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道”师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2014-04-25孙敬华
孙敬华
从“仁道”师德养成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国内外师德研究现状,进而提出加强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仁道”师德养成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师德建设途径方法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仁道”师德养成是指以“仁道”思想为主线,通过养成教育的方式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思维方式和职业行为习惯的过程。
国家兴旺,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医药卫生学校以“仁道”思想为指导,强化教师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创建优质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基础工程,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师德培养研究现状,进而对医药卫生学校师德养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究。
一、师德养成研究现状
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因此,国内外对于师德培养有着大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师德本身的研究和师德培养两个方面。此外,医药卫生学校教师的师德也得到了不少关注。
1.关于师德
现有的理论和研究显示,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关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普遍的伦理学来构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把一般伦理学的原则或者职业道德套用到教师职业上;其二,从教师的职业要求来构建职业道德体系,更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职责,并根据这些角色、职责来推论出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其三,从国家关于教师的相关政策来推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以上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对于师德建设来说固然重要,然而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对教师品德教育有着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似乎不管教师接受与否,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外在规范纳入自己的行为系统。这显然违背了教师的人性和教育本身的道德性。近年来,我国学者强调应从专业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推进教师专业道德建设。还有学者提出要充分关注教师道德成长的综合性,教师需要形成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人格之间的平衡性、融合性和作用方向上的一致性。另外,一些学者关注到了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其人生幸福的关系,提倡建立教师道德与人生幸福之间的一致性,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师德教育,从师德建设中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
2.关于师德培养
大多数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师德培养进行研究:一是师德培养的重要性,一般学者大都认识到了师德培养的重要性;二是影响师德的外在环境上,主要从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国家教育体制对师德的影响进行研究;三是师德培养的具体途径上,多数学者认为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一刀切,不能采用灌输式,应通过一些具体活动,让教师主动参与,亲身体会。
3.关于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
专门针对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研究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方面。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问题主要体现在:敬业精神缺乏,教学投入不够;知识传授单一,育人意识较薄弱;自身素质不高,师表作用欠佳。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领导不重视,学校领导普遍存在“重学生,轻教师”的现象;学校师德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以上关于师德的研究虽然有不少真知灼见,为我们开阔了师德养成研究的视野。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师德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思辨的阶段,关于师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则严重不足,而医药卫生学校师德养成的途径与方法,则少有论及。
二、“仁道”师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医药卫生学校肩负着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重任,以“仁道”思想为指导,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思维方式和职业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着医药卫生学校的学生。在医疗纠纷频发,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当下,在教师“仁道”师德影响、感染下,医护生具备一定的“仁道”思想,有利于逐渐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的公信度,这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
1.重视教师道德自律
医药卫生学校的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重任,他们既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相关医疗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身完美的行为影响、感染学生。进行“仁道”师德养成教育,提高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整体水平,首先应建立教师内化自律机制。即教师以“仁道”思想为指导,自觉地将社会约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用社会赋予教师的外在约束和要求规范自身修养。建立起良好的内化自律机制,并从自身行为主要为满足社会的希望转变为自身行为主要为自觉履行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这是“仁道”师德养成教育的目的,也是“仁道”师德建设的关键。只有具备“仁道”师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同样具备“仁道”素质的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这是提升医疗卫生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工程。
2.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育家刘佛年指出:“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医药卫生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欠佳,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习惯,这更需要教师具备“仁道”师德,用自身的宽容、博爱去感染他们,对每位学生施以真诚无私的爱,这样才能建立和发展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给学生尊重和爱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更重要的是学生会把这种尊重和爱延续下去。这样,教育的目的就实现了。
3.建立“仁道”师德养成学习教育机制
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医药卫生学校用“仁道”思想赋予师德新的内涵。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完整的学习教育机制,才能使“仁道”师德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首先,学校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学习和培训,这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展“仁道”师德建设论坛活动等都可以营造出浓郁的“仁道”师德建设氛围。同时,要开展经常性的“仁道”师德养成主题活动,以活动为平台,使师德建设形式多样化,“仁道”师德养成的效果才会充分体现出来。
4.建立“仁道”师德养成激励约束机制
在开展“仁道”师德养成教育活动中,既要注重在行业中有影响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和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分析、总结身边的教书育人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并大肆宣传,因为身边的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和示范作用。学校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对违背教师基本职业道德、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在相关考核、评比中明确体现。
5.加强“仁道”师德考核监督机制
医药卫生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仁道”师德建设的考核和监督机制,这是将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学校应在充分研讨、意见征询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可通过教师间互评、教学督导参评、学生评价等相结合的师德评价机制,同时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师德建设考核评价办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医药卫生学校教师“仁道”师德养成教育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它将对学校校风、学风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若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养成教育,不懈努力和完善相关机制,并将师德养成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必将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乐进.教师职业道德[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何雪涛.职业学校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
[3]徐新娥.浅谈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2).
[4]樊淑玲.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J].渭南师专学报,1997,(l).
[5]陈承社.论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6]丁慧民.试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与角色的胜任[J].中国高教研究,199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