模型的评价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46-50.

[22]刘佳,赵金金.旅游产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与测度[J].经济管理,2012(6):102-110.

[23]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38-43.

[24]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160-164.

[25]庄贵阳,潘家华,朱守先.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学动态,2011(1):132-136.

[26]唐德才,宋平,李长顺.中国制造业低碳发展现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1):5-7.

[27]吕学都,王艳,孙佶,等.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低碳世界,2013(2):36-39.

[28]吕锋,崔晓辉.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103-107.

[29]刘军,李廉水,王忠.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J].科研管理,2010,31(6):191-198.

[30]李廉水,杜占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1]李廉水,杨浩昌,刘军.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2):121-129.

猜你喜欢

投影制造业水平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张水平作品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作家葛水平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找投影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找投影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