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风悠悠,意韵留香

2014-04-25魏建民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抒情赏析古诗词

魏建民

诗词赏析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古典诗词赏析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及其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古诗词赏析意境一、古诗词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意义分析

(一)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诗词中有很多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联想,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阅读赏析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词是以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内心情感的文学艺术。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中学阶段,对古代诗词的赏析,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注重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探究诗词的主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和赏析古诗词凝练、韵律化的语言,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言志”“诗缘情”,诗词,以抒情达意为主。在古代诗词中,蕴含执着而深沉的家国情怀,热烈而真挚的亲情主题,社会人生的理性思索,乐观豁达的处事心态等积极、蓬勃、昂扬的感情基调,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精髓。可以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高尚的人格。因此,赏析古诗词中的美的情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对诗词意境的品味中,升华自己的情感。

(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古代文人将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爱国情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寄托在诗词当中,体现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抒发百折不挠的民族气概,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对人生的理性思索和爱国情怀。

二、古诗词赏析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经典的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情感价值观等因素的局限,注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诗词赏析技巧,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审美能力,学会触类旁通,自觉地运用到同类作品的赏析之中。

(一)感悟主旨

诗人写诗,往往是有感而发,是真实情感的强烈流露。赏析诗词,首先要通过诵读,让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初步感知诗词中蕴含的感情基调。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来确定:

1.诗风、词风。通过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人生际遇、性情特点等,把握分析作者的诗风、词风特点。如李白的傲视权贵,壮志难酬;杜甫的穷困,乱世流离的不幸及忧国忧民的情杯;杜牧、苏轼屡遭贬谪的坎坷仕途;岑参、范仲淹的边塞军旅生涯;李商隐、陆游报国无门的无奈;李清照命运流离的凄愁苦闷;李煜国破家亡的小家愁,等等。

2.标题。有些诗的标题就表明了的主题(词牌名与内容无关,另当别论),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月”,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等等。

3.意象。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长亭”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送别,长亭相送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落花”“落木”“残红”伤感时节;“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凄凉哀伤;“梅花”“荷花”“青松”象征坚强、高洁、正直,等等。

(二)分析表达技巧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词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抒怀言志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具体为:①直抒式,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②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石壕吏》等。③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如《西江月》《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等。④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诗词表达的情感,分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内容。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如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充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增强了诗的气势,衬托了意境,使感情更加丰富。

3.表现手法。诗词中常用比兴、衬托、用典、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情感的表达。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使得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再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移情于物,更形象贴切地表达自己愿意献身祖国的壮志情怀。

(三)词语赏析

学会赏析精词妙语,是赏析古诗词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审美能力的体现。词语的理解赏析,主要是分析其在诗词中的含义和运用之妙处。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幽深的山林之中,“蝉噪”“鸟鸣”,情景相生,动靜结合,意境深远而韵味无穷。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通过诗词品读、赏析,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表达、审美等语文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历史文化,树立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陶甜.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赏析\[J\].都市家教.

\[2\]赵艳霞.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归纳\[J\].教育创新学刊,2012,(04).

猜你喜欢

抒情赏析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