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基础设计问题探讨
2014-04-25杨高龙
杨高龙
(河南建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郑州 450000)
悬挑基础设计问题探讨
杨高龙
(河南建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郑州 450000)
在建筑工程中,如何解决多层砖混结构的基础压基问题极其重要。本文所述悬挑基础设计,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完全能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是处理压基问题的一种安全、经济的重要方法。
建筑 压基 悬挑 设计
1 概述
压基问题是指新房紧靠旧房建设,新房基础按常规设计将压在旧房基础上。一般旧房多为条形基础,新房可采用桩基或筏基。但是,桩基将破坏旧房条基,施工受到干扰因素较多,而筏基造价较高,两种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限制。为解决建筑物之间沉降缝的构造问题,经常采用悬挑方法进行处理,其基础由于悬挑荷载较小,作为构造问题,一般无需计算。但是在压基问题中,被悬挑的横墙多为承重墙,砖混结构多为6~7层,荷载较大,上述基础显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若将这样悬挑结构的基础用于处理压基问题,应该如何设计和计算,迄今尚未见有关专题文章予以讨论。本文在此提出悬挑基础结构形式,并对其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2 悬挑基础的结构设计
当悬挑荷载较大时,由于地基反力分布不均,会引起房屋发生不均匀沉降、裂缝或倾斜,主要原因是挑梁支点的底面积不够。因此,加大其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上述分析,作者在工程设计中,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产生了悬挑基础的结构形式。其结构为:在挑梁底部增加一个横向的条形基础(此条基称之为悬挑基础),通过它将所有挑梁连接贯通;其次,在开间进深较大的房子中间加设一根挑梁。结构优点是:通过悬挑基础加强了各挑梁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通过调整悬挑基础的宽度,承受挑梁传递的荷载;增设挑梁,可使悬挑基础本身受力均匀;结构受力情况明确,便于结构分析和计算。
3 悬挑基础的计算方法
3.1 挑梁支点反力的计算
3.1.1增设的挑梁
对于增设的挑梁,其结构受力简单明确,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与地圈梁现浇在一起,则视为固定端,悬挑基础的中心视为支点,悬臂长度为M。
其支点A的反力Ra为:
式中:P'为墙体集中荷载,λ=M/L。
3.1.2纵墙下的挑梁
对于纵墙下的挑梁,考虑到整个基础与墙体的共同作用,将挑梁视为固端悬臂梁。由于悬挑基础与整个墙体的刚度相关甚大,所以假定固端弯矩作用在纵墙上,对悬挑基础无影响;而挑梁传递的竖向荷载全部作用在悬挑基础上,对纵向无影响。
作用在悬挑基础上的A点反力Ra
式中:qm为均布荷载,其他同(1)式。
3.2 悬挑基础底宽的计算公式
作用在悬挑基础上竖向荷载之和F为:
悬挑基础底宽B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L—悬挑基础总长度;
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基础自重设计值;
G—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
其他同(1)、(2)式。
且G=rBL,其中r为土体容重,H为基础上土体深度。令G'=rH,将(4)化简为
在上式中,有两个未知变量即m和B在计算中可用试算法进行计算。
3.3 悬挑基础底宽B的计算步骤
表1 悬挑基础与相邻建设物的缝宽参数表
估算悬挑基础底宽B′
式中:A为经验系数,根据旧房基础宽窄及新房纵墙竖向均布荷载大小取A=1.2~1.4,∑P为不计悬臂上均布荷载时的竖向荷线之和。
根据B' 求M : M = B ' / 2 + B ' ' / S + δ ' -δ '' (7 )
根据(2~3)式计算∑Ra;根据(2~4)式计算B;验证:B<B',若B>B',则增大B',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B值,直到满足B<B'或误差不大于5%,则悬挑基础底宽B即为B'。
4 悬挑基础的构造及其他要求
悬挑基础的设计,除结构计算问题外,还应满足本身的构造及其他要求。
4.1 与相邻建筑物的缝宽
悬挑基础与相邻建设物的缝宽,可参照表1数值确定。且缝内示填塞任何材料。
4.2 悬挑基础构造
悬挑基础与相邻建筑物基础上下及水平外缘间距不小于150mm,并预留沉降量。基础之间底部标高相关不大于150mm,缝间填塞松软材料,以保证相邻建筑物基础不被悬挑基础碰压。
4.3 悬挑基础的地基
设置悬挑基础,一般要求地基承载力在120MPa以上。对软基及深陷较大的地基应慎重考虑。如悬挑基础对原在建筑物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应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4.4 相邻建筑物的要求
由于建筑物之间距离较小,基础相互影响较大,为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下列措施:新建筑物层数不多于原建筑物的两层,高差不大于6m;新建筑物应层层设置圈梁,建筑平面筒捷、合理、整体性较好;原建筑物已建成五年以上沉降过程大部分完成;原建筑物整体性较好,并且没有裂缝、变形和其他不均匀沉降标志。
5 设计实例与工程实践
5.1 设计实例
某新建四层砖混住宅与相邻四层住宅产生压基问题,确定采用悬挑基础方案处理压基问题,试求悬挑基础底宽。
由结构计算,得出各挑梁端部集中荷载Pi值及q值。
估算B:
选用A=1.4,且f=150kPa,L=10.70m,G'=1.5×20=30kN/m2;且∑Pi=1030.6kN,根据(6)式,求得B'=0.72m,取B=1.10m;
且B''=0.72m;δ''=0.34m;δ'=0.20m。
计算m值:
由(7)式求得m=0.77m。
计算 ∑Ra:
由公式(5)验算B:
B=F/[L(f-G')]=1371.3/[10.7(150-30)]=1.07m,且B<B'满足要求,悬挑基础底宽B=1.10m。
5.2 工程实践
作者2005年到2009年先后在3项工程中处理压基问题,5处均采用悬挑基础方案,这3项工程均为5~7层砖混住宅,相邻筑物二座为4~6层砖混住宅,一座为7层办公室楼。工程经过连续几年使用和观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6 结论与建议
悬挑基础设计经过多年设计与实践证明,完全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是处理压基问题一种安全、经济的重要方法。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