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04-25于春梅
于春梅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小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师在提倡学生个性阅读的基础上,还需要关照文本价值取与个性阅读的统一。此外,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课堂的延伸,教师要通过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但是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通常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和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阅读产生厌倦情绪。创新教学观念,改革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以往的阅读教学,教师只注重于语文工具性功能的教学,教师通常将课文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向学生灌输,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调动学生阅读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积极思维与个性阅读的参与,来发现情感线索与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在教学《火烧圆明园》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这样一座辉煌的建筑,为什么遭受到列强的践踏?”学生根据这一问题情境,积极阅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写出阅读体会。有的同学在读后感中写道: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力衰退。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发展科技,我们要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为了祖国强盛、人民富裕,而不断充实自己,练好本领,报效祖国!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疑,培养学生自主设疑的能力与习惯。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自己设置问题阅读:“我们知道,雨来是一位抗日小英雄,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我们要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道!”“我们应该向雨来学习”,“学习雨来的勇敢机智与敌人顽强斗争精神!”然后教师让学生阅读,划出体现雨来勇敢抗敌的语言及行为,划出日本鬼子的残酷与狡诈。通过学习课文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二、多媒体参与教学,体会课文意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电教媒体的视听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通过视频让学生领略桂林山清水秀的旖旎风光,让学生随风景的转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声与景色交融,情感与意境谐和,学生在朗诵中受到美的熏陶,受到景的感染。学习《鸟的天堂》一文,视频播放大榕树下鸟儿们飞进飞出、其乐融融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大榕树就是鸟的快乐王国,真正是鸟类生活的幸福天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由情入境,由境生情,情境结合,突出美妙意境与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升华环保理念,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文情怀。
三、实现个性化阅读与文本价值的统一
小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形成,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相对较弱,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除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外,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与文本价值取向的统一。例如,在教学寓言《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寓言的基本含义后,为了发挥学生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如果青蛙跳出井外会看见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青蛙会看到绿树蓝天,有的学生说青蛙会看到高楼大厦,有的说青蛙会看到碧水芳草。而一个思考良久的学生慢慢举起手说:“老师,青蛙可能看不到这么好的景色!”老师一惊,问他为什么?他继续说:“青蛙会看到被污染的河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纷纷发言,“青蛙可能看到人们捕杀动物”,“青蛙会看到汽车尾气令人窒息”。“青蛙看到同伴们被人们捕杀,它想再回到井中去,过安全的日子!”教师因势利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青蛙留下来,跟我们一起过温馨和谐的生活?学生踊跃发言,纷纷献计,要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树立环保意识。但是课上到这里,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偏离本课的主题,会成为一堂环保教育活动课。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主题,例如,教师可以这样点拨学生:“同学们,如果青蛙一直呆在井中,会不会看到同学们说的绿树蓝天?会不会看到这些环境污染情況?”这样的引导又使课堂回归文本主题价值。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越位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多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不缺位是指教师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把准阅读教学的方向,使阅读不至于偏离甚至背离文本价值取向。
四、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长期、大量阅读基础上形成的,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还远远不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学生阅读情况,选择一些思想向上、知识丰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课外等一些闲暇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例如,让学生掌握浏览、略读、视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于一些感触很深的句子、段落要做好笔记,对于一些感受深切的文章要写出心得体会,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影评、书评、读后感,并定期进行评比展览,评出优秀的学生作品,给予及时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举办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开展“阅读故事会”“课外阅读格言感悟交流会”等活动,给学生一方课外阅读成绩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品尝课外阅读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罗爱萍.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研与幼儿教育,2001,(5).
\[2\]宋正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