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静观中美“丝路”博弈
2014-04-25卢朵宝
卢朵宝
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9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来,各利益相关国,特别是与中国、中亚均关系密切的俄罗斯一直在思考,该战略有什么地缘政治与经济战略意义?近日,俄著名东方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和该国重要智库——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分别撰写报告予以解读。
他们的报告认为,中国抓住俄美欧在中亚留下地缘战略真空的机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不仅是为保证能源供应安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中国“西进”对抗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以攻为守,打乱美国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孤立中国的意图。这是“中国梦”战略的合理延伸,是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一次新突破。
填补真空正当时
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中亚,“丝绸之路”就此开启。如今,中国新的战略构想使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获得了焕发第二春的机会。2013年9月,习近平在出席上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期间,首次发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最近,该战略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总体路线图的有机组成部分。
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中国提出该战略正当其时。当下,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接连受挫,欧洲深陷债务危机不能自拔。俄罗斯自前苏联解体后,在意识上视中亚各国为“不民主政权”而不太重视,在行动上也无法像中国一样提供中亚亟需的资本、商品、铁路、公路以及广阔的油气市场。这些都导致中亚出现一个地缘战略真空,使中国能够抓住机会。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设想是,建立从太平洋到巴伦支海的统一交通基础设施,消除贸易壁垒,进一步促进各方合作。俄专家认为,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穿越亚欧18个国家,总面积约5000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约30亿,区域内能源、矿产、旅游、文化和农业资源丰厚,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如果构想落实,将对周边各国产生巨大的现实影响。
抗衡美国“两洋”战略
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能源供应方面的考量,但其战略意义绝不限于保证能源供应安全,而在于应对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图。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两个层面形成对美国的战略反制:一是挑战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二是对抗美国以TPP和TTIP排斥中国的战略。
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说,美国一直试图打造有利于自己的欧亚地缘政治结构。2011年10月,时任国务卿希拉里首次提出美国版“新丝绸之路”构想,希望通过广泛建立交通、经贸和机构联系,将中亚-里海国家与欧洲-大西洋地区连在一起。
这一构想源自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斯塔尔2005年提出的“大中亚”概念。该概念强调前苏联中亚地区与南亚、伊朗东部和中国西部的历史联系,根据该建议,美国国务院在2006年成立了南亚和中亚司。
不过,中美的“丝绸之路”博弈高下已现。美国《华盛顿邮报》评价说,一个已有大笔资金在握,一个还挣扎着难以起步。当美国“新丝绸之路”因阿富汗问题难以发力时,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巧妙避开了阿富汗,已开始进入战略实施阶段。
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认为,中国这项雄心勃勃的战略不仅反制了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而且将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碰撞。当前,美国推动以TPP和TTIP为代表的“两洋”区域贸易安排时,有意无意地将中国排除在外。为应对美国“两洋”战略,中国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明智的选择。
首先,中国已成为中亚五国中四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总统却从未到访过这里。美国在这里的影响力远不及其他地区,中国却在该地区“一马当先”。在中亚地缘政治博弈中,中国击中了美国地缘战略中的薄弱一环。
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位于自然地理影响下形成的传统贸易线路,涵盖非欧洲文明国家,它们不仅能更快适应中国模式,而且拥有中国所需的各种资源,途经其领土的运输线路也比非洲或中东路线更安全。
最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不限于中亚,而是一盘更大的棋局。按照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向两端扩展,连接欧洲经济圈与亚洲经济圈,能与TPP和TTIP分庭抗礼。
俄不宜对抗而应合作
作为利益攸关方,俄罗斯对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如何反应?这是两份报告关心的问题。
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俄罗斯保持对中亚和高加索影响力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成为这些国家有吸引力的经济和政治伙伴。他说,应对“丝绸之路”的办法应当是发展穿越俄罗斯的跨欧亚走廊,比如建设大西伯利亚铁路以及北方海路。不过,他表示,无论对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对美国的“新丝绸之路”,俄罗斯都应保持低调。“欧亚有足够的地方和货物,完全可以有多条‘丝绸之路。”他说,“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各国相互竞争,不要变成相互对峙”。
(摘自《财经国家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