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如何同步进行
2014-04-25赵圆圆
赵圆圆
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是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也具有其他教学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我们不能够将二者拆开来谈论。只有兴趣和思维一起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新事物,并且推动学生不断地进行创造。学生只有同时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大的思维能力,才有最清晰的反应思路,才能最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数学思维兴趣同步进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或是“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等话语,都是站在某一个角度来阐述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是单独的去思考思维和兴趣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便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会达到更加完美、出乎意料的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吃透教材,仅仅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努力地设计教学环节。争取能够通过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我在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其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是学生了解事物、认识事物的窗口,学生只有具有细致周到的、犀利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够拥有增长知识的本领,才能够推动自己智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观察,在每一次的观察发现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归纳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来抓住本质特征,寻找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达到不断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发展自己的智力水平等教学目的。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逐步得到的。如果没有观察,学生就不会拥有丰富的想象;没有观察,学生就没有正确推理的能力;没有观察,学生更不会拥有强大的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进行观察和思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不但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更会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寻找规律的题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从最简单的题入手,给学生布置一些容易寻找到规律的习题,先建立学生观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在逐步加深,一点一滴地把学生的观察能力推到极点。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更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维和兴趣
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却实很抽象,学生在理解、掌握和应用中都会比其他的学科有一些难度。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从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直白性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真正地解决数学的抽象问题,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手段,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我们所谓的直观,是学生能够看得见和摸得着的,直观地呈现数学知识能够更加直接的说明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这样就会把学生的直观情感上升到抽象性的理解,顺利地通过形象直观化的问题,理解了十分抽象的问题,也就真正解决了数学抽象性的问题。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是少多少”的问题。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想要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困难。针对此种现状,我就为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些带有数字的并且连续性的小球。当学生遇到这类问题且不能够顺利解答时,我就拿出这些小球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并且亲自地体验到答案的由来。这样,我们就会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让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了这类题型的解答思维,这也正体现了直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三、不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这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学家说的,而现实中经过大量的实事也证明了这句话的科学性。科学知识是动手创造出来的,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多加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学会数学是“做”出来。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重视学生好奇心理的发展,争取在教学中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顺利的养成爱思考问题、爱质疑、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长度测量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测量工具测量身边事物的具体长度,包括桌子的长宽、书本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等等,用直接的方法来体验测量知识的由来,帮助学生理解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和相应单位的具体长度。还有学习质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称两块石头和一两个鸡蛋,让学生感知千克和克的概念。这样,我们就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材中表面现象的讲解和考核,而隐藏在教材内部更加深奥的有趣的数学知识却被教师忽视掉了。这样就会让学生和教师失去更加宝贵的知识资源和学习机会。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知识深意,将数学知识的拓展真正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来。利用这些更深层次的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散中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利用特殊题型呼唤学生的兴趣,建立立体思维模式
数学知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数学习题更是如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见到所有的题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某些題型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立体思维模式,确保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来顺利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兴趣和思维的培养之间拥有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将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培养分开来处理,我们应该从二者的密切联系入手,让学生能够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可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让二者的培养和提高达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